概述
- 接触或吸入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后引发的中毒
- 主要表现为头晕、抽搐、肌肉颤动、意识障碍
- 治疗上以尽早使用解毒剂和对症支持治疗为主
病因
为什么会得氨基甲酸酯类农药中毒?
氨基甲酸酯类农药中毒的发病原因及发病机制,至今并未完全明确。氨基甲酸酯类农药中毒的病因主要分为生产性中毒和生活中中毒。
- 生产性中毒:在加工生产、产品包装和使用过程中接触了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导致中毒;
- 生活中中毒:故意摄入或误服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或者接触或食用了被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污染的食物等,导致中毒。
哪些因素可能会诱发氨基甲酸酯类农药中毒?
抑郁等精神疾病:此类疾病的患者可能有自杀的想法,可能会服食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导致中毒。
哪些人容易得氨基甲酸酯类农药中毒?
- 抑郁等有自杀倾向的精神病人:可能会服用农药,导致氨基甲酸酯类农药中毒;
- 农民或生产农药的工人:此类人群接触农药的机会很多,因此更容易导致直接接触导致本病。
病症
哪些感觉可提示早期氨基甲酸酯类农药中毒?
患者出现头晕、乏力、恶心呕吐、流涎等表现,可提示早期氨基甲酸酯类农药中毒。
怎么知道自己患有氨基甲酸酯类农药中毒?
氨基甲酸酯类农药中毒患者的典型表现为头晕、恶心呕吐、抽搐、肌肉颤动、意识障碍等,部分患者可出现发绀、呼吸衰竭等症状。
不同类型的氨基甲酸酯类农药中毒可有不同的症状表现:
- 轻度中毒:主要表现为毒蕈碱样症状,胆碱酯酶活力在50%-70%。表现为头晕、乏力、视物模糊、恶心呕吐、腹痛、流涎、食欲减退和瞳孔缩小等;
- 中度中毒:除上述症状外,尚有肌纤维颤动;胆碱酯酶活力在30%-50%。
- 重度中毒:除上述症状外,可出现昏迷、意识障碍、呼吸衰竭等。胆碱酯酶活力小于30%。
其他症状
部分严重的氨基甲酸酯类农药中毒患者,可能会出现心肌损害等症状。
可能引起哪些并发症?
中间综合征:多发生在重度氨基甲酸酯类农药中毒后24至96小时,乙酰胆碱酯酶活力被抑制大于50%,表现为呼吸困难、眼睑下垂以及面瘫等。
就医
建议就诊科室
消化内科、急诊科
什么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 出现头晕、乏力、恶心呕吐等情况时,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一步检查;
- 出现抽搐、肌肉颤动等情况时,需及时就医;
- 出现呼吸困难、意识障碍等情况时,应立即就医。
需要做什么检查确诊?
- 体格检查:检查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呼吸、脉搏、心率、血压等,以及瞳孔大小和是否有肌肉震颤。有助于诊断本病;
- 血胆碱酯酶活力测定:判断中毒程度以及后续治疗疗效和预后。轻度:50%-70%;中度:30%-50%;重度:<30%。
- 毒物检查:患者血、粪便以及胃内容物中检测出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或其代谢产物。可确诊本病。
治疗
本病可通过尽早使用特效解毒剂和支持治疗,当患者清除体内毒物后,头晕、恶心呕吐、抽搐、肌肉颤动、意识障碍情况可随之治愈。
治疗目标
控制中毒症状,清除体内毒物残留。
药物治疗
阿托品:抗胆碱药,主要解除平滑肌痉挛,可解除小血管痉挛,改善微循环,同时抑制腺体分泌,解除迷走神经对心脏的抑制,使心跳加快、瞳孔散大、眼压升高,兴奋呼吸中枢,解除呼吸抑制。治疗效果好。适用于缓解绞痛,作为农药中毒的特效解毒剂。副作用有便秘、出汗减少、胃肠功能低下等。青光眼和前列腺肥大患者禁用。
一般治疗
- 催吐:通过刺激咽后壁或舌根诱发呕吐,使胃内容物清除,从而清除农药。适用于神志清楚并且能主动配合的病人;
- 洗胃:用温水1%至2%的碳酸钠溶液洗胃,清除胃内农药残留。适用于大部分氨基甲酸酯类农药中毒患者。
治疗周期
一般为短期治疗。立即脱离中毒现场,迅速清除体内已被吸收或是未被吸收的毒物,尽早使用解毒剂。后续对症支持治疗需要根据原发病治疗情况,以及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而定。
治疗后效果如何?
- 经正规的积极治疗后患者症状可随之逐渐缓解;
- 但若不积极规范治疗,严重者可出现呼吸衰竭、意识障碍,甚至危及生命。
多长时间复诊?
出院后1~2个月内注意复查检查,并依据复查结果进行下一步的治疗及康复。
注意
普通人怎么预防氨基甲酸酯类农药中毒?
- 工作上避免久坐,多饮水,避免接触氨基甲酸酯类农药;
- 日常生活中要严格戒烟,远离吸烟人群,远离二手烟;
- 饮食健康,多吃蔬菜水果;
- 运动方面,积极参加健身体育活动,如游泳、登山等,规律锻炼,提高身体免疫力;
- 保持心情愉悦。
高危人群怎样预防氨基甲酸酯类农药中毒:
- 抑郁等有自杀倾向的精神病人:此类人群需要尽早治疗,保持心情愉悦。需要和心理医生和家人的沟通和帮助,让他们渐渐康复,热爱生活。同时也要注意保存氨基甲酸酯类农药,避免此类患者发现以及儿童误食;
- 农民或生产农药的工人:加强中毒防护意识,在操作过程中严格执行安全生产制度和操作流程,且需要做好防护工作。同时也需要定期体检和检测体内胆碱酯酶活力。
参考文献: 1.苗凤英著.急危重症护理学.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9.03.137-138. 2.谢灿茂,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编.内科急症治疗学第六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7.08.517-518.
图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