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症,其他,常见病
该病的病因较为复杂,主要与以下几个方面有关:
1.遗传因素
(1)家族性遗传身材矮小
有研究指出,当父亲身高低于155.5cm、母亲身高低于146.6cm时,孩子的身高会低于正常健康儿童的可能性较大,且骨龄(指的是骨骼年龄,需借助于骨骼在X光摄像中的特定图像来确定)与年龄相符。
(2)体质性青春发育延迟
儿童出生时身高与平均值相差无几,直至学龄前、学龄期以及青春期出现生长发育迟缓、骨龄落后的现象。了解家族史,该类儿童的父母均存在明确的生长延迟史。
(3)染色体疾病
染色体异常是导致儿童身材矮小,生长发育迟缓的重要原因之一。对部分矮小症患儿基因进行筛查,发现存在由于自身染色体异常所致的染色体疾病,如:特纳综合征。
2.代谢性疾病
患有代谢性疾病(如半乳糖血症、糖原累积症、糖胺聚糖等)的儿童,由于自身代谢功能受到影响,导致生长发育迟缓,从而引发矮小症。
3.骨骼发育障碍疾病
主要包括软骨发育不全、先天性成骨不全等具有遗传性的疾病,这些疾病往往会导致儿童骨骼发育异常,引发矮小症。
4.内分泌系统疾病
主要包括性早熟、生长激素缺乏、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等,这些内分泌系统疾病会导致儿童的生长激素缺乏,从而出现矮小症。
5.其他疾病
矮小症与患儿自身的全身性疾病有关,如:先天性心脏病、结核感染、慢性肝病、哮喘、慢性肾病、长期营养不良等,全身系统疾病会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进而导致身材矮小[1]。
哪些因素可能会诱发矮小症?
该病的早期症状并不明显,极易被忽略,通常为父母发现自己的孩子比同龄人矮。
该病最主要的临床表现是身材矮小,其次还有生长速率减慢、骨代谢异常和骨成熟延迟等症状。
1.身材矮小、生长速率减慢
判断儿童身高和生长速率是否正常的标准是:新生儿的平均身高约为50cm,100天时能达到63cm,一岁时大约75cm,两岁时85cm左右。两岁之后,平均每年增高5~7cm。进入青春期(女孩从11~12岁开始,到17~18岁止;男孩从13~14岁开始,到18~20岁止)后,随着第二性征的出现,身高会快速增长,如女孩在乳房发育或男孩在睾丸增大后,每年都会长高8~10cm左右。因此,如果孩子两岁以后,每6个月身高增长小于2cm或每年小于5cm,就需要及时到医院检查一下了。
2.骨代谢异常:通常表现为躯干和四肢的长短不成比例,头大、四肢或躯干过短。
3.骨成熟延迟:通常表现为骨龄(指骨骼年龄,需借助于骨骼在X光摄像中的特定图像来确定)与年龄不相符,多为骨龄延迟,即生长发育比同龄人慢。
除了以上症状,患儿还会出现性器官发育不全、第二性征缺乏等症状。
心理障碍:因为身材矮小,绝大多数患儿都有着强烈的自卑心理。他们缺乏自信,不愿与人沟通交流,最终形成自闭;或产生各种不良负性情绪,如悲观、抑郁、暴躁等。
1.体格检查:通过视诊,观察患儿的体态、面容、肢体比例、性征等是否存在异常;通过触诊,测量儿童的身高、体重、头围等,评估患儿的发育情况。
2.生长激素激发试验:检查孩子的生长激素水平、分泌功能是否正常。若峰值<5μg/L为生长激素完全缺乏;5~10μg/L为部分缺乏;>10μg/L为正常[4]。
3.影像学检查:
(1)X线:通过X线观察左手掌的骨骼发育程度,确定骨龄,如果骨龄明显落后于该年龄段,则是生长激素缺乏的表现。同时,还要观察孩子的骨骺线是否闭合,一旦骨骺线闭合,治疗就没有意义了。
(2)核磁共振(MRI):进行头颅MRI检查,观察脑部器官是否存在肿瘤等异常情况,以排除其他脑部疾病的可能。
矮小症的主要治疗方法是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但由于矮小症的致病因素较为复杂,因此针对不同的病情应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具体方案遵医嘱。
治疗目的在于提高生长速率,减少患儿与正常健康儿童身高的差距。
大多数矮小症患儿都存在心理问题,应及时给予患儿积极有效的心理治疗,来改善病情,使患儿认识到疾病是可以治愈的。
医生通过与患儿的交谈,向他们解释所患的疾病,保证运用已有的治疗技术使他们的病情得到缓解或者康复。再对他们进行行为治疗和放松训练,如渐进性放松训练、催眠等方式,从而进一步缓解他们的精神症状。
家长要多与患儿沟通,了解患儿的想法,纠正患儿的自卑意识,引导患儿走出烦恼,帮助患儿建立一定的社交关系,减轻患儿的孤独感,培养患儿的自信心。
矮小症一般需要长期持续性治疗。
经过及时且规范的治疗后,患儿的身高可以得到有效改善。但如果未及时治疗或者治疗不规范,则病情可能会加重,导致永久矮小。
需要复诊。由于个体的差异性,具体复诊时间遵医嘱。
1.普通人群
(1)定期体检:家长要定期带孩子检查体格和骨龄发育,观察身高的增长速度,及时发现或排除矮小情况。一旦发现异常,要及时治疗干预。
(2)合理饮食:纠正孩子的不良饮食习惯,均衡饮食,补充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等,给孩子的生长发育提供养分。
2.高危人群
除了要注意定期体检和合理饮食外,还需注意避免近亲婚配,孕妇怀孕期间尽量避免接触射线或有毒化学物质,且注意戒烟戒酒。
参考文献: [1]黄丽琴.矮小症患儿病因及心理社会功能的研究进展[J].慢性病学杂志,2020,21(2):218-220. [2]韩晓伟,董治亚,张婉玉,马晓宇,安静静,肖园,陆文丽,王伟,倪继红,王德芬.矮小症病因及临床特征分析 [J].临床儿科杂志,2019, 37(1):39-42. [3]何舰,王媛媛,张峻闻,余诗晨.矮小症中西医临床研究进展 [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0,18(4):139-141. [4]俞小霞.矮小症患儿的病例分析及病因探讨[J].当代医学,2020,26(25):9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