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 | 中医药人才库

埃博拉病毒病(别名:)

病症,其他,常见病

导航

概述

病因

为什么会得埃博拉病毒病?

本病由于感染埃博拉病毒引起。埃博拉病毒病主要经眼、鼻、口腔粘膜以及破损的皮肤侵入人体,经一定潜伏期后发病。

  1. 接触携带病毒的动物:是感染埃博拉病毒病最直接的原因,如食用携带有埃博拉病毒的果蝠、猿、猴等或接触携带有埃博拉病毒动物的分泌物、血液等可感染。
  2. 接触已感染埃博拉病毒患者:若接触已感染埃博拉病毒患者的分泌物或体液,则会感染本病。

埃博拉病毒病的传染途径有哪些?

  1. 接触传染:接触已感染埃博拉病毒患者的分泌物、组织液、血液等会感染本病。
  2. 性传播:与感染有埃博拉病毒的患者性交,会感染本病。
  3. 空气传播:目前在人与人之间,虽没有经空气传播而感染埃博拉病毒病的直接证据,但近距离接触埃博拉病毒病患者的喷射物(如飞沫等),可导致传播。

哪些因素可能会诱发埃博拉病毒病?

  1. 非洲旅居史:非洲是埃博拉病毒病高发区,若去了非洲,更易患本病。
  2. 卫生习惯差:饭前便后不洗手,可能增加被感染的机会。
  3. 性生活混乱:若有多个性伴侣或性生活混乱,会增加被感染的机会。

哪些人容易得埃博拉病毒病?

  1. 与埃博拉病毒感染者密切接触者:与已感染埃博拉病毒者密切接触,更易患本病。
  2. 爱吃野味者:爱吃野生动物,更易发生埃博拉病毒病。
  3. 性生活混乱者:如性生活混乱,更易患本病。
  4. 卫生习惯差的人群:饭前便后不洗手的人群更易发生埃博拉病毒感染。
  5. 有非洲旅居史的人群:若有非洲旅居史,更易患本病。
  6. 医护人员:医护人员在治疗和护理的时候,倘若不严加防护,极易被传染。

病症

哪些感觉可以提示早期埃博拉病毒病?

埃博拉病毒病早期症状为突然高热(一般高于38.5℃)、极度乏力、剧烈头痛、咽喉痛,全身肌肉和关节疼痛、可能还有寒颤和精神萎靡等[1]。

怎么知道自己患有埃博拉病毒病?

本病有潜伏期,可持续2~21 天,一般为8~10天,潜伏期之后突然发病,病程持续5~15天,可有下列症状:

  1. 突然发热:是本病主要症状,突然开始发热(一般高于38.5℃),多持续不退。
  2. 肌肉酸痛:伴随发热出现,肌肉疼痛且酸软无力。
  3. 全身多处疼痛:可有咽痛、头痛、腹痛等。
  4. 胃肠道症状:常见的有呕吐腹泻
  5. 出血:为本病最典型的表现,因此本病也称作出血热,患者可有内出血和外出血,表现为皮肤瘀斑、牙龈出血或便血等[1]。

其他症状有哪些?

患者还可有肝脾肾损伤肝功能损伤患者可有乏力、食欲下降、厌油腻、肝区疼痛等症状;肾功能损伤患者可有尿量减少、无尿等症状。

可能引起哪些并发症吗?

  1. 病毒性心肌炎:随病情进展可感染至心肌,导致心肌炎,患者可有胸闷、心悸、呼吸困难等症状。
  2. 病毒性肺炎:病毒侵犯肺部所致,患者可有咳嗽、咳痰、发热等症状。
  3. 多器官功能衰竭:埃博拉病毒可侵犯全身除了骨关节与骨骼肌以外的所有器官组织,当病毒在体内大量繁殖后,会导致全身各器官功能衰竭,患者可有水肿、少尿、呼吸不规则、意识障碍,最终可致死。
  4. 休克:多脏器衰竭可引起休克,表现为四肢厥冷、血压降低、少尿、意识模糊等。

就医

建议就诊科室

感染科

什么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1. 患者出现持续发热、腹泻呕吐、全身疼痛、肌肉酸痛、牙龈出血时,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一步检查;
  2. 患者出现便血、肝区疼痛、尿量减少时,需要及时就医;
  3. 患者出现意识障碍时,应立即就医。

需要做什么检查确诊?

  1. 问诊:询问患者发病时间,最近有无非洲旅居史或接触过非洲旅居史人员,有无食用野生动物,有助于初步做出判断。
  2. 血常规:抽血查血常规,若发现白细胞偏低(小于4~10×109/L)、血小板减少(小于10×109/L)、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大于13秒)、血清淀粉酶升高(大于125单位/升),表明存在病毒感染,结合临床表现及病史,可初步诊断本病。
  3. 病毒分离:取患者发病第一周内的血液样本,接种在实验动物如豚鼠身上,使病毒在其体内扩增,然后分离豚鼠血液,查看有无埃博拉病毒,若有则可确诊本病。
  4. 血清学检查:抽血行血清学检查,若患者血液中有埃博拉病毒特异性抗体,则可确诊本病。

治疗

本病暂无有效治疗方式,只能通过对症和支持治疗控制症状,防止病情恶化,也可尝试抗病毒药物治疗。患者在医院需要采取隔离治疗,条件允许时应收治在负压隔离病房。

治疗目标

经过规范化治疗,控制症状,预防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缓患者生命。

一般治疗

  1. 支持治疗:因本病可致呕吐腹泻,可能造成患者酸碱平衡失调及水、电解质紊乱,通过补液(如输注葡萄糖)及补充电解质(如钾)可防止酸碱平衡失调及水、电解质紊乱。要注意,补液时滴速不可过快,补充电解质如补钾者,若有高钾血症肾功能不全应禁用。
  2. 呼吸支持:给患者吸氧,辅助患者呼吸,满足患者身体对氧气的需求。要根据患者情况动态调整氧气浓度和吸氧时间,防止氧气中毒。此外,在吸氧前应注意氧气湿化,以防吸氧后呼吸黏膜干燥。

药物治疗

  1. 非甾体抗炎药:通过抑制前列腺素、控制体温调节中枢可以解热、镇痛,控制患者发热及疼痛症状。常见不良反应为消化道症状(恶心、呕吐、腹痛),禁用于活动性溃疡病、消化道出血血友病血小板减少症及对药品成分过敏者。
  2. 抗病毒药物:能诱发病毒致命性突变,导致病毒死亡,无法继续增殖,从而治疗疾病。但目前没有特别的埃博拉病毒抗病毒药物,可尝试使用法匹拉韦,一项临床研究表明法匹拉韦治疗组生存率高于仅对症支持治疗组。法匹拉韦无明确的不良反应,可能致畸。禁用于孕妇及对药品成分过敏者[4]。

治疗周期

本病需持续性治疗,直至患者康复。

治疗后效果如何?

  1. 通过正规治疗,可控制患者症状,挽救患者生命。
  2. 若治疗不及时或未接受正规的治疗,则可能造成多器官功能衰竭,可于短期内死亡。

是否需要复诊?多长时间复诊?

需要复诊,具体复诊时间请遵医嘱。

注意

普通人怎么预防埃博拉病毒病?

本病应通过以下措施预防:

1.控制感染源:常规的措施包括对高危人群实行医学观察和留验;对来自疫区的疑似患者,应尽早隔离观察;对确诊患者,应进行严格的隔离治疗;对感染的动物要及时规范处理,以控制传染源。

2.切断传播途径:由于接触传播是本病最主要的传播途径,因此避免接触感染者和感染动物及其分泌物、血液、排泄物、呕吐物等,可有效预防本病,另外佩戴口罩有一定预防作用。

3.保护易感人群:人类对其有普遍易感性,主要集中在成年人,这可能与暴露或接触机会较多有关。因此,减少暴露可有效保护自身。另外,加强锻炼、营养饮食提高免疫力,也可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1)普通人群:平时加强锻炼,增强免疫力;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吃饭前先洗手消毒等;避免去非洲旅行;不要食用野味。

(2)高危人群:与埃博拉病毒感染者密切接触、性生活混乱、有非洲旅居史等高危人群,应及早筛查本病,做到及早发现早治疗[1]。

 

参考文献: [1]徐鹤峰,胡桂学.埃博拉病毒病概述[J].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2020,10:864-872. [2]Weingartl HM,Embury-Hyatt C,Nfon C,et al.Transmission of Ebola virus from pigs to non-human primates[J],Sci Rep,2012,2:811. [3]高海女,李兰娟.埃博拉病毒病研究的现状和思考[J].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2014,7(6):481-485. [4]王先堃,葛子若,陈志海.抗埃博拉病毒治疗进展[J].中华传染病杂志,2020,38(5):311-314.

图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