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 | 中医药人才库

暗色丝孢霉病(别名:)

病症,其他,常见病

导航

概述

病因

为什么会得暗色丝孢霉病?

暗色丝孢霉病主要因一大组条件致病性暗色真菌(如茎点霉属、外瓶霉属等)感染而致病,其病原菌在寄生组织内主要以暗色分隔菌丝为特征,还可见有发芽或不发芽的酵母样细胞[1]。

哪些因素可能会诱发暗色丝孢霉病?

  1. 职业因素:如护林工人、环卫工人等,有较大概率接触致病性暗色真菌,大大增加患病的可能。
  2. 皮肤破损:皮肤破损会使屏障作用减弱,给予真菌可乘之机,进而增大患病风险。
  3. 药物因素:如长期用泼尼松等药物,将导致免疫力下降,进而增大患病风险。

哪些人容易得暗色丝孢霉病?

  1. 护林或环卫工人:因接触致病性暗色真菌的机率相对较大,因而患病率较高。
  2. 皮肤破损者:因皮肤破损会使屏障作用减弱,因而增加患病风险。
  3. 药物滥用者:如长期用泼尼松等药物的人群,可降低免疫力,因而增大患病风险。

病症

哪些感觉可提示早期暗色丝孢霉病?

浅表型暗色丝孢霉病早期可出现局部皮肤的瘀斑;角膜型暗色丝孢霉病早期表现为眼部异物感;皮肤及皮下组织型暗色丝孢霉病早期表现为孤立的皮下脓肿;甲型暗色丝孢霉病早期表现为甲板粗糙不平等;系统型暗色丝孢霉病早期表现为轻微头痛等。

怎么知道自己患有暗色丝孢霉病?

不同类型的暗色丝孢霉病症状差异较大,具体表现为:

1.浅表型暗色丝孢霉病表现为:局部皮肤浅溃疡、淤斑、疣状增生等。

2.角膜型暗色丝孢霉病表现为:眼部异物感、视物模糊等,随病情发展可出现瞳孔变形等情况。

3.皮肤及皮下组织型暗色丝孢霉病表现为:孤立的皮下脓肿或破溃化脓的炎性肉芽肿(指由巨噬细胞增生而成的边界清晰的结节性病灶)性病变,好发于四肢暴露部位。

4.甲型暗色丝孢霉病表现为:甲板粗糙不平等或有残缺等。

5.系统型暗色丝孢霉病表现为:

(1)累及中枢神经系统:主要表现为发热(体温>37.3℃)、头痛、呕吐等。

(2)行血性或淋巴道转移的患者可出现局部淋巴结肿大、皮疹、发热等表现。

(3)累及眼部:出现眼部刺痛、玻璃体混浊等表现。

(4)累及鼻咽:表现为发热、鼻塞、流鼻涕、咽痛等。

(5)累及肺部:表现为发热、咳嗽、气促等[1]。

其他症状

随病情进展,部分患者可出现眼睑下垂、视力下降等表现。

可能引起哪些并发症?

  1. 角膜溃疡:随致病性暗色真菌不断侵犯眼部组织,最终可导致角膜溃疡的发生。表现为眼睛发红、眼部有异物感、流泪、严重眼痛、畏光、视物模糊、眼睑肿胀等,严重者可引发失明
  2. 窦道形成:随病情的发展可导致局部皮肤组织坏死,形成一单向的盲性通道,导致窦道的形成。主要表现为发热、窦道局部红肿、窦道口流出淡黄色液体等。

就医

建议就诊科室

  1. 优先选择皮肤科
  2. 患者出现发热、呕吐、咳嗽、畏寒、孤立的皮下脓肿等症状时,选择感染科就诊。

什么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1. 患者出现局部皮肤的瘀斑、眼部异物感、孤立的皮下脓肿、甲板粗糙不平、头痛时,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下一步检查。
  2. 患者出现局部皮肤浅溃疡、疣状增生、视物模糊、破溃化脓的炎性肉芽肿、甲板残缺、局部淋巴结肿大时,需及时就医。
  3. 患者出现视力下降、严重眼痛甚至是失明时,需要立即就医。

需要做什么检查确诊? 

  1. 免疫功能检测:用于检查免疫功能是否正常,可出现血清免疫球蛋白IgG(正常值7.0~16.0g/L)、IgM(正常值0.4~2.3g/L)和IgA(正常值0.7~4.0g/L)偏低或CD3(正常值955~2860/μL)、CD4(正常值450~1440/μL)、CD8(正常值320~1250/μL)细胞比例升高的情况。
  2. 真菌培养:用于明确病因,显微镜下可发现培养物中的暗色分隔菌丝或酵母样细胞。
  3. 组织病理学检查:用于明确病因,组织病理中可发现囊肿(为皮肤表面或内脏上的封闭的囊腔结构,具有明显的膜组织,内藏液态物质)或慢性肉芽肿(通常为长期慢性炎症的刺激下,局部形成的炎性肉芽组织)改变,组织可见真菌结构如菌丝、孢子等。

治疗

以药物治疗为主,多数患者(除系统性暗色丝孢霉病)可以治愈但易复发,因此建议遵医嘱定期复诊;系统性暗色丝孢霉病难以治愈,且预后较差。

治疗目标

经过规范化治疗,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

药物治疗

  1. 伊曲康唑:适用所有类型患者,口服即可,通过抑制真菌细胞膜的合成,有效缓解症状。副作用为头晕、恶心腹泻等,过敏者禁用。
  2. 氟康唑:适用所有类型患者,口服即可,通过抑制真菌细胞膜的合成,有效缓解症状。副作用为头痛便秘皮疹等,过敏者禁用。
  3. 咪康唑:适用于甲型或皮肤及皮下组织型暗色丝孢霉病患者,局部涂抹即可,通过抑制真菌细胞膜的合成,有效缓解症状。副作用为头痛、恶心、腹泻等,孕妇及过敏者禁用。

手术治疗

局部病灶切除术

  1. 基本原理:局部皮肤切除,分离与损害毗邻的正常组织,取出损害组织,缝合后加压包扎即可。
  2. 适用人群:存在局限性皮肤或皮下损害且能完整切除病灶的患者。
  3. 注意事项:尽量降低切口张力,以尽量减少术后瘢痕的形成。
  4. 优点:时间短、效果佳、恢复快等
  5. 缺点:术后可出现瘢痕、皮下血肿等情况。
  6. 禁忌症:局部皮肤感染者及手术不耐受者禁用该手术方式。

物理治疗

局部加热疗法对局限性皮肤及皮下的损害亦有一定效果。

治疗周期

因该病易复发,因而通常为长期间歇治疗。

治疗后效果如何?

  1. 通过正规治疗,大部分患者可以恢复正常生活,但可能会复发,因而需要遵医嘱定期复诊。
  2. 若治疗不及时或未接受正规的治疗,则可能造成病情恶化,出现视力下降、严重眼痛甚至是失明等表现,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

是否需要复诊?多长时间复诊?

需要复诊,在用药期间遵医嘱每月复诊一次,同时行免疫功能检测等,以明确病情恢复情况。 

注意

普通人怎么预防暗色丝孢霉病?

  1. 普通人群:作息规律、不熬夜,做到劳逸结合、适当的体育锻炼,如散步、瑜伽、广场舞等运动等提高抵抗力。
  2. 高危人群:避免长期服用泼尼松等药物,如不得不用应遵医嘱服用,皮肤破溃后应积极处理伤口(可碘伏消毒后包扎),环卫或护林工人劳作时应带好保护措施(如戴口罩、手套等)。

 

参考文献: [1]桑红,邓德权等.暗色丝孢霉病的临床及研究现况[J].中国真菌学杂志,2008,3(4):242-246. [2]贺赟,郑海林等.中国大陆地区暗色丝孢霉病(1987~2017年)回顾性分析[J].中国真菌学杂志,2018,13(05):272-276. [3]张爱珍.临床营养学.第3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52-54.

图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