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症,其他,常见病
艾滋病恐惧症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可能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有过可传染艾滋病的高危行为:有过高危性行为(如未使用避孕套的滥交、嫖娼、同时多个性伴侣等)、输血史等可能造成艾滋病传染的思维。
艾滋病恐惧症早期可表现为对艾滋病的过度关注,反复上网查询或电话咨询,伴随轻度焦虑情绪,无法专心工作,不喜欢与人交流接触等。
无
心理科、精神心理科
本病通过规范治疗能够治愈。艾滋病恐惧症容易引发多种精神障碍,病情发展变化比较复杂,严重者极大的影响工作和生活,甚至引发自杀行为,因此需要尽早治疗、规范治疗,以求尽量达到治愈,减少复发几率。
正确认识艾滋病,消除对艾滋病的恐惧,恢复正常工作和生活。
间歇性治疗。
该病可以通过心理治疗治愈,但若不规范治疗则疗效不佳,整体治愈率仅为30%[2]。
治疗期间定期复查,每月一次,调整治疗及用药。
1.避免能够感染艾滋病的行为:避免不洁性行为,远离毒品。
2.保持良好心态:积极参加社交活动,适度进行体育活动,畅情志。
3.高危人群早干预:
(1)避免可以传染艾滋病的行为:避免艾滋病暴露行为,包括高危性行为、吸毒等。
(2)学习艾滋病知识:学习艾滋病相关知识,正确认识艾滋病,避免过度的恐慌和担心
(3)保持健康心态:多参与社交活动,倡导积极的心理状态,避免焦虑、抑郁的情绪基础。
参考文献: [1] 孙建军,卢洪洲.艾滋病恐惧症人群分布特点分析[C]. 中华中医药学会防治艾滋病分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 2008: 160-162. [2] 郝伟, 于欣. 精神病学. 第7版[M].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