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 | 中医药人才库

广场恐怖症(别名:)

病症,其他,常见病

导航

概述

病因

为什么会得广场恐怖症?

广场恐怖症的发病与多种因素有关,但具体病因尚不明确。

哪些因素可能会诱发广场恐怖症?

  1. 心理因素:由于某些场景或场所,与令人恐怖的刺激多次联合出现,引起患者恐惧,在患者心里留下创伤,形成条件反射,久而久之患者就对该情境和场所产生恐惧感,导致广场恐怖症。
  2. 社会因素:不良的社会、家庭和教育环境导致患者心理出现问题,产生过多不成熟的防御机制,当面对威胁时本能的选择逃避,导致惊恐发作
  3. 个性因素:一些患者生性敏感、依赖性强、严重缺乏安全感,即使在正常环境下也容易产生过分反应。

哪些人容易得广场恐怖症?

  1. 个性孤僻、缺乏安全感患者:个性孤僻、缺乏安全感的患者多比较敏感,在人多或不熟悉的场合更易选择逃避,导致惊恐发作。
  2. 社会、家庭和教育环境不良患者:不良的社会环境、家庭环境(父母离异)和教育方式,可能导致患者心理不健康发展,表现为暴躁易怒、缺乏安全感,对周围环境敏感,对新环境恐惧。
  3. 焦虑恐惧障碍疾病患者:既往有焦虑症、恐惧障碍的患者,在面对新事物、新环境的时候,更易产生恐惧感,想要逃避该环境。
  4. 受过重大刺激的患者:在某些场合曾受过重大刺激的患者,当再次面对此类环境时,更易产生躲避心理。

病症

哪些感觉可提示早期广场恐怖症?

害怕离开家门或者一个人待着,对特定场合或环境感到害怕,经常焦虑、恐惧,且这种焦虑和恐惧的症状,已严重影响到自己的正常工作生活时,提示自己可能患有广场恐怖症。

怎么知道自己患有广场恐怖症?

广场恐怖症患者,一般表现为对特定场所或情境的不合理恐惧,以及主动回避恐惧对象。如害怕去公共场所、害怕离开家门或自己一个人待着,这些都可能提示自己患有广场恐怖症。

1.精神焦虑:精神上过度担心和恐惧,如害怕长时间离开家,害怕在公共场合、密闭空间独处。

2.躯体焦虑:

(1)运动不安:在不熟悉的场所坐卧不宁、烦躁不安,不停地来回走动,无意义的小动作增多。

(2)躯体症状:胸骨后压缩感,常自觉心慌、胸闷、气短。

(3)肌肉紧张:患者自觉肌肉紧张,严重时自觉肌肉酸痛。

(4)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心动过速,皮肤潮红或苍白、口干、出汗、手足发冷、尿意频繁等症状。

3.觉醒度提高:

(1)过分警觉:对外界刺激敏感,易出现惊跳反应。

(2)睡眠障碍:入睡困难、睡中易惊醒,惊醒后常伴有心慌、紧张、大汗等表现。

(3)情绪易激动:情绪波动大,易激惹,经常紧张不安。

(4)感觉过敏:一些患者自觉自身肌肉跳动、血管搏动、胃肠道蠕动等。

其他症状有哪些?

广场恐怖症患者常伴有焦虑、抑郁、强迫、恐惧、惊恐发作人格解体(患者持续或重复的对自身产生不真实的体验)等症状。

可能引起哪些并发症吗?

  1. 抑郁症:由于广场恐怖症长期困扰折磨患者,患者可能出现抑郁症状,常表现为心境低落、悲观消极、睡眠困难等。
  2. 神经衰弱:由于恐怖情境反复出现在患者的记忆中,导致患者出现神经衰弱的症状,常表现为记忆力下降、反应迟钝、情绪易激怒、易紧张等。
  3. 睡眠障碍:广场恐怖症患者对遭受的恐怖情境反复回忆,难以忘记,导致患者睡眠质量下降甚至是失眠。常表现为入睡困难,或入睡后惊醒,睡眠时间短等症状。

就医

建议就诊科室

  1. 优先建议去心理科咨询就诊;
  2. 患者对新环境、新场所过度焦虑、情绪波动过大,严重影响患者工作、社交和活动时,建议就诊于精神科。

什么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1. 当患者不愿出门、拒绝去任何公共场所或人员密集区域,严重影响患者工作、社交活动时,需及时就医。
  2. 广场恐怖症患者出现入睡困难、惊厥、情绪波动过大,甚至出现心慌、胸闷、气短、恶心、大汗等症状时,应立即就医。

需要做什么检查确诊?

临床医师除了详细询问患者病史,还可通过精神科量表(由患者填写)评估患者目前的精神状态确诊。

(1)询问病史:患者何时开始、多久出现、对何种情境和场所感到恐惧或不适,亲人家族中有没有精神疾病患者等。

(2)精神科量表检查:医生通过患者填写的精神科量表(如焦虑量表、抑郁量表),来评定患者的焦虑、抑郁的程度。

治疗

本病若在发病初期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可取得比较好的效果。若不及时治疗导致病情迁延,可导致患者焦虑感增加,严重时出现神经衰弱,甚至引发抑郁症。

治疗目标

广场恐怖症的治疗以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为主。目的是缓解和消除,患者对恐怖情境和场所的恐惧和焦虑,让患者可以进行正常的生活、社交,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心理治疗

  1. 认知行为疗法:通过改变患者对特定恐怖对象或情境的错误认知,加以纠正,重塑正确的认知,从而减轻患者的恐怖焦虑情绪。
  2. 系统脱敏疗法:通过让患者在一个比较放松的状态下,循序渐进地去接触并适应原先易引起患者焦虑、恐惧的情境和场所,逐渐减少患者对这些情境和场所的恐惧、焦虑。
  3. 暴露疗法:鼓励患者直接接触引起恐惧、焦虑等症状的情境或场所,坚持到紧张感消失。这种方法在治疗初期,会使患者产生心动过速等生理性不适的体验,导致患者出现逃避行为。治疗前,要先让患者充分地了解该疗法的原理和方法,取得患者的同意后方可施行。
  4. 支持性心理治疗:通过鼓励、保证和支持,减轻患者对出现在不同情境下的预期焦虑,鼓励患者勇敢地面对恐惧的情境和场所,尽力克服心理上的恐惧,帮助患者缓解恐怖焦虑的症状。
  5. 社交技能训练:通过提高患者的社交技能,使患者增加自信心,从而消除患者的恐怖焦虑情绪。

药物治疗

  1. 抗焦虑药物:如阿普唑仑、劳拉西泮等,这类药物起效快,可有效缓解焦虑、紧张情绪。但苯二氮卓类衍生物过敏者、急性窄角型青光眼患者禁用。主要不良反应有嗜睡、头痛、眩晕等。
  2. 抗抑郁药:如盐酸帕罗西汀、氟西汀等,这类药物疗效显著,且具有高安全性、低或无依赖性和耐受性的特点。药物治疗一般需持续 8~12 个月,一些患者需长期治疗,以保证获得良好疗效和预防复发。但此类药物不能与单胺氧化酶抑制剂、甲硫哒嗪联用。主要不良反应有嗜睡、失眠、眩晕、震颤等。

治疗周期

广场恐怖症是一种精神心理疾病,治疗周期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治疗效果来定,一般需要长期持续性治疗。

治疗后效果如何?

经过早期规范、有效的治疗,大多数患者的症状可以改善,且预后良好。但如果治疗不及时、不规范,严重者可导致神经衰弱,甚至抑郁症等疾病。

是否需要复诊?多长时间复诊?

需复诊,具体复诊时间请遵医嘱。

注意

普通人怎么预防广场恐怖症?

1.调整心态

有些人对自己要求过高,过于追求完美,就容易迷失自己,造成焦虑,所以学会与自己妥协,接受自己的现状。多关注自己的心理状态,学会放松心情及减压,学习一些减少恐惧情绪的应对技巧,比如多想想开心的事情,做点喜欢的事情。

2.锻炼身体

规律的运动有助于释放压力,使人变得快乐,规律的运动也可以使人的身体更健康,可以减少心理问题的发生。

3.高危人群尽早干预

若家庭中有疑似患有广场恐怖症的成员,应尽早进行身体检查,采取相应的治疗,避免疾病发作。

 

参考文献 [1] 郝伟,陆林.精神病学(第八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图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