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 典型症状有乏力、食欲减退、厌油、黄疸
- 甲戊肝经粪-口传播,乙丙丁肝经血液传播
- 多数患者经抗病毒治疗可治愈,恢复良好
病因
为什么会得病毒性肝炎[1,2]?
人会得病毒性肝炎主要是由于肝炎病毒通过粪-口途径或血液途径、母婴传播、性传播等方式感染人体后,进而引起肝细胞损伤,发生炎症反应。
病毒性肝炎传播途径有哪些[1-3]?
- 甲型肝炎:主要由粪-口途径传播。感染者粪便污染饮用水源、食物、蔬菜、玩具等可引起流行。
- 乙型肝炎:含乙型肝炎病毒的体液或血液进入人体可导致感染,具体传播途径主要有下列几种:
(1) 母婴传播:分娩是母婴传播的主要方式,婴儿因破损的皮肤或黏膜接触母血、羊水或阴道分泌物而被传染。此外婴儿还可经胎盘或母婴间密切接触感染病毒。
(2) 血液、体液传播:输血及血制品、注射、手术、针刺、共用剃刀和牙刷、血液透析、器官移植等均可传播病毒。
(3) 性传播:与乙型肝炎病毒阳性者发生无防护的性接触,特别是有多个性伴侣者,感染几率升高。
- 丙型肝炎
(1) 血液、体液传播:输血及血制品、注射、针刺、器官移植、骨髓移植、血液透析均可造成病毒传播
(2) 性传播:与丙型肝炎病毒阳性者发生无防护的性接触,特别是有多个性伴侣者。
- 丁型肝炎:传播途径与乙型肝炎相似。与乙型肝炎病毒以重叠感染(即当长期使用抗病毒药时,一种病毒受到抑制,但另一种病毒趁机繁殖,造成机体二重感染)或同时感染形式存在。
- 戊型肝炎:传播途径与甲型肝炎相似。
哪些人容易得病毒性肝炎[1]?
- 有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史的人群:有病毒性肝炎病史、接触过病毒性肝炎患者、家庭成员中有感染者等人群易患病毒性肝炎。
- 病毒性肝炎患者分娩的新生儿:肝炎病毒可通过母婴途径传播,分娩过程中若婴儿皮肤或粘膜破损,导致接触母血、羊水等则易被传染。
- 反复输血及血制品者(如血友病患者)、接受血液透析或器官移植的患者:输血及血制品、血液透析、器官移植等均可传播肝炎病毒。
- 性乱交者:与病毒性肝炎患者发生无防护的性接触会导致病毒传播。
病症
怎么知道自己患有病毒性肝炎[1,2]?
病毒性肝炎的典型症状为乏力、食欲减退、厌油、肝功能异常,部分患者出现黄疸。具体症状根据疾病类型有所不同:
- 急性肝炎:起病较急,常有畏寒、发热、乏力、食欲缺乏、恶心、呕吐等急性感染症状。
- 慢性肝炎:病程超过半年或发病日期不明确而有慢性肝炎症状、体征。常有乏力、厌油、腹部肝区不适等症状,面色灰暗无光泽,手掌大拇指和小指的根部皮肤出现片状充血,或是红色斑点、斑块,加压后变成苍白色,出现形态似蜘蛛的痣等体征。
- 重型肝炎(肝衰竭):主要症状有皮肤发黄、眼睛发黄、腹部增大有水声、乏力、低热等症状。
- 淤胆型肝炎:眼睛黄、皮肤黏膜发黄的症状持续时间长,但症状轻。
- 肝炎肝硬化:有乏力、腹胀、尿少、手掌片状充血、蜘蛛样痣、双下肢水肿等症状。
其他症状[1]?
- 无症状患者:部分乙型或丙型肝炎病毒的携带者虽有病毒感染的标志,但无明显临床症状和生化指标的异常,称为无症状携带者。
可能引起其他并发症吗[1]?
乙型和丙型肝炎更容易引发肝内并发症,主要有肝硬化、肝细胞癌、脂肪肝。肝外并发症包括胆道炎症、胰腺炎、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等。不同病原所致重型肝炎均可发生严重并发症,主要有:
- 肝性脑病:肝功能不全引起的神经精神综合征,症状有意识障碍、行为失常和昏迷等。
- 上消化道出血:症状有呕血、黑便、头晕、口渴、肢冷等。
- 肝肾综合征:主要症状为少尿或无尿。
- 感染:多发于重型肝炎,以胆道、腹膜、肺部感染多见,症状为腹痛、发烧、恶心、呕吐等。
就医
什么情况需要及时就医[1]?
- 有病毒性肝炎病史、接触过病毒性肝炎患者、家庭成员中有感染者等人群,及近期与病毒性肝炎患者有过密切接触的人群,应在医生指导下做进一步检查。
- 出现病毒性肝炎的典型症状,如乏力、食欲减退、厌油、畏寒、腹痛、黄疸等,应及时就医。
需要做什么检查确诊[1,2,5]?
怀疑是病毒性肝炎患者应进行病原学检查方能确诊:
1.甲型肝炎
(1) 抗-HAV IgM:血清检测阳性可确诊。
(2) 抗-HAV IgG:如急性期及恢复期双份血清抗-HAV IgG 滴度有4倍以上增长,可诊断为甲型肝炎。
2.乙型肝炎
(1) 乙肝血清标志物五项检查:俗称“乙肝两对半”,包括以下五项:
① 表面抗原(HBsAg):反映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② 表面抗体(抗-HBs):抗-HBs为保护性抗体,阳性表示对病毒有免疫力;
③ e抗原(HBeAg):e抗原的存在表示病毒复制活跃且有较强的传染性;
④ e抗体(抗-HBe):e抗体产生后,病毒复制多处于静止状态,传染性降低;
⑤ 核心抗体(抗-HBc):高滴度的抗-HBc IgM对诊断急性乙型肝炎或慢性乙型肝炎急性发作有帮助;高滴度的抗-HBc IgG表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低滴度的抗-HBc IgG表示过去感染。单一抗-HBc IgG阳性者可以是过去感染。
- 第①、⑤项阳性提示急性乙肝感染阶段或慢性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
- 第②、⑤项阳性提示既往感染,或急性HBV 感染已痊愈。
- 第④、⑤项阳性提示急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或既往感染过HBV。
- 第②、④、⑤项阳性提示急性乙肝恢复期,或以前感染过HBV,有免疫力。
- 第①、③、⑤项阳性提示急性或慢性乙肝,传染性较强(俗称“大三阳”)。
- 第①、④、⑤项阳性提示急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趋向恢复;慢性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俗称“小三阳”)。
(2) 乙型肝炎病毒DNA检测:血清检测HBV-DNA阳性可确诊。
3. 丙型肝炎:血清检测抗-HCV、HCV-RNA阳性可确诊。
4.丁型肝炎:血清检测HDAg或HDV-RNA阳性,或抗-HD、抗-HD IgM阳性可确诊。
5.戊型肝炎:血清检测抗-HEV IgM、抗-HEV lgG、HEV RNA阳性可确诊。
治疗
甲型肝炎和戊型肝炎患者大多可治愈,少数重症患者死亡;乙型肝炎患者通过抗病毒治疗等大多可治愈(发展为慢性肝炎者除外);丙型肝炎者应用抗-HCV直接抗病毒药物可改善治疗效果;丁型肝炎多合并乙型肝炎,难以治愈。各型肝炎的治疗原则均以足够的休息﹑合理饮食,辅以适当药物,避免饮酒、过劳和损害肝脏药物为主。
治疗目标
病毒性肝炎的治疗应根据不同病原、不同临床类型及组织学损害区别对待。治疗目标主要为缓解症状、减轻肝细胞炎症坏死及肝纤维化、延缓和阻止疾病进展。
药物治疗[1,2,6,7]
1. 急性肝炎:一般为自限性,多可完全康复。治疗以适当休息、合理饮食、缓解症状为主,一般不采用抗病毒治疗。急性丙型肝炎例外,只要检查HCV RNA阳性,尽快开始抗病毒治疗(详见慢性肝炎部分)可治愈。
2. 慢性肝炎:
(1) 抗病毒治疗:下列药物通过抑制病毒复制发挥作用:
① 干扰素α(IFN-α):可用于慢性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IFN-α的不良反应主要有类流感综合征、骨髓抑制、神经精神症状、脱发。
② 核苷类似物:该类药物主要用于乙型肝炎,抗-HCV直接抗病毒药物用于丙型肝炎的治疗:
- 替诺福韦:常见副作用有轻中度腹泻、恶心、呕吐和胃肠胀气。
- 恩替卡韦:长期治疗可改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组织学病变,常见的副作用有头痛、疲劳、眩晕、恶心。
- 替比夫定:常见的副作用有头晕、头痛、疲劳腹泻恶心、皮疹等。
- 拉米夫定:少数患者有头痛,全身不适、疲乏、腹泻等不良反应。
- 阿德福韦酯:常见的副作用有疲乏、腹胀、腹痛、呕吐等。
- 抗-HCV直接抗病毒药物(DAAs):包括非结构蛋白(NS)3/4A蛋白酶抑制剂、NS5A抑制剂和NS5B聚合酶抑制剂等。常见不良反应有头痛、腹泻和皮疹。
(2) 改善和恢复肝功能药物
① 非特异性护肝药:维生素类,还原型谷胱甘肽,葡萄糖醋酸内酯(肝泰乐)等。
② 降酶药:作用是保护肝细胞免受损害,防治肝纤维化。常用药包括五味子类(联苯双酯等)、山豆根类(苦参碱等)、甘草提取物等。少数患者应用时可出现口干、轻度恶心、皮疹等副作用。
③ 退黄药物:用于减轻黄疸的程度,常用药物有丹参、茵栀黄、前列地尔等。前列地尔的副作用有腹泻、呕吐、头晕等,偶见休克。
(3) 免疫调节剂:调节免疫,有助于改善和恢复肝功能。包括胸腺肽、转移因子、特异性免疫核糖核酸等。副作用有恶心、胸闷、头晕等。
(4) 抗肝纤维化药物:主要有丹参、冬虫夏草、核仁提取物等。
手术治疗[2]
肝移植:晚期肝炎患者的主要治疗手段。缺点是价格昂贵、供肝来源困难,易发生排斥反应、继发感染(如巨细胞病毒)等。
中医治疗
中医临床常选用中药单方(舒肝解毒汤、逍遥散、柴胡解毒汤)或中成药(扶正化瘀胶囊、复方丹参滴丸、复方垂盆草胶囊)来治疗慢性肝炎,从而提高临床疗效。此外还配合穴位敷贴、穴位注射等中医外治法进行治疗。
其他治疗方式有哪些[2,8]?
- 一般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 合理饮食:适当的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的易消化食物有利于肝脏修复,不必过分强调高营养,以防发生脂肪肝,避免饮酒。
(2) 适当休息:症状明显或病情较重者应卧床休息;病情轻者适度活动,不宜劳累。
(3) 心理平衡:使患者有正确的疾病观,对肝炎治疗应有耐心和信心。
- 人工肝支持系统:指暂时性替代肝脏功能的体外装置,主要作用是清除患者血中毒性物质及补充生物活性物质,治疗后可使肝功能指标好转。
治疗周期:
病毒性肝炎的治疗无固定期限,根据患者病情治疗周期有所不同。
治疗后效果如何[1,2]?
- 甲型肝炎:治疗效果良好,病死率约为0.01%;
- 乙型肝炎:急性乙型肝炎60%~90%可完全康复,10%~40%转为慢性或病毒携带者;
- 丙型肝炎:急性丙型肝炎患者及时接受抗病毒治疗多可治愈,治疗不及时易转为慢性或病毒携带者;
- 丁型肝炎:重叠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时约70%转为慢性;
- 戊型肝炎:病情较甲型肝炎重,病死率为1%~5 %,妊娠晚期合并戊型肝炎病死率10%~40%。
以上各种类型患者转为慢性肝炎后,轻症者多可治愈,重症者治疗效果较差,约80%5年内发展成肝硬化,少部分可转为肝细胞癌。
是否需要复诊?多长时间复诊[1]?
需要复诊。具体如下:
- 对于患慢性肝炎使用IFN-α治疗的患者治疗过程中应检查:
(1) 第1个月:应每1~2周检查l次血常规,以后每个月检查l次,直至治疗结束。
(2) 每个月1次:检测生化学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等)以评估肝功能,连续3次,以后随病情改善可每3个月1次。
(3) 每3个月l次:检测病毒学标志(HBsAg 、HBeAg 、抗-HBe 和HBV DNA等)评估治疗情况。
(4) 由于病毒性肝炎患者在生活上常常承受着各方面的压力,因此要定期评估患者精神状态,尤其是对有明显抑郁症的患者,应立即停药并密切监护。
治疗结束停药后6个月内:每2个月检测1次,以后每3~6个月检测l次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HBV血清标志和HBV DNA。如随访中有病情变化,应缩短检测间隔。
- 对于患慢性肝炎使用核苷类似物治疗的患者治疗过程中应检查:
(1) 每个月1次:检测生化学指标,连续3次,以后随病情改善可每3个月1次。
(2) 每3个月l次:检测病毒学标志(HBsAg 、HBeAg 、抗-HBe 和HBV DNA)
治疗结束停药后前3个月:每个月检测l次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清胆红素(必要时)、HBV血清学标志和HBV DNA。之后每3~6个月检测1次,至少随访12个月。如随访中有病情变化,应缩短随访间隔。
注意
普通人预防措施有哪些[1,2]?
- 接种疫苗:目前已有针对甲型、乙型、戊型肝炎的疫苗,可有效预防病毒性肝炎。
- 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接触患者后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
- 使用一次性注射用具,避免与他人共用注射器,拒绝毒品等。
- 避免性乱交,与乙型肝炎患者性接触时使用避孕套等安全防护。
参考文献:
[1].李兰娟,任红,高志良,等.传染病学(第九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2].葛均波,徐永健,王辰,等.内科学(第九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3].汪业胜,王胜难,潘金花,等.我国2009-2018年病毒性肝炎的发病趋势分析和预测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20,41(09):1460-1464. [4].疾病预防控制局.2020年10月全国法定传染病疫情概况
http://www.nhc.gov.cn/jkj/s5898bm/202012/1216f128ddf5440083ba140860de2934/files/aa7263789a17438e9e02c55bc2cce4b7.docx [5].中国
肝病科相关专家小组.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健康全程管理专家意见(二)[J].肝博士. 2015;(4):25-28. [6].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9年版) [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9;35(12):2648-2669. [7].马亦林.直接抗病毒药物(DAAs)治疗
丙型肝炎的研究现状[J].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2017,10(01):8-13. [8].刘露露,吕贝贝,彭岳,等.中西医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研究新进展[J].辽宁中医杂志,2019,46(04):885-889. [9].中国肝病科相关专家小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健康全程管理专家意见(一)[J].肝博士. 2015;(3):24-28
图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