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 主要临床表现为腹泻、恶心、呕吐、发热等症状
- 以对症治疗、药物治疗为主,患者预后大多良好
- 注意饮食卫生、避免和患者接触等可预防本病
病因
为什么会得病毒性胃肠炎?
本病主要由各种病毒感染引起,常见的致病病毒有轮状病毒、诺如病毒、肠腺病毒,其他相对少见的病毒有星状病毒、札幌病毒、冠状病毒等。病毒侵袭人体后,在胃肠道黏膜“驻扎繁殖”,释放毒性物质,破坏黏膜上的细胞活性,导致细胞功能障碍,从而引发病毒性胃肠炎。
病毒性胃肠炎的传染途径有哪些?
- 粪-口传播:病毒在胃肠道大量繁殖后随粪便排出体外,可能污染水源或食物,当人进食了这些受污染的食物或水时,可导致病毒进入体内,发生感染。患者的呕吐物也会通过类似的方式造成病毒传播;
- 人与人之间接触传播(人-人接触传播):日常生活中可能因为和病毒性胃肠炎患者密切接触而感染病毒,比如近距离亲密交谈、与患者共用餐具等;
- 呼吸道传播:患者说话、打喷嚏等行为会向周围空气中喷射含病毒的飞沫,若进入周围健康者的呼吸道,将会导致病毒传播;另外,含病毒飞沫落在周围物体上,健康者无意碰触到后可能在擦拭鼻子或者口角时,将病毒带入体内。
不同类型的病毒性胃肠炎可有不同的传染特征:
- 轮状病毒性胃肠炎:以粪-口途径传播为主,常通过受污染水源引起暴发流行,也可能通过呼吸道传播;
- 诺如病毒性胃肠炎:以粪-口途径传播为主,可出现散发病例,也常通过受污染水、食物引起暴发流行,也可通过人与人接触、含病毒飞沫传播;
- 肠腺病毒性胃肠炎:通常经粪-口途径或人-人接触传播,也可经呼吸道传播[2]。
哪些因素可能会诱发病毒性胃肠炎?
- 饮食因素:不注意饮食卫生、不慎摄入被污染的食物或水等,可能导致病从口入,发生病毒性胃肠炎;
- 免疫因素:机体免疫力低下会削弱机体对病毒的抵御能力,从而易感染病毒而诱发本病。
哪些人容易得病毒性胃肠炎?
- 儿童:总的来看,儿童发育尚未完善,抵御病毒能力不强,是本病的易患人群;
- 免疫力低下者:这类人群因自身“防御系统”能力较弱而易患本病;
- 饮食卫生习惯不良者:这类人群饭前不注意洗手,或者不注意餐具清洁、没有选择正规渠道来源的食物或水等,从而易感染病毒患上本病。
病症
哪些感觉可提示早期病毒性胃肠炎?
本病起病通常较急,没有明显的发病前兆。
怎么知道自己患有病毒性胃肠炎?
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有腹泻、恶心、呕吐、发热等。不同病原体感染导致的病毒性肠炎可有不同的症状表现:
1.轮状病毒性胃肠炎
婴幼儿症状和成人症状有所差异[2]。
(1)婴幼儿:患儿会出现低热(口腔温度在37.3℃~38℃)、恶心、呕吐,随后发生腹泻,每天排便十到数十次不等,多为水样便或黄绿色稀便。患儿多有烦躁哭闹表现;
(2)成人:主要症状为腹泻(多为黄水样便)、腹痛、腹胀,一般不伴发热。
2.诺如病毒性胃肠炎
患者以恶心、呕吐、腹泻、腹痛(有时可呈绞痛)为主要症状,每日排便次数可从数次到十数次,多为黄色稀水便。部分患者可伴有低热。
3.肠腺病毒性胃肠炎
发病者多为5岁以下儿童,以腹泻为主要症状,每日排便十数次,多呈稀水样便,伴有低热、呕吐等。
其他症状有哪些?
- 部分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胃肠炎患儿可伴有咳嗽、流涕等上呼吸道症状;
- 部分诺如病毒性胃肠炎患者会伴有头痛、寒战(指患者自觉寒冷,身体发抖)或肌肉痛等症状;
- 少数肠腺病毒性胃肠炎患者会伴有咽痛、咳嗽等呼吸道症状。
可能引起其他并发症
- 水电解质紊乱:患者频繁腹泻、呕吐,丢失大量水分和电解质,可导致机体水、电解质紊乱(比如低钾、低钙等),出现乏力、烦躁不安、反应迟钝、眩晕(指看东西模糊并有类似天旋地转、站立不稳的感受)等症状。如果发生严重脱水,患者可有四肢末端发凉、脉搏微弱、皮肤弹性变差等表现;
- 酸中毒:频繁腹泻、呕吐还会引起体内酸碱失衡,导致酸中毒,轻者可表现为乏力、气短、疲倦、恶心、头晕等,较重者可发现呼气有烂苹果味、颜面潮红(指面部一阵一阵的发红,红色褪去后又发红)、心率增快等,甚至出现意识丧失,陷入昏迷状态。
就医
建议就诊科室
- 优先考虑去消化内科;
- 儿童患者可以去儿科;
- 起病急骤而严重,出现四肢末端发凉、脉搏微弱,或呼气有烂苹果味、颜面潮红、昏迷等症状者可以去急诊科。
什么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 当患者突发腹泻、恶心、呕吐、发热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完善进一步检查;
- 当患者频繁腹泻、呕吐,出现四肢末端发凉、脉搏微弱,或呼气有烂苹果味、颜面潮红、昏迷等严重症状,应立即就医。
需要做什么检查确诊?
1.血常规:可帮助排除细菌性感染引起的胃肠炎。本病患者血液中的白细胞总数多为正常,少数患者可有些许升高。成人白细胞正常范围为(4.0~10.0)×109/L,不同年龄的儿童白细胞正常范围有所不同,具体由医生进行判断;
2.粪便常规:观察粪便形态的同时,对粪便成分进行分析,可以辅助诊断。本病患者的粪便外观多为黄色水样,一般不会检测到脓细胞或红细胞,有时可见少量白细胞;
3.病原学检查:
(1)粪便电镜检查:可发现粪便提取液中的病毒颗粒,根据病毒的生物学特征判断病毒类型,从而明确诊断;
(2)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主要检测粪便中是否含有特异性病毒抗原,以确定患者感染的病毒类型,从而明确诊断;
4.血清抗体检测:对轮状病毒性胃肠炎的诊断有较大的参考价值。若检测到轮状病毒IgA抗体,则提示可能为轮状病毒感染。
治疗
急性病毒性胃肠炎通常为自限性,可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身体情况,及时采取支持性措施(如补液等对症治疗)进行治疗,尚没有特效的抗病毒疗法。
治疗目标
- 缓解患者腹泻、呕吐等症状,预防严重并发症;
- 同时做好隔离管理,防止病毒传播。
对症治疗
医生一般会针对患者的症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 针对频繁腹泻的患者,应给予适当的液体支持,比如口服温水、盐水等,预防脱水;
- 针对腹泻导致轻度脱水及电解质紊乱的患者,可口服加盐的米汤、糖盐水或口服补液盐,严重脱水者则需要进行静脉补液,并注意补钾(少尿或无尿患者补钾应慎重),以纠正水电解质紊乱;
- 针对出现酸中毒的患者,应加用碳酸氢钠,及时调整体内的酸碱水平。
药物治疗
一般情况下,病毒性胃肠炎是一种急性自限性疾病,无需药物治疗。充分补液是急性病毒性胃肠炎的主要治疗方法,所有药物都只是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
- 蒙脱石散:具有止泻的作用,对各种成人或儿童腹泻都有较好的疗效,尤其是轮状病毒感染导致的腹泻。适用于大多数患者。不良反应小,偶见便秘、大便干结。一般无明显禁忌症。儿童用药剂量应严格遵照医嘱;
- 消旋卡多曲:是一种新型止泻剂,对水样泻具有良好的疗效。适用于频繁腹泻的患者,可用于1月龄以上儿童。可能出现的副作用有皮疹、便秘、恶心、嗜睡等。肝肾功能不全者、不能摄入果糖者、对药物过敏者等禁用;
- 止吐剂:可以缓解呕吐症状。适用于呕吐症状较重的患者。代表药物有甲氧氯胺普,可能出现的副作用有昏睡、乏力、烦躁不安等。胃肠道出血、机械性肠梗阻(即肠腔变窄而导致肠内容物难以通过)、肠穿孔等患者禁用,肝肾功能衰竭者慎用。
- 缓解腹痛的药物:可以有效减轻腹部绞痛。适用于腹痛症状明显的患者。可选用山莨菪碱(654-2)或次水杨酸铋制剂。654-2的副作用有口干、心慌、瞳孔扩大等,青光眼、肠梗阻、前列腺肥大等患者禁用。次水杨酸铋制剂的副作用有过敏(可表现为皮疹等),对本药物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其它治疗
一般治疗:患者应卧床休息,多饮水。吐泻频繁者需要禁食8~12小时,然后再逐渐恢复正常饮食。
治疗周期
多数患者病情较轻,且本病具有自限性,因此一般门诊治疗3~10天即可痊愈。如果腹泻、呕吐导致脱水严重者,需要住院治疗,治疗周期会较长。
治疗后效果如何?
1.经过合理规范的治疗,患者的腹泻、恶心、呕吐、腹痛等症状缓解、消除,体内病毒也可得到逐渐清除,预后大多良好;
2.如果治疗不及时或不规范,患者频繁腹泻、呕吐,容易导致脱水、电解质紊乱、酸中毒等并发症,增加治疗难度,延长身体恢复时间。
是否需要复诊?多长时间复诊?
需要复诊。治疗期间应复查粪便常规等检查,以判断病毒是否消除,具体复诊时间应遵照医嘱。
注意
普通人怎么预防病毒性胃肠炎?
预防重点在于切断传播途径、管理传染源,高危人群还应注意提高自身免疫力,关注身体症状,可根据情况进行疫苗接种。
- 注意饮食卫生:日常生活中应注意饮食和饮水卫生,不要进食不明来源或非正规渠道来源的水或食物,同时加强个人卫生,吃饭前勤洗手,避免病从口入;
- 少去人流密集场所:特别是秋冬疾病流行季节,少去人流密集的场所,以减少感染病毒的机会;
- 避免和患者发生接触:避免亲密接触,不和患者共用餐具,若需要处理患者的呕吐物或粪便,应做好防护措施,比如戴口罩、手套,及时洗手消毒等;
- 管理传染源:应在医生指导下对患者进行隔离,并及时清理患者的粪便和呕吐物等,防止病毒传播健康人群;
- 高危人群注意提高机体免疫力:高危人群在注意以上预防措施的同时,可以通过坚持锻炼来提高自身抵抗病毒的能力,或是接种疫苗来达到预防目的。目前有效的疫苗为口服减毒轮状病毒疫苗,适用于6~24月龄婴幼儿,可预防轮状病毒性胃肠炎,保护效率达80%以上,但免疫功能低下以及急性胃肠炎者为接种禁忌证[1]。
参考文献: [1]徐仲卿,钱方兴,朱绍琴,等.成人病毒性胃肠炎常见病原学及其临床特征的研究进展[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24):245-250. [2]李兰娟,任红.传染病学[M].第9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62-67. [3]金未来,唐国荣,李征瀛,等.1362例6岁以下儿童
诺如病毒性胃肠炎诊治分析[J].重庆医学,2017,46(36):4848-4850.
图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