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 由病毒感染导致,儿童和青年人好发
- 症状轻重不一,严重者可引起心律失常、猝死等
- 经过卧床休息、药物治疗等,预后较好
病因
为什么会得病毒性心肌炎?
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机制一般是两种,一种是由病毒直接引起;另一种是由病毒介导的免疫反应:
- 病毒:多种病毒可引起该病,最常见致病病毒是柯萨奇B组病毒,除此以外,流感病毒、疱疹病毒、人类腺病毒等病毒也可导致该病。柯萨奇病毒和腺病毒通过心肌细胞的相关受体,侵入心肌细胞,在心肌细胞内快速复制,并且直接损害心肌细胞,导致心肌变形、坏死和溶解[2]。
- 免疫反应:由病毒介导的免疫损伤,病毒刺激机体,激活细胞和体液免疫反应,产生心肌抗体、白细胞介素-Ia、TNF-a和γ-干扰素等,诱导产生细胞粘附因子,促使细胞毒性T细胞选择性地攻击心肌细胞,导致心肌组织结构和功能受到损害。
哪些因素可能会诱发病毒性心肌炎?
- 呼吸道感染:是病毒性心肌炎最重要的诱因。临床上,患者发生咳嗽、咳痰等症状时不可大意,特别是儿童和青年,因为呼吸道感染若拖延不治,容易诱发病毒性心肌炎。
- 肠道感染:患者进食未洗净或是未煮熟的食物可导致肠道感染,进而诱发本病。
- 抵抗力低下:长期疲劳、睡眠不足、精神压力大等因素可导致抵抗力低下,此外,一些免疫性疾病,比如艾滋病等,也可导致患者免疫力低下,进而诱发病毒性心肌炎。
哪些人容易得病毒性心肌炎?
- 儿童和青年:由于儿童和青年的免疫力较弱,更容易遭受病毒感染,因此儿童更容易患此病。
- 呼吸道或肠道病毒感染者:呼吸道或肠道病毒感染可诱发本病,这类病毒感染的人群容易得病毒性心肌炎。
- 抵抗力低下者:抵抗力低下者,比如长期疲劳、睡眠不足、精神压力大的人,或是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比如艾滋病等人群,更容易患病。
病症
哪些感觉可提示早期心肌炎?
病毒性心肌炎一般在发病前1~3周会表现为出一系列病毒感染的症状,比如发热(腋下体温>37.0℃)、乏力、全身肌肉酸痛、咽喉痛等,患者还可伴随恶心、腹泻、呕吐等消化道症状。
怎么知道自己患有病毒性心肌炎?
病毒性心肌炎的常见症状是发热、乏力、全身肌肉酸痛、胸闷、心悸、胸痛、呼吸困难、水肿等,严重者可导致心律失常、昏厥、猝死等。
- 轻症症状:心肌炎的病变范围较小,患者可无临床症状。
- 重症症状:心肌炎的病变范围较大,可表现为心悸(患者自觉感到心脏跳动不舒服,心慌)、呼吸困难、胸痛、水肿,严重者可表现为四肢湿冷、昏厥,甚至发生猝死等。
其他症状有哪些?
- 消化道症状:很多患儿伴随腹泻、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
- 感觉减退:当病毒性心肌炎严重时,可影响患者肢体的远端血液循环,此时患者可出现感觉减退(一种感知障碍,表现为肢体对外界刺激的感觉能力降低)。
可能引起哪些并发症吗?
- 心律失常:心律失常是病毒性心肌炎的常见并发症,以房性、室性心律失常及房室传导阻滞多见,表现为心脏跳动异常,患者可出现心悸、乏力、出汗、头晕等。
- 心力衰竭:病情严重的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心肌广泛受损,心功能损害严重,可出现充血性心力衰竭(血液聚集在心脏,心脏无力泵血),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 心源性休克: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可引起心力衰竭,引起严重的缺血缺氧症状,进而导致心源性休克。
就医
建议就诊科室
什么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 当出现发热、乏力、全身肌肉酸痛等病毒感染症状时,应去医院进一步检查;
- 当出现心肺系统症状(比如胸闷)或是出现消化道症状(如腹泻、呕吐)时,应及时就医;
需要做什么检查确诊?
- 体格检查:主要是听诊心音。听诊到心尖第一心音明显减弱、心包摩擦音、第三、第四心音舒张期奔马律(听诊时舒张期心音像是马奔跑时马蹄叩击地面的声音)等可辅助诊断。
- 胸部X线检查:用于辅助诊断。出现心影扩大提示存在病毒性心肌炎可能。
- 心电图检查:用于辅助诊断。可出现ST-T改变、出现心律失常提示可能患有该病。
- 心肌损害的血生化检查:用于早期诊断。出现磷酸激酶(主要是心肌的同工酶)、血清乳酸脱氢酶同工酶增高可提示早期心肌炎。
- 病毒学检查:用于辅助诊断。通过从患者的粪便、血液、咽拭子、咽冲洗液中分离出病毒,再辅助血清抗体检测,可明确病毒感染。
- 心内膜心肌活检:用于明确诊断,有助于病情及预后的判断。采取心肌组织做病理活检。该检查为有创检查,有感染的风险,一般不作为常规检查,适用于病情危重、治疗效果差的患者。出现心肌内膜组织有炎性浸润,则可确诊病毒性心肌炎。
- 心脏磁共振:对心肌炎诊断有较大价值。
治疗
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目标是早诊断、早治疗,该病没有特效治疗方法,治疗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
治疗目标
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目标是控制病情,缓解症状,预防心律失常、心衰、心源性休克等并发症,预防反复发作。
急症治疗
- 卧床休息:对于处于急性期的患者,应严格卧床休息,减少活动,以减轻心脏负荷。
- 使用心脏起搏器:对于出现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或窦房结功能损害而出现晕厥的患者,可采用临时心脏起搏器。
药物治疗
- 抗病毒药物:具有抗病毒作用。常用药物有阿昔洛韦、利巴韦林等。适用于早期患者,但是疗效不确切。阿昔洛韦的主要副作用是头晕、头痛、关节痛、恶心、呕吐、皮疹等;利巴韦林的常见副作用是溶血性贫血、皮疹、消化道出血等。
- 营养心肌的药物:具有改善心肌营养、促进心肌细胞修复的作用。常用药物有1 ,6-二磷酸果糖。可能会出现头晕、皮疹等过敏反应[3]。
- 免疫球蛋白:具有调节免疫、降低心肌细胞损害的作用。需要大剂量使用。疗效目前尚不肯定。常见副作用有皮肤过敏(如斑疹、丘疹)、消化系统副作用(恶心、反酸、烧心等)、全身症状(心悸、头晕等)。
- 治疗心衰的药物:具有缓解心衰的作用。常用药物有利尿剂、血管紧张剂、洋地黄等。利尿剂的副作用主要有水电解质紊乱(如低血钾、低血钠等)、肾功能损害等;血管紧张剂的常见副作用有头晕、恶心、呕吐、低血压、失眠等;洋地黄的副作用主要有洋地黄中毒(常见表现为心律失常等),因此使用强心剂洋地黄时应注意预防洋地黄中毒,可通过减少药量、补充氯化钾来防止洋地黄中毒。
- 治疗心律失常药物:具有抗心律失常的作用。常用药物有β受体阻断药(比如美托洛尔、比索洛尔等)。常见的不良反应有恶心、呕吐等。
手术治疗
一般无需进行手术治疗。
治疗周期
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周期不确定,具体应根据患者病情的轻重程度而定。一般来说,急性期需要卧床恢复3~4周,休息期一般需要3~6个月。
治疗后效果如何?
通过治疗原发病及对症支持治疗,大部分患者可以痊愈。如果治疗不及时,可进展为心律失常、心衰等,甚至导致猝死,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
是否需要复诊?多长时间复诊?
需要复诊,患者出院后1、2、3、6个月各复查1次心电图和心肌酶谱[4]。
注意
普通人怎么预防病毒性心肌炎?
通过适当体育锻炼、充足睡眠、健康饮食等方式,增强抵抗力,预防各种病毒感染,进而起到预防病毒性心肌炎的作用。
高危人群怎么预防病毒性心肌炎?
- 及时治疗呼吸道、消化道感染:当小儿出现呼吸道、消化道感染时,应及时治疗,不可拖延,以免诱发病毒性心肌炎。
- 注意饮食卫生:培养儿童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不吃未洗净或未煮熟的食物。
- 及时疏导儿童负面情绪,避免精神压力过大:儿童学习紧张或是精神压力大,抵抗力会降低,病毒感染的几率随之增加,因此应及时疏导儿童的负面情绪,帮助其释放心理压力。
- 增强抵抗力:保证充足的睡眠和适当的体育锻炼,有助于增强儿童抵抗力,预防病毒感染。
参考文献:
[1]李娟,周静.家庭协同式护理干预在病毒性心肌炎患儿中的应用效果[J].护理与康复,2020,2:171-173.
[2]葛军波等.内科学.第九版[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270-271.
[3]王卫平等.儿科学.第九版[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279-281.
[4]高秀芹.果糖二磷酸钠联合人性化护理辅治小儿病毒性心肌炎48例[J].中国药业,2014,23(3):88-89.
图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