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症,其他,常见病
百日咳的病因明确,是由百日咳鲍特菌引起强传染性呼吸道疾病,人类是百日咳鲍特菌的唯一宿主。当百日咳杆菌侵入易感者呼吸道后,先附着在呼吸道(如喉、气管、支气管、细支气管)黏膜上皮细胞的纤毛上,在纤毛丛中繁殖并释放内毒素(由细菌合成的毒性物质),引发呼吸道炎症、纤毛细胞功能障碍,导致患者呼吸道内所产生的黏稠分泌物排除障碍,从而引起本病。
无
人群普遍易感,但幼儿发病率最高:母体无足够的保护性抗体传给胎儿,故6个月以下婴幼儿发病较多。病后可获持久免疫力,第二次发病者罕见。
出现轻微咳嗽、鼻塞、低热、结膜充血等症状,需警惕有可能是百日咳的早期症状。
典型症状:阵发性痉挛性咳嗽伴有深长的“鸡鸣”样吸气性吼声。
患者在感染百日咳杆菌后,会有2~21天(一般为7~14天)的潜伏期,然后出现典型百日咳症状,病程可分为3个阶段:卡他期、痉咳期和恢复期。
1.卡他期:指自发病至出现阵发性痉挛性咳嗽的这段时间,一般为1~2周。表现为类似普通感冒的症状,如轻微咳嗽、鼻塞、低热、结膜充血(即“眼白部”发红)等,卡他症状(如咳嗽、流涕、打喷嚏、鼻塞等)减轻后咳嗽症状加重。此期具有传染性。
2.痉咳期:指出现明显的阵发性、痉挛性咳嗽至缓解的这段时间,一般持续2~6周,亦可长达2个月以上。
①痉挛性咳嗽(痉咳):表现为成串的、接连不断的痉挛性咳嗽后,伴一次深长吸气,此时因较大量空气急促通过痉挛着的声门,患者会发出一种特殊的、高音调、鸡啼样吸气性吼声,俗称“回勾”。然后又发生一次痉挛性咳嗽,如此反复多次,直至咳出大量黏稠痰液,同时常伴呕吐。②痉咳时患者常面红唇绀,舌向外伸、表情焦急、颈静脉怒张、躯体弯曲。
3.恢复期:指痉咳缓解、“回勾”消失至咳嗽停止的这段时间,约为2~3周。
溃疡:病情严重、已有切齿(位于口腔前部的上、下颌骨,呈弧形排列,分为上颌中切牙,上颌侧切牙,下颌中切牙和下颌侧切牙,共八颗切牙)的小儿可在舌系带处看见溃疡。
1.肺炎:肺炎是百日咳最常见的并发症,也是百日咳患者死亡的常见原因。主要表现为发热、干咳、呼吸困难和乏力等,若肺部感染严重且治疗不及时,可导致机体呼吸功能衰竭,引发死亡。
2.营养不良:患者常因剧烈咳嗽使得喂养困难,从而导致营养不良。主要表现为体重减轻、消瘦、身材矮小等。
3.惊厥:主要表现为阵发性四肢和面部肌肉抽动,多伴有两侧眼球上翻、凝视或斜视,神志不清。
4.百日咳脑病:若百日咳患者痉咳不止,可使脑部缺氧、充血、水肿,并发百日咳脑病,主要表现为剧烈咳嗽,流泪,低烧(37.3℃~38℃)等。
儿科、感染科、呼吸内科
1.小儿发病优先建议到儿科就诊,也可到感染科就医。
2.若剧烈咳嗽,或出现肺炎症状,可以到呼吸内科就诊。
若出现轻微咳嗽、鼻塞、低热、结膜充血等症状,或出现阵发性痉挛性咳嗽伴有深长的“鸡鸣”样吸气性吼声时需要及时就医。
1.血常规检查:目的是判断患者病情,检查常会出现外周血白细胞计数(>60000/μl))和分类淋巴细胞(≥10000/μl)明显增高,且数值升高程度与百日咳严重程度相关。
2.血清检查:通过血清检查测定百日咳鲍特菌毒素的对应抗体,主要用于回顾性诊断(由结果探索病因)或症状不典型病例的辅助诊断。
3.分子生物学检测:用PCR检测可以快速地检测鼻咽拭子样本中的百日咳鲍特菌,具有快速、敏感、特异的诊断价值。
百日咳以抗菌药物治疗为主,早期治疗可以减轻症状,甚至不发生痉咳。若进入痉咳期后应用抗生素,虽不能缩短百日咳的病程,但可以促进细菌排出及预防继发感染。
百日咳的治疗目标是及时抗菌治疗、缓解症状、预防并发症发生。
1.隔离:患者应进行单独隔离,保持室内安静、空气新鲜、温度适当,注意避免受凉、吸入冷空气等因素诱发患者痉咳的因素。
2.饮食:进食营养丰富、易于消化的食物,注意补充各种维生索和钙剂,目的是补充患者机体营养。
3.镇静:可服用异丙嗪(非那根)、苯巴比妥等,可在一定程度上使患者安静镇定,减少因恐惧、忧虑、烦躁而诱发的痉咳,同时也能保证睡眠。
1.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如红霉素、阿奇霉素或克拉霉素等,目的是杀灭百日咳鲍特菌、促进其排出,减轻患者症状、预防继发感染。百日咳的患者均需使用,用药后可能出现腹泻、恶心、呕吐、中上腹痛、食欲减退等药物不良反应,其发生率与剂量大小有关。孕妇和哺乳妇女宜慎用,对大环内酯类药过敏者禁用。
2.止咳药:主要目的为止咳,用于出现咳嗽剧烈的患者,常用药包括可待因、右美沙芬、喷托维林等,常见不良反应为恶心、呕吐、便秘、眩晕等。
3.化痰药:主要目的为化痰,用于痰液黏稠的患者,可用雾化吸入,具体用的药物需要医生根据病情确定。如痰液黏稠难以咳出,可以加用糜蛋白酶、沐舒坦、生理盐水。部分患者可出现皮疹、恶心、胃部不适、食欲缺乏、腹痛、腹泻等不良反应。
4.止惊药:主要目的为镇惊,适用于出现惊厥的患者,可用安定、复方氯丙嗪或苯巴比妥等药物止惊。 常见不良反应为嗜睡、轻微头痛、乏力等。
中医称百日咳为“顿咳”、“鹭鸶咳”。除在急性期需要应用特异抗菌治疗外,中医治疗可改善症状,缩短病程。
应到正规的中医医疗机构,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辨证论治治疗。
一般通过及时治疗,10~20天左右可以治愈。
百日咳一般经及时、有效的抗生素药物治疗后,患者可以治愈,不影响生活质量。若未及时治疗,可能会引起百日咳脑病,从而出现癫痫、智力减退、脑水肿等症状。
用药1个月后应复诊,若症状彻底消失,可不必再复诊。
一般人群预防:百日咳可以通过接种疫苗预防,婴幼儿应按照国家疫苗接种程序及时接种。
高危人群预防:
1.对有密切接触百日咳患者的人群应观察至少3周,若有前驱症状应尽早治疗。
2.免疫力低下者,注意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场所,防止被传染。
3.家人中有发热、呼吸道症状者要注意隔离。
4.有百日咳接触史的易感儿童应予以隔离检疫21天,然后再进行预防接种。
5.对于未接种疫苗而有百日咳接触史的婴幼儿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药物预防。
参考文献
[1]李兰娟,任红主编.传染病学9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200-203.
[2]江载芳,申昆玲,沈颖.诸福棠实用儿科学8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1015-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