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症,其他,常见病
布氏菌肺炎是由于感染了布氏菌属细菌而引起的肺部感染性疾病,感染原因较为明确:接触史或食用了携带布氏菌的牛羊肉、牛奶、羊奶等[2]。
1.传染源
国内布氏菌肺炎主要的传染源为羊,其次为牛和猪。其他动物如鹿、麋鹿和狗也可成为传染源。这些病畜早期往往导致流产或死胎,其阴道分泌物传染性最强,其皮毛、各脏器、胎盘、羊水、胎畜、乳汁和尿液也常带菌。病畜乳汁中带菌较多,排菌可达数月至数年之久;
2.传播途径:可经消化道、经体表接触和经呼吸道传播。人与人的水平传播病例罕见。
(1)经消化道传播:在与羊牛猪等带菌动物接触时,或食入带菌的生乳、乳制品和半生的病畜肉类,病菌可自消化道进入体内;
(2)经体表接触传播:在国内除以牧民接羔为主要传播途径外,兽医为病畜接生也极易感染。此外,剥牛羊皮、剪羊毛、挤牛奶羊奶、切病畜肉、屠宰病畜时病菌从破损皮肤进入人体均可受染;
(3)经呼吸道传播:布鲁氏菌能以气溶胶的形式长期悬浮在空气中,混杂羊毛的尘土中可含本菌,经呼吸道黏膜、眼结膜发生感染。
1.频繁接触牲畜的牧民、兽医、屠夫等;
2.肉类售卖和加工场所人员;
3.接触布氏菌的微生物实验室技术人员。
布氏菌肺炎早期多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发热、浑身无力等全身中毒症状,个体之间也存在一定差异性。
布氏菌肺炎的主要症状为发热、头痛、咳嗽等,患者早期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热、浑身无力等中毒症状。随着病情的发展,可有持续低热、多汗、咳嗽、咳痰等症状,累及胸膜者可有胸膜炎的症状。
1.头痛、发热、出汗
该病主要表现为低热,以波状热为主(发热2~3周后,间歇数天至2周,发热再起,反复多次),有时也出现高热并伴有大汗;
2.咳嗽、咳痰
该病大多数患者可有咳嗽咳痰、胸痛等症状,有时可有痰中带血,偶有患者表现为声嘶、胸膜炎等。
肌肉关节症状:病变累及关节肌肉时,可出现游走性大关节炎以及肌肉酸痛,疼痛一般为刺痛,活动或按压时疼痛,平时痛感不明显,运动后加重。
1.败血症
当病菌侵入血液并在血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时,可导致全身性感染。导致寒战、高热、呼吸急促、心动过速神志改变症状等。重者可有器官功能障碍,预后极差;
病原菌侵袭心肌、心内膜而引起病变,导致其功能障碍而引起心功能不全。表现为呼吸困难,胸闷等。
呼吸内科、感染病科
1.如果出现发热、头痛、咳嗽时优先考虑去呼吸内科就诊;
2.当明确为布氏菌感染后,可去感染病科进行治疗。
当牧民或兽医、屠宰场工人、实验室人员等出现发热、头痛、咳嗽时,需要及时去医院完善相关检查,并行积极治疗。
1.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提示白细胞等炎性指标升高、细菌培养检查出布氏菌时,基本可以诊断本病。血清特异性抗体,凝集效价1:160以上或效价升高4倍以上也有一定诊断价值;
2.影像学检查:X线、胸部CT等可对肺部感染情况及病变程度进行评估,帮助诊断疾病;
3.病理活检:在肺组织、骨髓、淋巴结等活检发现肉芽肿时也改变有助于该疾病的诊断。
布氏菌肺炎的治疗应以控制原发灶的感染、缓解临床症状为主。积极早期治疗的患者预后良好,治疗不及时或处理不当发展为败血症者预后不良。
控制原发灶的感染、缓解临床症状。
急性期需卧床休息,高热、出汗时宜补充液体及注意电解质平衡,适当应用些镇痛剂和解热镇痛药,补充维生素。
1.喹诺酮类药物:诺氟沙星、环丙沙星等对寄生的布氏菌属具有很强的抗菌作用,应为首选药物,不良反应有胃肠道反应包括恶心呕吐、腹部不适等,此外还包括一些中枢反应,如头痛、头晕、睡眠不良等。对此药过敏者禁用;
2.解热镇痛药:解热、镇痛和抗风湿,疗效明显可靠。常用于高热、感昌、头痛、肌肉痛和神经痛的治疗。注意胃肠不良反应及过敏反应等。该药应与食物同服或用水冲服,以减少对胃肠的刺激,该药禁用于肝肾功能严重损伤及早期的妊娠患者;
3.祛痰药:溴己新可用于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等引起的粘痰不易咳出的患者。用药期间应注意震颤,休克,类过敏症状休克症状的出现。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4.止咳药:复方甘草片是常用镇咳化痰药,该药服用期间多伴有轻微的恶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孕妇及哺乳期妇女慎用,胃炎、胃溃疡患者慎用。对本品及所含成份过敏者、醛固酮增多症患者禁用。
对出现关节及肌肉症状的患者,可结合中医疗法,通过中药或针灸推拿等缓解局部疼痛症状。
短期治疗。
积极早期治疗的患者预后良好,治疗不及时或处理不当发展为败血症者预后不良。
患者出院后的两周、一月、三月定期呼吸内科进行复诊,复查血常规、胸片等。
布氏菌肺炎的预防措施需从远离布氏菌做起,包括远离牛羊等牲畜,远离屠宰场等[2]。
1.注意良好的生活习惯
(1)平时注意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尽量避免接触牛羊等,接触后及时洗手;
(2)尽量不吃未彻底煮熟的牛羊肉,不喝未经加热灭菌处理的牛奶、羊奶;
(3)在给牲畜接生或手术时,佩戴好防护衣物及口罩等;
(4)进行布氏菌试验时,谨慎规范操作。
2.正规治疗
发现疾病者应定期选择正规医院进行检查,防止疾病进展至晚期才发现,及时诊断及时处理。
参考文献 [1]韩永达.布氏杆菌病流行病学思考[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3):76-76. [2]李兰娟,任红.传染病学.第九版[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187-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