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症,其他,常见病
薄基膜肾病的病因主要与患者肾脏的基底膜变薄有关,具体病因不详,可能与遗传有关。
1.感染:如果患者出现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很容易诱发。
2.剧烈运动:可导致出现肉眼血尿,进而诱发薄基膜肾病。
1.学龄前儿童:可能与遗传有关[1]。
2.体质较弱患者:患者体质较弱时,剧烈运动可导致患者出现肉眼血尿[1]。
薄基膜肾病患者通常没有自主症状,可伴有蛋白尿或血尿。
1.蛋白尿:可通过化验得知,患者无明显症状,或可见尿中有不容易消失的细小泡沫。
2.血尿:可为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肉眼血尿可见尿液中有血丝,尿液颜色呈深褐色、洗肉水样等。
通常这类疾病不伴有任何并发症[2]。
肾内科。
剧烈运动后,或者出现上呼吸道感染后,尿液中如果出现血丝,则需及时前往医院。
1.尿常规检查:
尿常规检查是否出现白蛋白和血细胞[2]。
2.肾脏活检:
电子显微镜下检测穿刺获得的肾脏组织标本的厚度,可有效明确诊断[2]。
薄基膜肾病患者一般不需要治疗。如果薄基膜肾病导致了蛋白尿或血尿的形成,可采取针对性治疗。
进行针对性治疗,如控制上呼吸道感染,治疗蛋白尿或血尿,有效提高预后[1]。
激素治疗:即糖皮质激素,如出现大量蛋白尿时,可进行激素治疗。容易引起血糖、血压升高,电解质紊乱,引发胃炎等不良反应,严重骨质疏松、糖尿病、消化道溃疡等疾病患者禁用[1]。
肾毒性抗生素治疗:如果出现肾毒性损伤,则需要予以头孢菌素、万古霉素等抗生素治疗,防止肾小管损伤[2]。
薄基膜肾病一般可自行恢复,如果出现蛋白尿或血尿,予以对应治疗,短期即可恢复。
薄基膜肾病在经过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后,康复效果非常好。
一般治疗后可1个月后进行复查,如果情况较好,稍后可以每年进行一次常规体检即可。
鉴于薄基膜肾病有基因遗传的可能性,所以没有较好的预防措施。但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可以起到辅助预防薄基膜肾病的作用,如控制体重,不滥用药物,戒烟戒酒,适量运动等。
参考文献 [1]Savige J, Gregory M, Gross O, et al. Expert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Alport syndrome and thin basement membrane nephropathy. J Am Soc Nephrol 2013: 364. [2]王海燕.肾脏病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797-1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