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症,其他,常见病
不同类型病毒性脑炎病因有所不同。
若出现无缘由的发热、咳嗽、腹泻、乏力、恶心、呕吐、肌肉酸痛等,可能是本病的早期表现。
上述前驱症状之后,出现下列症状:
因病毒感染导致脑部某些部位病变引起对应症状,患者可有面瘫、偏瘫(一侧肢体瘫痪)、共济失调(站立不稳、步态不稳)、肌阵挛(某处肌肉或整个肢体突然强烈抽搐)、眼球震颤(眼球不受控制,出现往返运动)等。
神经内科、儿科
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及体格检查可初步诊断本病,再结合实验室检查综合确诊。
1.体格检查
(1)颈强直:一手抵住患者胸骨,另一手托患者枕部(即后脑勺)并使头向前屈,若患者存在疼痛、下巴无法触及胸部或颈背肌肉僵硬,说明存在颈强直,存在脑膜刺激征,结合病史、临床表现,可初步考虑本病;
(2)克尼格氏征:让患者平卧,屈胯90度,屈膝90度,抬高患者小腿,若在135度内出现活动受限、出现疼痛或有明显抵抗则为克尼格氏征阳性,是脑膜刺激征的表现;
(3)布鲁津斯基征:患者平卧,一手抵在患者前胸,另一手托患者枕部并使头前屈,若在此过程中患者同时出现双下肢屈曲,则为布鲁津斯基征阳性,也说明存在脑膜刺激征。
2.脑脊液检查:抽脑脊液检查,可辅助诊断本病。若显示脑脊液无明显变化,可排除细菌性脑炎或化脓性脑炎等,辅助诊断本病;
3.病原学检查:即从脑组织或脑脊液中分离出某一病毒从而确诊,理论上是本病诊断的金标准,但属于侵入性操作,尚未普及。目前主要通过免疫组织化学、病毒特异性抗体检测、蛋白印记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等,取血液或脑脊液样本检测,若发现病毒抗原或病毒标志性抗体可确诊本病;
4.血培养:抽血行血培养,若表示血清抗体滴度增高可辅助诊断本病;
5.脑电图检查:可查看脑电波异常情况,可反映大脑细胞功能,80%~90%[1]的急性期患者存在脑电图异常。特别是当可疑或考虑存在癫痫时,通过脑电图异常波形可进行诊断,可辅助诊断本病及评估患者病情;
6.影像学检查:包括头颅CT或MRI可发现脑部病灶,判断病情严重程度,评估预后。
病毒性脑炎应采用综合治疗,以对症支持治疗及抗病毒治疗为主,可辅以高压氧疗、营养神经等治疗。
控制症状,积极防止并发症,避免患者因病情进展而死亡或留下后遗症。
1.降温:对于高热患者应通过物理降温(温水擦拭、冰敷、冰枕等)或药物降温(如布洛芬)降低体温。
(1)物理降温:应注意,若使用冰敷时,避免长时间用于同一部位,以免引起冻伤;可以通过温水擦拭额头、腋下、腹股沟、腘窝等,达到降温的目的,此物理降温方法安全,无明显禁忌症;
(2)药物降温:不良反应少见,少数患者可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头痛、耳鸣等。应注意3个月以内婴儿慎用,若体温在39℃以下,优先选择物理降温,禁用于对退热药物过敏者。
2.吸氧:给患者吸氧提高患者血氧含量及血氧饱和度,要注意氧气湿化,防止患者鼻腔干燥引起鼻粘膜出血。
3.输液:适用于严重呕吐、腹泻的患者,防止脱水、电解质紊乱,常用药物有口服补液盐等,无法口服时可静脉输入。
1.抗惊厥药物 :发生惊厥者可使用抗惊厥药物控制惊厥发作,常见的有苯巴比妥、咪达唑仑等,小儿惊厥首选咪达唑仑。不良反应有头晕、乏力,禁用于严重肝功能不全、严重心肺功能不全、重症肌无力、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及对药品成分过敏者。
2.控制颅内压增高的药物:首选药物为20%甘露醇,其通过使组织内水分进入血管内,减轻颅内压。不良反应有排尿困难、寒战、口渴等,禁用于严重失水、颅内活动性出血、急性肾小管坏死、急性肺水肿或严重肺淤血患者。
3.抗病毒药物
(1)阿昔洛韦:疱疹病毒性脑炎首选药物,可抑制病毒复制。不良反应有头痛、关节痛、恶心、呕吐及口渴,禁用于对药品成分过敏者。
(2)更昔洛韦:属于广谱抗病毒药物,适用于大部分类型的病毒性脑炎,可抑制病毒复制。不良反应有腹痛、恶心、腹胀、肺炎、感觉异常等,禁用于对药品成分过敏者及对阿昔洛韦过敏者。
(3)膦甲酸钠:主要用于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所致的病毒性脑炎,可抑制病毒复制。不良反应有肾损害、头痛、眩晕、贫血等,禁用于对药品成分过敏者。
4.激素:仅用于重症患者短期使用,可减少炎症,缩短病程,保护脑细胞,常用的为地塞米松或甲泼尼龙。不良反应为钠潴留、骨质疏松、并发感染及电解质紊乱等,禁用于全身性霉菌感染及对药品成分过敏者。
5.丙种球蛋白:适用于大部分类型的病毒性脑炎患者,可中和毒素杀死病毒,特别是与激素一起使用可提高激素疗效。一般无不良反应,偶见荨麻疹、喉头水肿等,禁用于有IgA抗体的选择性IgA缺乏者及对药品成分过敏者。
6.营养神经:常用的有脑蛋白水解物,可以促进神经修复,从而减轻症状,改善预后。不良反应有皮疹、多汗、畏寒、呼吸困难、头晕、心动过速等,禁用于对药品成分过敏者、癫痫及严重肾功能不全患者[1]。
高压氧疗:通过让患者进入高压氧舱,吸入高浓度氧,可以迅速纠正脑组织缺氧,降低颅内压,还能减少血管再次损伤,控制症状,减少和预防后遗症。要注意进入氧舱内不可携带易燃易爆物如手机、打火机等,治疗期间患者要配合医护人员,通过张嘴、吞咽等动作调整耳道压力,防止耳部损伤。禁用于气胸、纵膈气肿、肺大泡、活动性出血及出血性疾病、结核性空洞形成并咳血的患者。
本病短期治疗即可,通过抗病毒及对症支持治疗可控制症状,防止症状加重,避免并发症,治愈患者。
需要复诊。具体复诊时间应遵医嘱和疗效而定。
病毒性脑炎可通过以下措施预防:
参考文献: [1]冯绵烨,娄燕.病毒性脑炎的诊治研究进展[J/CD].中华诊断学电子杂志,2019,7(1):66-70. [2]邱会卿,刘娜,张立海等.322例病毒性脑炎流行病学调查分析[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19,14(4):449-451. [3]林梓.小儿病毒性脑炎152例治疗及护理体会关键思路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20,36(29):147-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