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 | 中医药人才库

不稳定型心绞痛(别名:)

病症,其他,常见病

导航

概述

病因

为什么会得不稳定型心绞痛

本病病因可能与以下因素相关:

  1. 斑块破裂和糜烂:病理状态下斑块内结构变薄弱,在冠脉压力升高、血管痉挛时,可导致斑块破裂或糜烂,从而引起本病。
  2. 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斑块破裂后,脂核(脂核是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核心物质)暴露于血管壁内,启动体内的凝血功能导致血栓形成,使心脏灌注不足而产生不稳定型心绞痛。
  3. 血管收缩:冠状动脉血管收缩使冠脉狭窄,加重心肌缺血而发生本病。

哪些因素可能会诱发不稳定型心绞痛?

  1. 吸烟:可能是因为烟草的尼古丁等成分损坏血管内皮,加重交感兴奋,容易出现斑块破裂、血栓形成,从而诱发本病。
  2. 年龄因素:随年龄增长,血管弹性下降,易造成斑块的破裂,诱发该病。
  3. 高血压:血压增高破坏内皮细胞,加速脂质沉积,导致冠脉硬化,诱发该病。
  4. 高血糖:高血糖会造成血管内膜的受损形成动脉硬化,从而导致血管的管腔逐渐变窄,最终出现血管痉挛,而容易患本病。
  5. 高血脂:过量的脂质在血管内壁堆积,易导致冠脉硬化、管腔狭窄,从而使心肌供氧供血不足引发本病。
  6. 其他疾病因素:如甲亢心律失常低血压休克贫血低氧血症等,通过不同方面(如增加心肌耗氧量、冠状动脉血流减少、心肌氧释放减少等)均可导致心肌缺血,从而诱发本病。

哪些人容易得不稳定型心绞痛?

  1. 吸烟人群:长时间的吸烟可造成血管内皮损害,而更易患本病。
  2. 老年人:老年人血管弹性减弱,较易发生本病。
  3. 高血压患者:高血压容易导致冠脉硬化,而患本病。
  4. 糖尿病患者:高血糖会造成血管内膜的受损和血管痉挛,而容易患本病。
  5. 高血脂患者:过量的脂质在血管内壁堆积,使冠脉狭窄、心肌缺血而更容易患本病。
  6. 有其他疾病患者:如甲亢、心律失常等,通过不同方面(如增加心肌耗氧量等)导致心绞痛恶化加重或出现心肌梗死,而容易患本病。

病症

哪些感觉可以提示早期不稳定型心绞痛

本病无明显早期典型症状。

怎么知道自己患有不稳定型心绞痛?

本病患者通常表现为胸痛、胸闷、气短、恶心呕吐等。

  1. 胸痛:胸骨后压榨性疼痛,可放射到左肩、左手臂处等,持续时间超过10分钟。
  2. 胸闷、气短:心肌缺氧引起患者呼吸加速导致胸闷、气短。
  3. 恶心、呕吐:冠脉病变可能刺激延髓呕吐中枢,引起患者恶心、呕吐。

不同类型的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表现还有所不同:

  1. 静息型心绞痛:静息状态下发作,胸痛持续20分钟以上。
  2. 初发型心绞痛:较轻的体力活动即可诱发,如爬楼等,一般初次症状发生在一至两个月内。
  3. 恶化型心绞痛:较上述症状更重(如胸痛时间更久、发作更频繁、静息时即可发生心绞痛等)。
  4. 变异性心绞痛:症状与静息型相似,表现为明显的胸闷、胸痛、气短等,持续时间较长,多在数分钟至半小时不等。仅靠心电图区分(表现一过性ST段动态改变,是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一种特殊类型)。

其他症状有哪些?

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出汗、呼吸困难、皮肤湿冷、晕厥(短暂性脑供血不足所致的短暂的意识丧失状态,发作时常因肌张力不足而摔倒)等表现。

可能引起哪些并发症吗?

  1. 心肌梗死:本病患者在病情发作时,可因冠状动脉斑块破裂或糜烂或动脉痉挛引起血栓形成,导致心肌细胞缺血、缺氧坏死。常见症状有突然发作的、持续时间超半小时的心前区(位于前胸和左侧乳房的部位)压榨性疼痛或憋闷感。
  2. 猝死:本病严重时,可能因心律失常导致心脏骤停,出现突然死亡。常见症状为突然发生的意识丧失、迅速的呼吸停止、瞳孔散大等。

就医

建议就诊科室

  1. 优先考虑去心血管内科。
  2. 当出现胸痛时,建议就诊胸痛中心。
  3. 当出现皮肤湿冷、晕厥时,建议就诊急诊科。

什么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1. 患者出现明显胸痛的症状时,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一步检查。
  2. 患者出现胸闷、气短的症状时,需要及时就医。
  3. 家属发现患者晕厥时,需要立即就医。

需要做什么检查确诊?

  1. 体格检查:听诊可发现一过性第三心音或第四心音,以及一过性收缩期杂音(由于二尖瓣反流引起),可作为本病的初步筛查(稳定型心绞痛也可出现上述体征),还需结合心电图、冠状动脉造影进一步确诊[4]。
  2. 心电图:根据对比发作前后心电图情况有助于诊断本病。部分患者胸痛发作时有新发或一过性ST段压低≥0.1mV,或T波倒置≥0.2mV,可以考虑本病[4]。
  3. 心肌坏死标记物:为本病的排除检查,如心肌蛋白T、心肌蛋白I,是心肌损伤最敏感和特异的指标,超过正常范围(>0.5微克/升)可以提示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4. 冠状动脉造影:可以确定病变范围以及程度等情况,还可以看到血流,帮助指导治疗并评价预后[4]。

治疗

不稳定型心绞痛可采取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法联合对患者进行治疗,一般预后较好。

治疗目标

缓解患者胸痛症状,预防心梗等并发症,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一般治疗

卧床休息,24小时心电监护,严密观察血压、脉搏、呼吸、心率、心律变化等。

药物治疗

  1. 扩张血管药物:最常用的药物为硝酸甘油,主要通过松弛血管平滑肌的作用改善冠脉痉挛,适用于本病急性发作时,常见的不良反应由头晕、恶心心动过速等[4]。
  2. 抗凝药物:代表药物为肝素、比伐卢定等,主要通过直接抑制凝血因子活性、延长凝血时间发挥抗凝作用。适用于大多数本病患者,也可做手术中抗凝。常见的不良反应有恶心、呕吐皮疹等。此类药物过敏者禁用[4]。
  3. 调脂药物:如阿托伐他汀、氟伐他汀等,适用于合并高血脂患者,通过降低胆固醇改善内皮功能,抑制胆固醇合成,降低胆固醇,可以稳定斑块、防治缺血事件发生。常见的不良反应有发热、胃肠胀气、骨骼肌痛等。
  4. 抗血小板治疗: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只要没有禁忌症,都应该使用。不良反应有腹痛、恶心、呕吐,严重时可以出现上消化道出血等。

手术治疗

1.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主要适用于伴有血管明显狭窄,且狭窄范围较广泛的本病患者。

优点:冠状动脉搭桥术病死率低,远期疗效好;

缺点:创伤大,伴冠状动脉中度狭窄者,手术后心绞痛症状改善不明显,预后差。

2.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缓解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症状的有效方法之一,与药物治疗相比,其总体上不能降低死亡率以及心肌梗死的发生率。

治疗周期

本病患者需长期持续治疗。

治疗后效果如何?

  1. 经过及时有效的治疗,大多数患者症状可明显得到改善,且预后较好。
  2. 未经及时有效的治疗或治疗效果不佳者,则可能导致病情加重,严重者可能导致心肌梗死,甚至猝死

多长时间复诊?

需要复诊。需遵医嘱进行定期复诊,一般3~6个月复诊一次,如有不适,随时就诊。

注意

普通人怎么预防不稳定型心绞痛

  1. 普通人群:戒烟、限酒、规律作息等对变异性心绞痛的预防有很大帮助,此外多听音乐、去公园散步等能够舒畅心情,对该病的预防亦有一定作用。
  2. 高危人群早干预:有基础性疾病患者(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应做好疾病监测,按时服药;长期吸烟患者,应严格戒烟;老年人群应定期体检,做到早发现,早治疗;高血压患者限制盐的摄入,高血脂者限制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等。

 

参考文献:

[1]葛均波,徐永健,王辰.等,内科学(第9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229-234.

[2]张澍,霍勇,陈红等,内科学.心血管内科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131-137.

[3]仲伟智.阿司匹林联合替格瑞洛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21,27(4):108-110.

[4]尤黎明,吴瑛.内科护理学(第6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249.

图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