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症,其他,常见病
暴瘦根据病因可分为:生理性暴瘦和病理性暴瘦:
1.生理性暴瘦:通常受饮食、生活习惯及心理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常与过度减肥、厌食、偏食或遭受重大精神刺激后不思饮食等相关,因饮食营养摄入严重不足,导致暴瘦。
2.病理性暴瘦:多见于各系统疾病,以消化系统疾病为主。
(1)消化与吸收障碍:常见的有口腔及咽部疾病、慢性胃肠疾病、慢性肝胆疾病、慢性胰腺疾病等常使营养物摄入不足、食物消化吸收障碍而致暴瘦。
(2)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常见有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糖尿病等,机体代谢亢进、产热增多,脂肪分解加速。
(3)神经系统疾病:常见有脑神经麻痹、球麻痹、重症肌无力、神经性厌食症、抑郁症、反应性神经病等多种因素致患者的进食中枢损害,厌食中枢相对兴奋而出现厌食拒食的行为,导致暴瘦。
(4)慢性消耗性疾病:如肿瘤、重症感染、血液病及某些慢性传染病等病变。可引起机体消耗增加,致使患者出现暴瘦。
1.手术因素:一部分胃大部切除术后患者因为术后饮食量受到影响,且恢复期会消耗机体能量,容易出现暴瘦表现,其他的消化系统手术也可能会影响患者的进食、消化、吸收功能,从而导致患者出现暴瘦的症状。
2.药物因素:如长期服用泻剂或使用红霉素、阿司匹林等对肠胃有刺激的药物,容易导致患者吸收不良,出现暴瘦的表现。
1.患有胃肠道、代谢性或消耗性疾患者群:例如慢性胃肠疾病、慢性肝胆疾病、慢性胰腺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人群。此类人群由于服用药物或者进行手术影响身体消化内分泌系统。
2.精神压力大:精神压力大,不思饮食,食欲低下,食物摄入量不足。
3.过度节食、患有神经性厌食症者:由于食物摄入量严重不足容易突发暴瘦。
如体重持续下降,应注意警惕。
暴瘦者主要表现为短期内体重严重下降。
1.体重减轻:正常情况下,每周减重0.5-1.00千克,约占原体重的1%,是安全的减肥速度。短期内,体重突然下降,
2.面容憔悴:皮肤松弛干粗、缺乏弹性、皮下脂肪少,四肢肌肉也松软萎缩,暴瘦严重时骨骼棱角显露呈皮包骨。
1.全身症状:患者还可出现乏力、贫血、情绪低落等。
2.内分泌代谢症状:患者还可出现多汗、易怒、失眠、心悸、等内分泌代谢症状。
1.营养不良:疾病引起的暴瘦,则为营养不良。会感到自身非常容易疲惫、经常生病,并难以自愈。
内分泌科、心理科
1.若出现多饮多食但多汗、易怒、失眠、心悸、等内分泌代谢症状,需到内分泌科就诊。
2.怀疑精神心理疾病所致者,需到精神心理科就诊。
1.短期内出现的体重锐减(超过1.00千克/周或原体重的1%/周),伴食欲缺乏、乏力、贫血等全身症状,需要及时就医。
2.多饮多食却暴瘦,伴或不伴多汗、易怒、失眠、心悸等表现时,需要及时就医。
3.暴瘦并且伴焦虑、抑郁、睡眠障碍等精神心理异常,需要及时就医。
1.体格检查:短期内体重下降明显,身体成分分析发现体内脂肪与蛋白质减少,视诊可见皮肤松弛。
2.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检查:检查是否存在感染或者贫血,用于明确病因及判断暴瘦对身体造成的伤害程度。
2.甲状腺功能和血糖检查:可明确是否有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者、糖尿病或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用于明确病因。
3.超声、CT、内镜等影像学检查:可明确有无器质性疾病。
暴瘦大部分可以治愈,主要是针对病因进行治疗,积极控制原发病,并进行相应的心理疏导。如果是生理性暴瘦,患者一般可以康复,但伴随有严重原发疾病者,如果不及时规范治疗,预后较差。
暴瘦的治疗目标为增加营养,保证机体正常生理功能需求,逐渐恢复正常体重,防止并发症。
1.根据原发疾病进行对症和对因治疗。在治疗原发病时,还需要患者均衡饮食,注意补充营养。
2.神经性厌食在药物治疗的同时,还需要心理治疗。恶性肿瘤,恶性肿瘤晚期要加强营养及对症支持治疗。
3.给予营养支持治疗:可通过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肠内营养为营养剂从鼻胃管或鼻肠管进入患者的胃内或肠内,进行营养支持,肠外营养为患者肠道功能不能进行营养摄取,需将营养物质通过静脉输注到患者体内进行营养支持的方式。
1.脂肪乳剂:适用于需要高热量的患者(如肿瘤及其它恶性病)、肾损害的患者和由于某种原因不能经胃肠道摄取营养的患者,通过脂肪乳剂补充适当热量和必需脂肪酸。不良反应可以发生静脉炎、血管痛及出血倾向,并偶见有静脉血栓形成,对此物过敏人群禁用。
2.葡萄糖:可作为日常营养液,含糖量达8%~10%,此外它含有多种无机盐、维生素以及多种具有生理功能的物质。
对于由精神因素引起的暴瘦,需要进行心理辅导治疗。
根据严重程度,治疗周期通常在半个月~1年,合并多系统疾病的患者可能需要更长时间。
如果是生理性暴瘦,患者一般可以康复,但伴随有严重原发疾病者,如果不及时规范治疗,预后较差,可因严重营养不良而死亡。
生理性暴瘦不需要复诊,可以每年进行一次体检。病理性暴瘦根据原发疾病情况而定,通常建议3~6个月复查一次。
1.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合理膳食搭配,注意补充营养,避免营养不良。
2.每天适当运动2~3个小时,可以改善消化饮食促进代谢,并提高机体免疫力。
3.保持良好积极的心态,预防心理健康问题。
4.高危人群预防:患有消化道疾病、慢性消耗性疾病、代谢性疾病者应积极治疗,重视营养支持,避免暴瘦发生。
参考文献
[1]万学红,卢雪峰.诊断学.第8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348.
[2]姜玉珍,朱孝民,王秀丽.临床症状鉴别手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8.07:107-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