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 代谢过程中酶缺乏导致的半乳糖利用障碍疾病
- 临床表现为拒乳、呕吐、黄疸、低血糖等
- 难治愈,需长期持续性控制饮食
病因
为什么会得半乳糖血症?
遗传因素:先天性缺乏半乳糖代谢途径中的某种关键酶(如半乳糖-1-磷酸尿苷酰转移酶、半乳糖激酶、尿苷二磷酸半乳糖-4-表异构酶),可导致半乳糖代谢异常而引发本病。
哪些因素可能会诱发半乳糖血症?
- 吸烟:烟草中的有害物质可能造成父系的精子或者母系的卵子基因突变,导致半乳糖代谢过程中酶的缺乏,而诱发本病;
- 饮酒过量:母亲妊娠期饮酒过量、酒精中毒可能引起本病,但具体机制不明;
- 喂养不当:给新生儿喂养含有乳糖的母乳、牛奶、水果等,因其体质不耐受,可能诱发半乳糖血症。
哪些人容易得半乳糖血症?
有家族史者:父母双方有家族史的新生儿,可能因体内先天性缺乏某种酶(如半乳糖-1-磷酸尿苷酰转移酶、半乳糖激酶、尿苷二磷酸半乳糖-4-表异构酶)而易发生本病。
病症
哪些感觉可以提示早期半乳糖血症?
本病早期无明显典型症状。表现为拒乳、呕吐、黄疸等症状时,应怀疑有本病的可能。
怎么知道自己患有半乳糖血症?
本病患者多为新生儿,故通常为其家长发现患者异常表现。
- 拒乳、呕吐:患儿多表现为不吃(突然拒乳)、还可以伴有呕吐;
- 黄疸:皮肤发黄、眼睛发黄,应注意与生理性黄疸(新生儿出生后2~3天发生,可自行消失)相区别;
- 低血糖:新生儿血糖<2.2mmol/L为低血糖,可表现为精神萎靡、嗜睡或烦躁、喂养困难等。
本病的类型不同,其表现也不相同:
- 一型:常表现为低血糖、恶心、呕吐、黄疸、腹泻、腹胀等;
- 二型:常表现为白内障、运动和智力障碍等;
- 三型:此类型较为少见,其临床表现和一型类似。
其他症状有哪些?
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肝脾肿大、肝功能异常(食欲减退、恶心呕吐、乏力等)、肌张力低下等。
可能引起哪些并发症吗?
- 智力障碍:半乳糖在脑部积聚,可影响患儿的智力发育,引起智力障碍,主要表现为大脑发育不全、智力低下等;
- 肝功能衰竭:半乳糖在肝内聚集,导致肝细胞广泛严重受损,表现为低蛋白血症(血清总蛋白小于60g/L)、黄疸等。
就医
建议就诊科室
优先考虑去儿科、新生儿科就诊
什么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 当家属发现患儿第一次拒奶、呕吐时,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一步检查;
- 当家属发现患儿出现视力模糊时,需要及时就医;
- 当家属发现患儿比同龄儿童智力低下时,应立即就医。
需要做什么检查确诊?
- 尿液半乳糖检查:纸层析可鉴别出其含半乳糖,可确诊本病;
- 新生儿筛查半乳糖血症:可用荧光斑点法过筛缺陷酶,观察有无荧光产生,本病无荧光产生;
- 酶活性测定:通过胎血进行酶活性测定,主要用于胎儿的产前诊断,测定羊水中半乳糖醇的含量及羊水细胞中酶的活性等,如降低,则可能提示本病;
- 血半乳糖浓度测定:正常浓度为110~194μmol/L,患者血中半乳糖醇浓度升高;
- 班氏试验:用于尿糖定性,操作简单,灵敏,结果判断容易,试剂稳定,无毒等优点,如结果阳性,可确诊本病。
治疗
半乳糖血症可采取长期持续性控制饮食、药物方法进行治疗,但一般预后较差。
治疗目标
改善患者症状,防止并发症,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延长患者生命。
一般治疗
饮食控制:本病最主要的治疗方法,终身禁食含有乳糖的食物,如人乳、牛乳和奶粉等,可给予脱乳糖的豆浆、米粉等喂养。
药物治疗
保肝药物:适用于出现肝功能异常患者,常用药物如消炎利胆片,主要作用为清热、祛湿、利胆,用药后偶可出现药疹等不良反应,对此类药物过敏者禁用。
治疗周期
因本病为先天性疾病,无有效根治方法,故需长期持续性治疗。
治疗后效果如何?
- 及时及早发现及有效的治疗,患者症状可逐渐消失,不影响其日常生活;
- 若治疗不及时或者不规范治疗,症状依然存在,甚至可出现智力障碍、肝功能异常等并发症,但极少有生命危险。
是否需要复诊?多长时间复诊?
需要复诊。需遵医嘱进行定期复诊。不适随诊。
注意
普通人怎么预防半乳糖血症?
- 普通人群:妊娠期按时做好孕检(12~24周每月一次,25~35周每3周一次,36周后每周一次);妊娠期忌烟酒;
图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