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症,其他,常见病
鼻出血可能是鼻腔局部黏膜破损出血、鼻窦病变等局部原因引起;也可能是全身疾病的局部表现;其他因素如运动、环境、疾病影响等多为诱发病因:
鼻出血多为急症,常无前兆。
鼻出血典型症状是鼻部出血,多为单侧,轻症状可表现为鼻涕带血,重者可出血致失血性休克,反复出血的患者可伴有贫血。根据出血量和出血位置可有不同表现:前鼻部位的少量出血多数可自止。剧烈出血或者鼻腔后部出血,常表现为口鼻同时出血或双侧流血。当成人失血量>500ml时,伴有头昏、口渴等症状;失血量>1000ml时,可出现血压下降、心率加快等症状[3]。
除上述典型症状外,血块大量凝集时,可堵塞鼻腔,出现鼻塞症状;血液经鼻腔大量进入口腔时可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
鼻出血根据临床症状即可确诊,临床检查的目的在于明确出血原因和确定出血部位。
1. 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可以根据血红蛋白水平,判断出血量及是否有贫血症状。
(2)血凝分析:通过测定血液凝血功能有无异常,帮助临床医生诊断。
2.影像学检查:
(1)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帮助临床医生明确诊断鼻腔后部顽固性出血。
(2)CT检查:CT可以检查鼻腔,更适用于明确外伤致鼻出血的患者,建议高分辨率CT扫描,诊断更为准确[4]。
(3)核磁检查:对于有明确软组织肿块,或怀疑脉管源性病变的患者,需行核磁检查,协助医生判定病变性质和范围[4]。
3. 鼻镜检查:
(1)前鼻镜检查:医生借助鼻镜直接通过鼻前孔进行观察,多能发现鼻腔前部的出血位置[3]。
(2)鼻内镜检查:通过仪器直接探入鼻腔进行检查,多用于明确鼻腔后部或者隐匿的出血部位。
鼻出血的临床治疗包括生命体征的维护(针对大量失血的患者)、选择合适的止血方法、找出引发鼻出血的原因并进行对症治疗。
查明出血部位和原因,及时止血,防止鼻出血再次发生。
鼻出血暂无有效的对症治疗口服药物。对于轻度的鼻腔前段出血,可应用棉片浸以1%麻黄素、1‰肾上腺素或凝血酶,紧塞鼻腔,即可有效止血。
临床手术治疗以止血为首要目标,常用以下4种方法:
失血严重的患者需要维持生命体征;血压高者予以降压治疗;情绪波动的患者可使用镇静药物;凝血功能障碍导致的黏膜弥漫性出血可选用止血剂。
简单的鼻出血止血后7天左右可以治愈;手术治疗后15~30天即可恢复,后续治疗需视原发病而定。
鼻出血总体良好,治愈率较高,但一些恶性疾病引发的鼻出血预后较差[5]。
需要复诊。术后1月内需要复查出血部位的愈合情况。
参考文献 [1]熊琼,赵瑜,黄水仙.二次鼻内镜下鼻出血治疗的临床分析[J].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20,27(07):413-414. [2]江英芳,顾瑜蓉,李裕如,徐静,贾慧,黄一波.季节与鼻出血的关系及鼻出血住院的危险因素[J].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20,20(04):298-300+304. [3]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鼻科组,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鼻科学组.鼻出血诊断及治疗指南(草案)[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