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症,其他,常见病
孢子丝菌病是由于感染申克孢子丝菌及其卢里变种所致。孢子丝菌一般生存在土壤和植物上,我国主要是申克氏孢子丝菌,人的皮肤接触带菌植物或土壤后可引起感染。孢子偶可经呼吸道侵入肺部或血行播散至内脏及骨骼。
1.长期酗酒:也就是长期大量饮酒(平均每天饮用50度高度白酒约60ml以上),会导致身体免疫力下降,而容易诱发孢子丝菌病。
2.免疫抑制:如感染艾滋病病毒,长期使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导致免疫力被抑制,也容易诱发孢子丝菌病。
1.野外工作人员、矿工、园林工人、花农等:与土壤经常密切接触,因此容易感染孢子丝菌而致病。
2.长期酗酒、艾滋病患者,长期使用激素、免疫抑制剂的患者,由于免疫力被抑制,容易得孢子丝菌病。
孢子丝菌病无明显发病前兆。
孢子丝菌病患者典型症状是皮肤丘疹、脓疱、结节以及皮下结节、脓肿等。
根据症状,可分为4个类型:
1.局限性皮肤型:表现为在面、颈、躯干和手背的皮肤上出现丘疹、脓疱、带根蒂的结节、浸润性斑块(皮肤斑块会逐渐扩大,像浸润纸张一样在皮肤上扩大)、脓肿、溃疡、肉芽肿(肉芽组织增生导致的赘生物,表面新鲜红润似肉)等皮肤损害。
2.皮肤淋巴管型:表现为在四肢远端(靠近手指、脚趾的方向)原受伤的部位,出现一皮下结节,进而表面皮肤呈紫红色,中心坏死形成溃疡,有稀薄脓液或覆有厚痂,数天乃至数周后,沿淋巴管向心性(向着躯干的方向)出现新的结节,排列成串,可延伸至腋下或腹股沟淋巴结。旧皮损愈合的同时新皮损不断出现,病程延续数月乃至数年。
3.皮肤播散型:可继发于皮肤淋巴管型或由自身接种所致,距离原先的皮肤损害病灶比较远的部位出现多发性实性皮下结节,继而软化形成脓肿,日久可溃破。
4.皮肤外型:多见于免疫力低下者,由血行播散引起,吸入孢子可发生肺孢子丝菌病等。
肺部孢子丝菌病较为罕见,可为吸入孢子丝菌而感染,表现为急性肺炎或支气管炎,有发热、咳嗽及乏力等,可发展为慢性肺炎,甚至在肺部形成空洞,易误诊为肺结核病。亦可表现为肺门淋巴结或支气管淋巴结肿大,易误诊为原发性淋巴结结核或肺部及纵隔肿瘤等。
1.骨关节孢子丝菌病:表现为关节肿痛,甚至影响肢体运动能力,孢子丝菌可累及骨骼波及骨膜、滑膜、肌腱、肌肉等,导致关节发生炎症、损毁,丧失功能。
2.眼及附件感染:包括眼睑、结膜、泪囊等发生溃疡或出现像桃树上分泌出的树胶一样的肿物、分泌物。
1.肾盂肾炎:表现为腰痛,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
2.睾丸炎:表现为睾丸坠胀、胀痛等。
3.附睾炎:表现为睾丸红肿,疼痛等。
4.乳腺炎:表现为乳房肿胀、疼痛等。
皮肤性病科、传染病科
1.如果表现为皮肤丘疹、脓疱、结节以及皮下结节、脓肿等症状,建议到皮肤性病科就诊;
2.确认是孢子丝菌病感染后,可到传染病科进一步检查治疗。
发现曾经受过伤的伤口部位,出现皮肤丘疹、脓疱、结节以及皮下结节、脓肿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1.组织病理学检查
早期病变表现为真皮非特异性肉芽肿;成熟皮损中央为化脓区,周围表现为由组织细胞、上皮细胞和多核巨细胞组成的结核样结构,外层呈梅毒树胶肿样,为浆细胞、淋巴细胞浸润。PAS染色可见圆形、雪茄形孢子和星状体。
2.实验室检查
取病灶组织液、脓液或坏死组织涂片,革兰染色或PAS染色,高倍镜下可见G+或PAS阳性的卵圆形或梭形小体;真菌培养可见初为乳白色酵母样菌落,以后成为咖啡色丝状菌落。
3.诊断试验
以申克孢子丝菌制备的抗原与患者血清作凝集试验,效价≥1:320则有诊断意义。亦可用孢子丝菌素作皮肤试验,若24~48小时在局部出现结节,可辅助临床诊断。
本病可以治愈。主要是通过药物治疗,抑制并杀灭真菌。
孢子丝菌病的治疗目标是杀灭感染人体的真菌,防止真菌进一步扩散传播。
1.碘化钾:是治疗孢子丝菌病的首选药,饭后或与牛奶同服。开始可小剂量,逐渐增加以使患者逐步适应,避免不良反应。碘化钾对胃黏膜有刺激作用,有时产生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口服后口中还有金属味。部分患者腮腺会肿胀如腮腺炎。少数患者对碘过敏,引起眼睑肿胀、打喷嚏、流泪、头痛、咽炎、喉炎等似患感冒症状,应停止服药。碘化钾治疗应持续至皮损全部消退后至少1个月,以免复发。
2.伊曲康唑:目前为治疗各型孢子丝菌病的首选用药,对碘化钾过敏、无效或有肺结核者更应采用伊曲康唑,常见不良反应为胃肠道不适,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对该药过敏者禁用。
3.两性霉素B:用于治疗肺型或播散型等深部孢子丝菌病,尤其是病情严重的患者。肾移植患者伴发孢子丝菌病者可碘化钾联用两性霉素、氟康唑及伊曲康唑等以得到有效治疗。两性霉素B具有明显的肾毒性,用药期间需要检测肾功能,并且禁用于肾功能严重损伤的患者。
本病多需治疗6个月左右。
经过规范而有效的治疗后,大部分患者的症状会消失;少部分病情严重,免疫力低下者可因严重的内脏感染而导致器官衰竭、死亡。
如果不及时规范治疗,患者病情会反复发作,还可能会导致内脏感染,而引发死亡。
刚开始治疗时,建议每周复诊1次,连续复诊4次,用来跟踪药物耐受性;然后可改为每月复诊1次,至疾病痊愈。
因为孢子丝菌病与接触带菌的土壤等有关,因此要做好以下预防工作
1.一般人群预防:
(1)孢子丝菌病流行地区应对可能遭受孢子丝菌污染的腐物、杂草等焚烧清除,尽量消除传染源;
(2)饭前便后要洗手,不直接食用生的蔬菜瓜果等。
2.高危人群:从事造纸、农牧业的人员应做好个人防护,切断传染途径;一旦发生皮肤外伤,要及时处理,以免感染。
参考文献 [1]张学军,郑捷主编.皮肤性病学.9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94-95. [2]李兰娟,任红主编.传染病学.9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240-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