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症,其他,常见病
眶下间隙位于眼眶下方,上颌骨前壁与面部表情肌之间。眶下间隙感染(infraorbital space infection)是感染性疾病,多由附近组织的感染扩散引起。患者可表现为眶下皮肤的红肿、压痛,症状严重时还可导致患者睁眼、张口困难,并有发热、不适等全身症状。本病可通过药物、手术等方式进行治疗。
临床上可见眶下区出现肿胀。根据不同的病原牙,早期肿胀可起于上唇底部、鼻侧或以尖牙凹为中心。随着化脓灶的扩大,炎性水肿常波及鼻侧、内眦、眼睑及颧部皮肤。脓肿直接压迫眶下神经,则疼痛剧烈。整个眶下区肿大时,皮肤张力增加而充血,鼻唇沟消失;上、下睑水肿则眼不能睁开;在脓肿的中心,触痛与波动感明显。体温可达38~39℃以上。上唇及颊部出现反应性水肿,可引起唇颊活动受限。
患者的感染情况严重时可引起恶心、呕吐、全身不适、头痛等症状。
1、眶下间隙感染向眼眶内扩散时,可以形成眶周蜂窝织炎,并可破坏眶下缘或颧骨形成骨髓炎。
2、可以直接向颊部及颧部蔓延,形成颜面部弥散性蜂窝织炎。
3、如果化脓性感染破坏上颌骨壁,可以并发化脓性上颌骨骨髓炎或上颌窦炎。
4、眶下蜂窝织炎波及面前静脉、内眦静脉或眶静脉出现血栓性静脉炎时,则感染容易向颅内扩散,并发海绵窦化脓性血栓性静脉炎。
当患者出现眶下区肿胀、疼痛、眼睑水肿、睁眼困难等症状时,患者应及时就医。医生首先会进行体格检查、血常规检查,然后进行血培养、X线、CT、超声等,了解患者病情,为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医生首先会检查患者的体温是否有升高的情况,然后进行口腔、面部、眼部的检查。观察局部有无肿胀、皮温升高的情况,按压局部检查患者是否出现疼痛。还会检查患者张口、睁眼等功能是否正常,初步了解患者病情。
1、血常规
可通过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增加等判断患者的感染情况,C反应蛋白水平可反映炎症的进展程度。
2、血培养
可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感染情况,有助于确定病原体,可以指导治疗。
1、X线、CT
X线、CT检查可以显示口腔、眼部等组织的变化,观察病变是否影响周围的组织,了解病变范围。还可以显示可能的原发病灶,帮助医生寻找病因,制定治疗方案。
2、超声
超声可以显示脓肿的情况,还能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眼部的病变情况,有利于医生进行诊断以及制定治疗方案。
医生会询问患者病史,了解患者症状出现的时间以及病情的变化情况。同时询问患者近期有无其他的口腔、面部感染性疾病,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及血常规、血培养、X线、CT、超声等检查综合进行诊断。
医生会明确患者的原发疾病,选择针对性的治疗方式控制病情,以抗感染治疗为主。同时针对患者的症状选择药物进行对症处理,如有必要也可选择手术进行治疗。
1、保持口腔清洁,注意远离污物,避免这些部位的感染加重。
2、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补充患者所需的营养物质。
3、叮嘱患者多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
1、抗生素
本病通常选择抗菌药物进行治疗。医生根据患者感染的病原菌类型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常用的药物有青霉素、头孢他啶、头孢曲松、甲硝唑、替硝唑等。
2、非甾体抗炎药
非甾体抗炎药有消炎、止痛的作用,可用于疼痛症状明显的患者。可选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药物。
3、糖皮质激素
糖皮质激素可以消除局部的水肿,解除组织受压。但本药有可能导致感染加重,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酌情选择,患者不能擅自应用本药。
青霉素、头孢他啶、头孢曲松、甲硝唑、替硝唑、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糖皮质激素
如果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或是局部形成脓肿,也可通过切开引流等方式去除局部病灶。
1、一般从口内,在上颌前牙或双尖牙区的口腔前庭粘膜皱折处作切口,横行切开黏膜、骨膜,直达骨面,或用血管钳插入切口,向尖牙凹骨面分离脓腔,以建立引流。
2、如果脓肿已穿越面部表情肌而达皮下,可在面部相当于眶下缘下方的皮肤上,作与眼轮匝肌纤维方向一致的弧形切口,用血管钳分离直达脓腔,以建立引流。
治疗周期一般为1~2个月,但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本病的预后与患者的病情以及治疗的时机有关。经过及时有效的治疗,患者的症状通常可以得到缓解。如不进行及时治疗,可能出现不良预后。
本病会导致患者出现眶下区肿胀、疼痛、眼睑水肿、睁眼困难、张口受限等,影响患者正常视物、饮食。如不进行及时的治疗,感染可能会扩散,导致周围眶内或是颅内感染,病情严重时可能导致患者死亡。
经过及时有效的治疗以及原发病的控制,多数患者的症状可以得到缓解,视力以及张口功能等也可基本恢复正常。也有部分患者治疗不及时、病情重,可能出现不良预后。
如果原发病灶治疗不彻底或是再次出现,则眶下间隙感染也可再次发生。
患者要严格遵医嘱应用抗菌药物,术后保持伤口的清洁,避免感染,恢复期间注意局部卫生,尽量减少面部的表情动作,做好病情监测,出现不适及时就医。
患者一定要严格遵医嘱应用抗菌药物,不可自己擅自停药或减少药量,以防病菌出现耐药性,从而影响治疗效果。
术后注意伤口部位的卫生,积极配合医护人员换药,避免感染。
1、注意口腔卫生,每天按时刷牙,饭后注意清洁口腔,防止口腔再次感染。
2、在治疗期间尽量减少面部肌肉的运动,避免局部的刺激。
患者在治疗期间要注意监测病情变化,观察炎症是否有没有向局部扩散,症状有无减轻,有无发热、肿胀、头痛、烦躁、呕吐等症状,若有应及时就医。
手术后的患者的饮食应根据医嘱决定,药物治疗的患者饮食尽量以清淡有营养为主,避免进食辛辣、油腻等刺激性的食物。
1、术后的患者应多吃一些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有利于伤口快速愈合。
2、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有利于补充维生素。
1、尽量避免进食辛辣、油腻等刺激性的食物。
2、避免食用过烫或过于坚硬、不易咀嚼的食物。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积极治疗能够引起本病的原发病,有利于预防眶下感染:
1、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按时刷牙,定期进行口腔检查。
2、若患者有根尖感染等口腔疾病,应积极治疗,避免感染扩散。
3、适当的进行体育锻炼,有利于增强身体素质,提高机体的免疫力。
1、出现上唇底部、鼻侧或眼眶下的肿胀,肿胀持续加重;
2、出现上、下睑的肿胀;
3、伴有头晕、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
4、出现其他异常的症状或体征。
以上均需及时就医咨询。
患者通常可到口腔科或眼科就诊。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3、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4、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5、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1、您主要表现为哪里不舒服?什么时候开始的?
2、除了面部的肿胀以外还有其他症状吗?如头痛、恶心?
3、您的症状有持续加重吗?
4、您在出现这些症状前有过口腔的感染吗?
5、您平时的卫生习惯怎么样?
6、您近期有没有服用过抑制免疫功能的药物?
1、现在有明确的诊断吗?
2、导致我得这个病的原因有哪些?
3、我的情况严重吗?会自愈吗?
4、我需要做什么检查吗?
5、我需要吃哪些药?有没有什么副作用?
6、大概需要治疗多长时间?可以治愈吗?以后还会复发吗?
7、我平时应该注意什么?是不是不能抽烟、喝酒了?
8、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以后复查?需要复查哪些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