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症,其他,常见病
低血压(hypotension)是指体循环的动脉血压低于正常水平。低血压的诊断迄今尚无确切的数值规定,一般认为,当动脉收缩压低于90mmHg,舒张压低于60mmHg时可称为低血压或低血压状态。根据其产生原因的不同,大致可分为生理性低血压状态和病理性的低血压病。
引起低血压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包括体位、妊娠、情绪激动等生理性因素;以及神经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内分泌代谢疾病、慢性消耗性疾病、血容量不足等病理性因素。
1、生理性因素
(1)体位性低血压,即坐位或平躺后突然站立,引起的低血压。
(2)妊娠、情绪激动、缺水等也可引起低血压。
2、病理性因素
(1)神经系统疾病:脊髓空洞症、多发性硬化症、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重症肌无力等。
(2)内分泌代谢疾病:垂体功能减退症、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糖尿病性神经病变等。
(3)心血管系统疾病:主动脉瓣或二尖瓣严重狭窄、充血性心力衰竭、缩窄性心包炎、心包积液、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多发性大动脉炎(无脉症)等。
(4)慢性消耗性疾病:恶性肿瘤、重症肺结核、吸收不良综合征等。
(5)血容量不足:腹泻、呕吐、大量脱水、过度利尿、出汗过多、失血过多等。
(6)医源性:镇静、催眠类药物,扩张血管药物,交感神经阻滞药物,利尿剂,脱水剂,抗抑郁药物等。
(7)其他:如高原性低血压、类癌综合征等。
生理性低血压状态患者一般无任何自觉症状。病理性低血压病可有疲乏、无力、头痛、头晕、心前区隐痛或不适、神经功能障碍、内分泌功能减退等多种表现。
1、生理性低血压状态
血压测值达到低血压标准,但是没有任何自觉症状。
2、病理性低血压病
(1)疲乏、无力:尤其是早上,患者常感到精神萎靡不振、四肢酸软无力,经午睡或休息后可好转,但到下午或傍晚又感乏力,这种倦怠感与患者实际工作或活动所消耗的体力不相称,即这种乏力并非都是因疲劳过度所致。
(2)头痛、头晕:在低血压病的患者中,头痛可以是惟一的主诉,其头痛往往在紧张的脑力或体力活动后较为明显,头痛性质和程度不一,多表现为颞顶区或枕下区隐痛,也可呈剧烈的搏动性疼痛或麻木性疼痛。头晕轻重不一,轻者两眼发黑、眩晕;重者可以失神,甚至晕厥倒地,常在突然改变体位,尤其是由蹲位突然起立时最易发生。此外,静止而又负担过重的工作条件下也易发生。
(3)心前区隐痛或不适:低血压病患者心前区隐痛、不适,不仅可在体力劳动或紧张脑力劳动时发作,在安静时也可发作,甚至引起心绞痛样发作。
(4)神经功能障碍:可表现为精神萎靡不振、记忆力减退、睡眠障碍和失眠等。自主神经功能失调可表现为多汗、皮肤苍白或轻度发绀,浑身忽冷忽热,时有蚁爬感,手脚麻木等。
(5)内分泌功能减退的现象:主要表现为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类物质不足,部分患者血糖降低和性功能衰退。
(6)其他:可表现为食欲不振、腹部不适、消化不良,以及血红细胞增多、白细胞减少、抵抗力降低易引起感染等征象。
低血压的并发症与导致其发生的原发病有关,部分病理性低血压患者可存在血压波动,引起脑卒中、心血管疾病和其他器官灌注不足。
医生首先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初步了解病情;然后可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选择进一步的检查,常用的检查手段如CT、MRI、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脑电图、肺通气灌注扫描、肌钙蛋白、血糖检查等。
1、血压测量
通过测量血压来判断是否存在低血压。医生分别测量卧位与立位血压,同时会注意双上肢以及上、下肢间血压的比较测量,以排除多发性大动脉炎所致的动脉狭窄。
2、全身检查
观察患者面容、皮肤色泽、毛发分布、胖瘦、有无水肿等;心脏查体判断心音和心脏杂音的变化。
3、神经系统检查
注意肢体感觉、运动以及共济运动等。
1、血常规
检查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等,有助于诊断低血压。
2、血糖、尿糖测定
怀疑糖尿病者需要进行血糖、尿糖测定。
3、肌钙蛋白
心血管疾病必要时也可进行肌钙蛋白检查。
4、垂体、肾上腺或甲状腺功能测定
内分泌疾病的诊断需有垂体、肾上腺或甲状腺功能测定的证据。
1、肺动脉CT、肺通气灌注扫描
如怀疑肺栓塞,可进行肺动脉CT、肺通气灌注扫描等检查。
2、头部CT或MRI检查
如怀疑颅内病变或局灶性神经病变,则要进行头部CT或MRI检查。
1、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
患者连续佩戴血压监测仪器24小时或更长时间,来观察日常状态下血压的变化。患者应尽量处于休息状态以减少测量的误差。
2、直立倾斜试验
用于原因不明的晕厥者,是晕厥鉴别诊断中一个重要的手段。患者在试验前需停用对心血管系统和自主神经有影响的药物,早餐禁食。通过倾斜床位和使用药物来判断是否有阳性结果。
3、心电图
可以检查心律状况,以及判断心肌供血和供氧是否异常。
4、超声心动图
是一种非侵入性检查,可以详细的显示心脏结构和功能。
5、24小时动态心电图测定
患者身体贴上电极,并佩戴记录盒,观察24小时内心率变化、有无心肌缺血等。
6、脑电图
有助于诊断有无局灶性神经病变或颅内病变。
根据病史和体格检查可以获得患者低血压病因诊断的线索,但若确立诊断尚需依靠必要的实验室或特殊检查,如肺动脉CT、肺通气灌注扫描、头部CT、MRI、心电图或超声心动图、肌钙蛋白、血糖、尿糖测定等检查。医生在诊断过程中,还应注意排查患者是否存在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症、原发性黏液性水肿、原发性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等疾病。
1、性别、年龄
女性发生低血压者大多为体质性低血压或内分泌疾病引起的低血压。老年男性则以特发性低血压或继发于神经系统疾病与糖尿病的体位性低血压较为多见。
2、病史
(1)询问低血压发生的时间,有无其他症状。
(2)询问症状的出现与体位有无明显关系。
(3)询问有无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等疾病。
(4)询问有无服用降压药、血管扩张药、抗震颤药、抗抑郁药史等。应用大剂量抗心律失常药物等亦可发生低血压。
3、伴随症状、体征
(1)伴有明显消瘦、浮肿者,应考虑营养不良或糖尿病。
(2)有应用大量利尿剂史,伴脉搏细弱增快、晕厥、虚脱、意识淡漠、嗜睡、精神失常等表现,考虑低钠综合征的可能。
(3)伴有软弱乏力、畏寒、毛发脱落、性欲减退、闭经、阳痿、皮肤色素沉着或色素异常等,可提示垂体、肾上腺皮质或甲状腺等内分泌腺体功能减退引起的低血压。
(4)心血管疾病引起的低血压常有特殊的心脏体征。
(5)伴有明显神经系统症状、大小便控制失常、无汗、行走不稳、手足震颤等,应考虑为继发于神经系统病变的体位性低血压或特发性体位性低血压。
4、辅助检查
血、尿糖测定,超声心动图以及垂体、肾上腺或甲状腺功能测定等有助于明确诊断。
1、相似症状鉴别
(1)体质性低血压
常见于体质较瘦弱的人,女性多见,有家族遗传倾向。本症诊断的主要依据是,低血压及神经官能症状而无器质性疾病或营养不良的表现。
(2)体位性低血压
指低血压的发生与体位变化有关。目前,体位性低血压的诊断标准通常采用美国自主神经科学学会(AAS)和美国神经病学会(AAN)1996年诊断标准:即从卧位转为立位3分钟以内,收缩压下降≥20mmHg,和(或)舒张压下降≥10mmHg,伴或不伴各种低灌注症状。这些症状包括头晕、目眩、视力模糊、乏力、精神疲惫、恶心、颈部疼痛等。
2、病因鉴别
(1)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Addison病)
皮肤、黏膜色素沉着、低血压是本病的主要表现。色素沉着可遍布全身,以暴露部位、常受摩擦和受压或瘢痕处为著。色素沉着的突然增加是病情恶化的明显标志,在肾上腺危象发作时,血压急剧下降,甚至测量不到。其他常见症状有午后无力、体重下降、胃肠道症状、低血糖现象、神经衰弱等。本病半数由于双侧肾上腺结核性破坏,其次为特发性双侧肾上腺皮质萎缩,其他病因有双侧肾上腺癌转移、白血病浸润、淀粉样变性、肾上腺全切除后、血栓、感染等,也有报道为自身免疫性疾病所致者。实验室检查对确诊有很大帮助,常用的检查如肾上腺皮质激素水试验,24h尿17-羟皮质类固醇和17-酮类固醇测定。腹部X片或CT,血中嗜酸粒细胞增多,血清钾浓度升高,血清钠、氯水平降低,葡萄糖耐量水平曲线平直,均有助于诊断。
(2)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症
垂体前叶功能减退常有多个腺体功能不全的表现。
①本病的主要原因是产后大出血引起的垂体前叶内血管栓塞、出血,导致垂体坏死萎缩纤维化;其次的病因是垂体或附近的肿瘤压迫垂体,使垂体萎缩。其他如脑部炎症,垂体手术或放疗后、颅脑外伤也可引起本病。
②临床症状多数进展缓慢,以性功能障碍为首先症状者居多,毛发稀少是常见的早期表现之一,继而常出现甲状腺功能减退,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出现较晚。本病的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临床表现很像原发性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其中的重要区别点在于前者虽有低血压而无色素沉着。实验室检查如性腺功能检查、甲状腺功能检查、肾上腺皮质功能测定等可以帮助诊断。
③需要注意与原发性黏液性水肿及原发性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相鉴别。全身慢性消耗性疾病也可有多腺体功能不全,特别是性腺功能减退明显,需要依靠病史和有关试验室检查鉴别之。
3、其他
足月妊娠的孕妇或腹腔、盆腔有巨大肿瘤者,在硬膜外麻醉实施手术时取仰卧位,会突然发生血压下降(亦称为卧位低血压),此时只要将子宫或者肿瘤向左推移,症状即可缓解。
生理性低血压一般无需治疗,可自行缓解;病理性低血压可采用运动、饮食调理及对症支持治疗(如积极治疗原发疾病或调整用药)等方法。
1、体质虚弱者要加强营养;
2、适当锻炼增强身体素质;
3、用药者可与医生沟通适当调整用药方案。
1、容量扩张剂
常用药物为氟氢可的松,可维持血容量,升高血压。适用于体位性低血压。可伴有水钠潴留、高血压及低钾血症等不良反应。
2、血管收缩剂
主要作用是防止血管扩张,升高血压。常用药物为奥曲肽、米多君,适用于严重的餐后低血压,但糖尿病患者不建议使用。可能伴有恶心,痉挛、面部潮红、高血糖和仰卧位高血压等不良反应。
3、辅助药
如阿卡波糖等,主要作用是减少胃肠道的血流,维持血压。适用于餐后低血压,尤其伴有2型糖尿病患者。
4、其他
瓜尔胶等药物可延缓葡萄糖的吸收,减少胃肠道的血流,维持血压。
氟氢可的松、奥曲肽、米多君、阿卡波糖、瓜尔胶
本病一般不通过手术方式治疗。
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个人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费用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生理性患者患者一般无其他影响;病理性低血压的预后与其原发病有关,经积极治疗,血压稳定后,一般预后良好。
病理性低血压多由其他原发病引起,其危害与患者原发病相关;生理性低血压一般无其他危害。
病理性低血压患者如能去除原发病因素,多可得到有效控制,血压恢复正常。
尚无关于本病的有效临床统计学数据。
低血压患者应注意休息,调整身体姿势,保持良好心态,适当锻炼。还要注意在家中监测血压和心率。
1、体位性低血压患者,改变体位时动作应缓慢,使血压能随体位变化而调节,避免外伤的发生。
2、给予富含营养的食物,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电解质和微量元素也应有适当的均衡补充。少喝酒或不喝酒,限制或避免摄入咖啡。
3、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4、如果感觉头晕,可以坐下并将头放在双膝之间,或躺下一段时间,可以缓解症状并帮助血压恢复正常。
5、每日定时测量血压并记录。
6、遵医嘱定期复查,以便医生了解病情,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病理性低血压患者,除医院内的血压监测外,患者应在家中检查血压和心率,并将记录数值。建议患者或其看护者在家中检查仰卧位血压(睡前躺下至少15min后或早晨起床前至少15min)以及起床站立3min后的血压。
生理性低血压患者一般无需特殊饮食管理,病理低血压的患者应注意保证热量供应,切忌空腹。避免饮食过饱或饥饿,少量多餐。餐后要适当休息。
1、患者宜选择适当的高钠、高胆固醇饮食并保证水分的摄入。
2、若进食后血压下降,应注意减少碳水化合物摄入。
3、适当增加猪血、鸭血、羊血、大枣、桂圆等补气养血食物的摄入。
4、增加营养,吃些有利于血压的滋补品,如人参、黄芪、生脉饮等、适当喝些低度酒也可提升血压。
5、饮食营养易消化,多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1、禁止饮酒。
2、忌吃生冷及寒凉、破气食物。
2、忌吃玉米等降血压食物。
本病的病因多样化,因此低血压的预防应参考其原发病进行。
1、良好的生活方式。平时要注意锻炼身体,提高身体素质。
2、不要长时间久坐不动。也不要由蹲位或者坐位突然变为直立位,变换体位时要做到动作缓慢,避免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
3、还要注意饮食均衡,营养全面。
4、如果有贫血等情况,还要积极给予纠正。
1、低血压患者突然晕厥倒地。
2、安静状态下突然出现心绞痛样发作,持续不缓解。
3、突然出现无尿、虚脱、意识淡漠、嗜睡、昏迷等表现,并伴随血压下降。
4、出现其他危及生命的病症。
以上均须及时拨打急救电话或急诊处理。
1、常感到精神萎靡、四肢酸软无力;
2、反复出现两眼发黑、眩晕、头痛,常在突然改变体位,尤其是由蹲位突然起立时最易发生;
3、反复心前区隐痛或不适;
4、伴精神萎靡不振、记忆力减退、失眠等;
5、出现食欲不振、消化不良、抵抗力降低等;
6、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患者体检时或自测血压发现血压偏低,或伴发以上情况,均须及时就医。
1、低血压的首诊科室为心血管内科。
2、紧急情况应到急诊科处理。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医生会对患者进行血压测量及其他体格检查,建议患者衣着宽松,以便于检查。
3、建议患者在就诊前不要进食刺激性的食物,以免影响血压。
4、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5、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6、症状严重、年老体弱、未成年的患者,建议家属陪同就医。
7、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为了确保就医过程能够顺利进行,建议患者提前采取上述简单的准备措施。
1、您什么时候发现自己血压低的?持续多久了?有没有什么变化规律?
2、有没有加重或缓解的迹象呢?什么情况下会有加重或缓解?
3、您是突然发生血压降低的吗?
4、除了血压低外,身体还有其他不适吗,比如疲劳乏力、头痛头晕等?
5、最近有服用什么药物吗?
6、既往有没有心血管、内分泌、神经系统相关的疾病?
7、以前是否有看过医生?接受了什么治疗?治疗效果怎么样?是否复发?
8、以前受过什么外伤或做过什么手术吗?
9、您的家人亲属有没有类似的症状?
10、发病以来,您的睡眠、饮食怎么样?大小便怎么样?
1、我血压低最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2、是否还有其他可能的原因?
3、我需要做哪些检查?
4、我需要住院吗?
5、会采取什么样的方法来治疗我的疾病呢?能治好吗?
6、这些治疗方法会有什么风险呢?会不会对我的身体造成其他不好的影响?
7、现在有确切的诊断吗?诊断是什么病呢?治疗的下一步是什么?需要我怎么配合?
8、我身体还有其他的不适,会影响我这次的治疗吗?
9、平时生活中我需要加强哪些方面的管理呢?需要注意些什么?
10、如果可以吃药治疗,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是什么?
11、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一般都会复查什么项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