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 | 中医药人才库

胃食管反流性疾病(别名:)

病症,其他,常见病

导航

概述

胃食管反流性疾(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又称胃食管反流、胃食器气道反流综合征。是胃或十二指肠内容物返流入食管引起的疾。典型症状为烧心和反酸,持续发展可导致严重并发症,如食管狭窄、溃疡、出血及Barrett食管等。GERD是临床上常见的疾,内科治疗可以缓解大多数人的症状,预后良好,但易复发,多数患者症状反复,程迁延。

病因

病因

总述

胃食管反流疾病根据病因可以分为原发性胃食管反流和继发性胃食管反流,原发性胃食管反流多见于食管下括约肌关闭不全,继发性胃食管反流多是由于食管下括约肌压力下降所致。

基本病因

1、原发性胃食管反流

通过对有反流症状的患者进行多方面的检查,均证明有胃食管反流。但有一部分患者追查不到引起反流的任何原因;故称原发性食管下括约肌关闭不全。此种情况多见于老年人,可能与老年人结缔组织松弛,膈食管裂孔部位的“弹簧夹”作用减弱、食管下扩约肌的内在功能衰退有关。

2、继发性胃食管反流

(1)食管裂孔疝

由于裂孔疝破坏了食管裂孔的正常解剖关系,造成胃食管交界处结构的改变,则容易产生胃食管反流。据统计反流性食管炎的患者85%有裂孔疝,在裂孔疝病例中有半数以上发生反流性食管炎。所以裂孔疝是胃食管反流性疾病的常见原因。

(2)先天性畸形

①先天性食管下段黏膜柱状上皮化生

食管黏膜上皮是由鳞状上皮所组成,在其间出现非鳞状上皮区称柱状上皮化,这种先天性食管黏膜的柱状上皮化仅发生于食管下段黏膜,不伴有相关联的或并发其他解剖异常。表现有胃食管反流症状,常合并反流性食管炎。

②食管腹段过短

腹腔食管段在抗胃食管反流中起着重要作用,正常长度约3~4 cm若此段过短(平均<1 cm)则易造成反流。

(3)胃轻瘫

胃轻瘫可由许多不同的原因引起,最常见的原因是糖尿病、胃手术、迷走神经切断术、药物。但通常原因不清,属特发性胃轻瘫。胃轻瘫者胃排空延迟或有胃内容物潴留,同时胃轻瘫患者还存在食管下括约肌及食管下段肌肉轻瘫,使食管下括约肌抗反流功能降低,食管清除率下降,造成胃食管反流。

(4)食管炎

由其他原因造成的食管炎,可使食管原发性蠕动压、食管下括约肌压下降,食管清除率降低,引起胃食管反流加重食管炎。

(5)非溃疡性消化不良(NUD)

非溃疡性消化不良的患者存有与胃轻瘫相似的胃动力障碍,因此可能会引起胃食管反流。

(6)腹内压增高

过度肥胖,腹水、妊娠后期等原因引起腹内压增高,可引起胃食管反流。部分患者是腹内压增高发生裂孔疝引起。

(7)食物与药物

某些食物或药物可降低食管下括约肌的压力引起胃食管反流。常见的食物、食物成分及刺激物有:高脂肪餐、巧克力、酒精、薄荷糖、咖啡因、尼古丁等。常见的药物有:抗胆碱能药物或有抗胆碱能副作用的药物、β-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异丙基肾上腺素)、茶碱苯二氮䓬类、钙拮抗剂(维拉帕米)、硝苯吡啶、硫氮䓬酮、阿片类。

(8)全身性疾病

食管及胃肠以外的其他全身性疾病,主要通过影响食管下括约肌功能引起胃食管反流。因食管下括约肌是由内脏平滑肌构成,任何影响平滑肌的全身性疾病均可引起胃食管反流。如硬皮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糖尿病等。

(9)外科手术

因外科手术切断或损伤迷走神经,或通过手术改变了原来食管和胃肠的正常解剖关系,或破坏了裂孔的正常结构,或腹腔内胃的固定结构。可造成十二指肠液或高位空肠液进入食管引起碱性液反流,造成反流性食管炎,或术后发生裂孔疝引起胃食管反流。

(10)其他

呕吐、插胃管、麻醉后,长期打嗝和昏迷。因长期打嗝、呕吐,使贲门经常处于开放状态,在麻醉和昏迷状态下食管下括约肌松弛无力,安放胃管使贲门不能完全关闭,又加这类患者多半长期卧床,失去胃内容物的重力作用,因此发生胃食管反流。

病症

症状

总述

胃食管反流性疾病的主要症状为反流和烧心,此外,部分患者还可出现胸痛、吞咽困难、咽喉痛、慢性咳嗽、哮喘、胸闷气短、口腔异味、牙腐蚀等表现。

典型症状

1、反流

反流是指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在无恶心和不用力的情况下涌入咽部或口腔的感觉,含酸味时称反酸。

2、烧心

烧心是指胸骨后或剑突下烧灼感,常由胸骨下段向上延伸。

3、其他表现

胃食管反流病患者还可出现吞咽困难、吞咽痛、嗳气等表现。

伴随症状

1、胸痛

胸痛位于胸骨后、剑突下或上腹部,常向胸、腹、肩、颈、下颌、耳和上肢放射,也可向左臂反射。

2、呼吸道症状

常见的呼吸道症状包括慢性咳嗽、反复发作的误吸和哮喘。

3、耳、鼻、喉部症状

反流物引起的耳、鼻、喉部症状包括声音嘶哑、咽喉痛、胸闷气短等。

4、其他症状

胃食管反流病还可伴口腔异味、牙腐蚀等非典型表现。

并发症

1、上消化道出血

食管黏膜糜烂及溃疡可导致呕血和(或)黑便。

2、食管狭窄

食管炎反复发作引起纤维组织增生,最终导致瘢痕狭窄。

3、Barrett食管

指食管鳞状上皮被胃或小肠的柱状上皮所取代,提示慢性炎症的长期刺激。Barrett食管可发生消化性溃疡,亦是食管腺癌的主要癌前病变。其腺癌的发生率较正常人高30~50倍,应注意随访。

就医

检查

预计检查

患者首先需要进行体格检查,然后进行钡餐检查、内镜检查、核素胃食管反流检查、食管pH测定、食管测压、酸诱发试验等,其中食管pH测定是诊断的金指标。

体格检查

医生一般会通过体格检查观察患者的具体情况,以便于初步了解病情,有利于后续的检查和治疗。

影像学检查

钡餐检查:头低位钡餐检查可显示钡剂胃食管反流;卧位时吞咽20%硫酸钡可显示胃食管反流疾病患者的食管及食管下括约肌排钡延缓。还可显示食管某些并发症的表现,如:下段食管黏膜皱襞增粗、不光滑(食管炎)龛影(食管溃疡)和食管狭窄。可显示食管裂孔疝的表现。

其他检查

1、纤维内镜

是理想的确定食管炎的方法。对食管糜烂、溃疡或狭窄等可疑病变可通过内镜刷取或活检病理,证明病变的良恶性质。还可发现食管裂孔疝。内镜下根据病变的程度将反流性食管炎分四级:Ⅰ级:为轻型胃食管交界及食管下段黏膜纵行充血,有轻度小糜烂、表面有渗出物。Ⅱ级:有融合性糜烂,但病变不弥漫。Ⅲ级:以上病变弥漫、病变表面覆有大片猫黏液膜。Ⅳ级:表现为慢性病变,有溃疡、食管狭窄或Barrett化生。反流性食管炎时,齿状线常较模糊,食管下段的毛细血管增生,常有白色小颗粒或斑点;病理证实为鳞状上皮增生。

2、24h pH测定

是确定胃食管反流的较可靠的方法,可以确定生理性胃食管反流和病理性胃食管反流,并有助于阐明胸痛和酸反流的关系。生理性反流是指睡眠时的反流,持续时间短、次数少,24 h内这种反流的次数少于50次,而食管内pH值低于40的总时间不超过1h。病理性反流是指24 h反流次数超过50次,和(或)24 h内声低于4.0的时间超过1h。应当提及的是病理性反流并不一定就产生症状;而生理性反流也可能会出现症状。

3、核素检查

是用放射性核素标记液体,显示在静息时及腹部加压时有无过多的胃食管反流。肺内显示核素增强时,表明有过多的胃食管反流出现肺内吸气。

4、食管pH测定

是探索反流病因的一种方法,最好同时测食管、食管下括约肌及胃内压。能显示食管下括约肌压低下,食管下括约肌频发的松弛及食管蠕动收缩波幅低下或消失。连续进行食管压力监测,可在更多的患者中发现食管动力异常。食管测压结合胸痛诱发实验,可帮助确定反流引起的胸痛。

5、酸灌注实验

对鉴别心源性或食管源性胸痛有一定价值,并能检查食管对酸的敏感性和有无食管炎。

诊断

诊断原则

根据患者存在烧心、反酸、胸骨后疼痛、吞咽困难等胃食管反流疾病典型临床表现,除外心脏、肺疾患、骨骼肌肉病变或精神因素引起胸痛,结合胃食管反流病史、食管pH监测、内镜和试验性抗反流治疗等,可以明确诊断。医生在诊断过程中常需要排查患者是否有原发性食管下括约肌关闭不全、食管裂孔疝、先天性食管畸形、胃轻瘫、食管炎、非溃疡性消化不良等疾病。

鉴别诊断

1、心绞痛

胃食管反流疾病有时其他反流症状不明显,而以胸骨后疼痛为主要表现,酷似心绞痛;且冠心病心绞痛与胃食管反流疾病同属老年性疾病。二者极易混淆须进行鉴别,鉴别借助于心电图,24h动态心电图,食24h pH监测、酸灌流诱发试验。极难鉴别者可做冠状动脉造影术。

2、食管炎

胃食管反流疾病常有食管炎的并发症,其他原因引起的食管炎又伴有反流的症状。内镜检查虽是诊断食管炎的可靠方法,但不能判断其因果。二者鉴别主要根据病史、X线钡餐、食管内测压等寻找有无引起反流的原始原因。

3、食管的消化性狭窄

与食管炎情况相同,与胃食管反流可互为因果。鉴别主要根据病史、胃酸分泌、钡餐、内镜等综合分析。病史中特别注意询问有无服用强的食管腐蚀剂史,外科手术史。钡餐和内镜检查有利显示狭窄病变和引起狭窄的可能原因;胃酸分泌增高见于消化性狭窄,胃食管反流疾病无胃酸分泌过高。

4、食管肿瘤

食管肿瘤可有胃食管反流疾病症状,可通过钡餐、内镜鉴别。特别内镜可一目了然地清晰看到肿瘤的位置、大小、形态,结合活检病理确定其良恶性质。

5、功能性消化不良(NUD)

常有胃食管反流疾病症状,二者鉴别需根据病史、胃食管测压、食管24h pH测定、胃镜、钡餐。病史中应注意精神因素,胃食管测压可能显示,胃食管内压降低或增高。钡餐检查可能表现食管胃蠕动增强或减弱,内镜下无病理发现或有轻度浅表胃炎。

治疗

治疗

治疗原则

胃食管反流性疾病的治疗目的在于控制症状、治愈食管炎、减少复发和防治并发症。本病以药物治疗为主,常用药物包括抑酸药、促胃肠动力药、抗酸药等,而且通常为联合用药。此外,还应注意改变生活方式,必要时可考虑手术治疗。

对症治疗

1、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

药物、内镜、介入、手术等方法都可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消化道大量出血时病情急、变化快,抗休克、迅速补充血容量治疗应放在一切医疗措施的首位。

2、食管狭窄的治疗

除极少数严重瘢痕狭窄需行手术治疗外,绝大部分狭窄可行内镜下食管扩张术,治疗的具体方法在内镜下用一根金属导丝通过狭窄部,然后以探条扩张器或气囊通过导丝到达狭窄部进行扩张,保持一定时间和压力致狭窄部管径明显扩大且感吞咽困难明显缓解为止。

3、Barrett食管的治疗

可用奥美拉唑等质子泵抑制剂维持治疗。定期随访有助于早期发现异型增生和癌变。对于不伴异型增生的病人,其胃镜随访间期为3~5年。如发现重度异型增生或早期食管癌,应及时行内镜或手术治疗。

一般治疗

生活方式的改变应作为治疗的基本措施,主要包括:避免进食降低食管下括约肌压力的食物(如巧克力、咖啡等)、睡时可将床头抬高15~20cm、减轻体重、戒烟忌酒、避免睡前2小时内进食。

药物治疗

1、抑酸药

由于本病常见直接损伤因素为胃酸及胃蛋白酶,抑制胃酸成为基础治疗药物,常用的有质子泵抑制剂(PPI)和组胺H2受体拮抗剂。PPI抑酸作用强,疗效确切,是治疗GERD的首选药物,也是维持治疗的首选药物,常用药物包括奥美拉唑、兰索拉唑、泮托拉唑等。组胺H2受体拮抗剂抑酸能力较PPI弱,适用于轻至中症病人,常用药物有西咪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

2、促胃肠动力药

如多潘立酮、莫沙必利、依托必利等,可通过增加LES压力、改善食管蠕动功能、促进胃排空,从而减少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并缩短其在食管的暴露时间。这类药物适用于轻症病人,或作为与抑酸药联用的辅助用药。

3、抗酸药

仅用于症状轻、间歇发作的病人临时缓解症状。常用的抗酸药物有碳酸氢钠、氢氧化铝、铝碳酸镁咀嚼片等。应在专业医师指导下用药。

4、抗抑郁或焦虑药物

对久治不愈或反复发作者,应考虑精神心理因素可能,治疗药物包括三环类抗抑郁药和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等,可用于伴有抑郁或焦虑症状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

相关药品

奥美拉唑、兰索拉唑、泮托拉唑、西咪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多潘立酮、莫沙必利、依托必利、碳酸氢钠、氢氧化铝、铝碳酸镁咀嚼片

手术治疗

1、腹腔镜胃底折叠术

是目前最常用的抗反流手术,目的是阻止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抗反流手术疗效与PPI相当,但术后可能会出现并发症。适用于药物治疗无效或不愿意长期服用药物者。

2、内镜治疗

目前用于本病的内镜下治疗手段主要分为射频治疗、内镜下注射治疗等。

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一般为14~30天,但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注意

预后

一般预后

GERD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患者临床症状多样,个体差异性较大,内科治疗可以缓解大多数病人的症状,预后良好,但易复发,多数患者症状反复,病程迁延。

危害性

1、部分患者久治不愈或反复发作,影响患者心理健康。

2、可出现上消化道出血、食管狭窄、Barrett食管等并发症,危害患者的身体健康。

自愈性

一般不能自愈,需要积极治疗。

治愈性

本病通过积极治疗,有治愈的可能,但易复发,部分患者症状反复,迁延不愈。

治愈率

暂无大样本数据研究。

复发性

本病容易复发。

日常

总述

日常护理主要针对GERD发生的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干预,良好的护理措施有助于症状的缓解,并能促进疾病的康复。

心理护理

1、心理特点

本病的特点是病情迁延反复,容易使患者思想负担加重,出现抑郁、悲观的心理,不愿意配合治疗。

2、护理措施

家属应多鼓励患者,通过积极的交流沟通,消除其心理顾虑,使患者正视疾病,重拾治疗的信心。

用药护理

患者应坚持足量、足疗程治疗,避免随意停药或擅自加减剂量等。

术后护理

部分患者可能会接受相应的手术治疗。经手术治疗的患者,注意保持创口卫生的清洁,以免继发感染。术后恢复期间可能会留有一些引流的导管,患者注意不要剧烈运动,以免导管脱落。同时注意引流液的量、颜色等。

生活管理

1、肥胖会使腹内压增高,诱发胃食管反流,鼓励肥胖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减轻体重。

2、积极治疗便秘、慢性咳嗽等可诱发腹内压增高的疾病。

3、患者睡眠时抬高床头,一般床头抬高15~20㎝,以减少反流发生。

4、每餐后让患者处于直立位或餐后散步,借助重力促进食物排空,避免剧烈运动。

复诊须知

患者遵医嘱复诊,由专业医师评估患者的恢复情况。对于临床症状未消失,辅助检查仍有支持反流性食管炎证据的患者随访频率为每2~4周1次,直至患者临床症状消失,辅助检查无反流性食管炎的表现,往后随访频率为每3个月1次。对于有Barrett食管的患者,定期随访有助于早期发现异型增生和癌变,对于不伴异型增生的病人,其胃镜随访间期为3~5年。

饮食

饮食调理

本病的发生与复发与不科学的饮食习惯密切相关。因而患者在积极配合医生治疗的同时需要重视饮食调理,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饮食建议

1、以高蛋白、低脂肪、无刺激、易消化饮食为宜,如蔬菜粥、鸡蛋羹等。

2、多饮水,多食用蔬菜、水果,饮食中适当增加纤维素等,以预防便秘的发生。

3、对于吞咽困难者,应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必要时可给予鼻饲。

4、鼓励患者咀嚼口香糖,增加唾液分泌,中和反流物。

饮食禁忌

1、避免饮食过多、过快、过饱。

2、避免睡前进食、餐后立即卧床等。

3、避免刺激性饮食,如烟、酒、咖啡、浓茶、辛辣、过冷、过热食物等。

4、减少高脂肪食物的摄入,如油炸食物、肥肉等。

预防

预防措施

本病可通过以下措施来预防:

1、合理膳食,减轻体重过度

肥胖者会增大腹压而促成反流,所以应避免摄入促进反流的高脂肪食物,减轻体重。烹调宜煮、炖、烩为主,不用煎炸。增加蛋白质摄入,如瘦肉、鸡蛋清、牛奶、豆制品等。

2、定时定量

进食饮食宜清淡,少吃多餐,晚餐不宜饱食,睡前4h内不宜进食,以使夜间胃内容物和胃压减到最低程度,必要时将床头抬高10 cm。这对夜间平卧时的反流甚为重要,利用重力来清除食管内的有害物。

3、降低腹压

避免在生活中长久增加腹压的各种动作和姿势,包括穿紧身衣及束紧腰带,有助于防止反流。

4、戒烟、戒酒,少食酸性饮料和甜食

因抽烟减少唾液的生成,也与胃反流有关;饮酒、进食巧克力和咖啡等会降低食管下段括约肌张力,延缓胃的排空,食管清酸能力下降。少食柠檬汁、巧克力和咖啡等。忌辛辣、刺激、生冷和难消化食物。

就医指南

门诊指征

1、反复反酸,有胃内容物反流至口腔;

2、烧心,胸骨后剑突下或上腹部烧灼感,卧位、弯腰及腹压增高时可加重,热饮、酸食及辣食等可诱发症发生;

3、吞咽时,出现胸骨后痛;

4、咽喉部不适,有异物感、棉团感或堵塞感;

5、腹胀、早饱、嗳气等消化不良表现;

6、声音嘶哑,唇、舌烧灼感;

7、出现其它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须及时就医咨询。

就诊科室

患者一般可到消化内科咨询治疗。

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医生可能会进行胃镜、造影等检查。就诊前一天禁止吸烟,以免检查时因咳嗽影响插管;就诊当天早晨需空腹或禁食6小时以上,以免影响检查。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6、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主要有哪些症状?

2、您的症状何时开始?随着时间的推移,症状是如何进展的?

3、您的症状是偶尔出现的还是持续存在?

4、您的症状有诱发因素吗?

5、您是否存在症状加重或减轻的相关因素?

6、您以前有过类似症状吗?什么原因造成的?

7、您既往有过胃病吗?如果有,治疗效果如何?

8、您既往有甲减、糖尿病等疾病吗?

9、您既往手术过吗?若手术过,是什么原因?

10、您何时、何地都做过哪些相关检查?检查结果提示什么?

11、您最近使用过哪些药物?

12、您吸烟吗?吸烟多久了?每天吸多少?

13、您嗜酒吗?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每日饮多少?

14、您的饮食习惯是怎样的?喜欢高脂肪餐吗?

15、平时喜欢巧克力、咖啡等食物吗?

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的症状最可能的原因是什么?是否还有其他可能的原因?

2、我需要做哪些检查?

3、推荐采用什么方案进行治疗?需住院治疗吗?

4、这些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吗?

5、治疗效果怎么样?

6、如果吃药治疗,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是什么?

7、治疗后复发的可能性大吗?

8、我还有其他疾病,这会影响我的治疗吗?

9、我应该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什么?

10、出现怎么样的情况我需要回医院复诊?

11、若没有特殊情况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图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