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症,其他,常见病
最主要的症状是心慌,严重的时候会有头晕、胸闷。合并有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当出现快速房颤或者快速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会有呼吸困难,严重时甚至会有晕厥、生命危险情况。
本病患者症状持续进展可能加重心脏负担引起心力衰竭,甚至诱发猝死。
医生会先进行体格检查,初步了解情况,医生还会建议做心电图、动态心电图、超声心动检查、甲状腺功能检查、放射性核素心肌显像,以明确诊断。
1、心脏视诊
了解心尖搏动位置。
2、心脏触诊
了解有无心脏震颤。
3、心脏叩诊
确定心脏边界,了解心脏大小等。
4、心脏听诊
了解有无心音改变及心脏杂音等。
甲状腺功能检查有助于了解有无甲状腺功能异常。
1、超声心动图检查
是常用检查手段之一,能实时显示心脏和大血管解剖结构和功能状态,观测血流状态,房室大小,室间隔有无缺损,瓣叶形态、运动及狭窄程度等,明确病因。
2、放射性核素心肌显像
有助于了解心肌的情况。
1、心电图
是临床常用的检查之一,可了解有无心律失常、心肌缺血、心室肥大等。
2、动态心电图
对明确心律失常有重要意义。
根据病史、临床表现,结合心电图、超声心动检查、甲状腺功能检查、血常规、放射性核素心肌显像等辅助检查,即可明确诊断。
1、窦性心动过速
生理因素引起者多无特殊的症状,各种疾病引起的窦性心动过速。除有原发疾病的症状外,心慌、乏力、运动耐量下降是常见表现,部分患者可诱发心绞痛,引起或加重心功能不全等。窦房折返性心动过速多为阵发性心悸,可表现为突然发作和突然终止。不适当的窦性心动过速其心率多持续超过120次/分,休息、夜间也常超过100次/分,部分患者可发生心动过速依赖性心肌病而诱发心功能不全。
2、心房颤动
心室率快者,心悸、胸闷等症状明显,并存器质性心脏病者,可诱发或加重心功能不全,甚至诱发急性肺水肿。心室率不快者症状常较轻微,可有心悸、胸闷、运动耐量下降;并存器质性心脏病者,可诱发或加重心功能不全。房颤易形成左房附壁血栓,血栓栓塞,尤其是脑栓塞是重要的致残和致死的原因。心脏听诊可发现心率快慢不一,心音强弱不等,节律绝对不规整,心率快于脉率(脉搏短绌)。
3、心房扑动
阵发性房扑的症状较轻,多为阵发性心悸或胸闷,但如果房扑室率快、并存器质性心脏病则可诱发心源性休克或急性肺水肿。持续性房扑心室率不快时症状也较轻,因运动时心室率成倍增加,故多数患者有运动耐量降低。并存器质性心脏病,尤其是有心脏扩大或心功能不全的患者,持续性房扑可诱发或加重心功能不全。
心律失常者多由各种类型器质性心脏病导致,由于其原发病的病因及临床类型均较为复杂,不同的病因导致的心脏病不同临床类型,具体的治疗方案也不尽相同。一般治疗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外科手术治疗等。
1、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类药物
如卡托普利、依那普利、福辛普利等,多用于治疗充血性心衰与心肌梗死。
2、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类药物
如坎地沙坦、厄贝沙坦、替米沙坦、缬沙坦等。如果病人不能耐受ACEI,可考虑给予ARB,不推荐常规联合应用ACEI和ARB;对能耐受ACEI的病人,不推荐常规用ARB替代ACEI。
3、β受体拮抗剂
如美托洛尔、比索洛尔、阿替洛尔等,对心绞痛、心律失常、充血性心衰等均有治疗作用。
4、扩血管药
如硝普钠、硝酸甘油、哌唑嗪等血管扩张剂以扩张血管。
5、利尿剂
如螺内酯、呋塞米、氢氯噻嗪等药物,多用于抗心衰治疗。
6、α受体拮抗剂
如酚妥拉明、妥拉唑林等,用来治疗顽固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和急性心肌梗死以及心源性休克等。
7、正性肌力药物
如多巴胺、异步帕明、氨力农等以及地高辛等强心苷类药物,多用以抗心衰和抗休克治疗。
8、调脂类药物
如辛伐他汀、普伐他汀、氟伐他汀、阿托伐他汀或瑞舒伐他汀等他汀类药物,用以调节血脂,抗炎、改善内皮功能和稳定斑块。
9、抗心律失常药物
如奎尼丁、普鲁卡因胺、利多卡因、洋地黄制剂或胺碘酮等,以消除和预防心律失常的发生。选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时,不仅要考虑心律失常的类型,而且还要注意基础心脏病的种类及心功能状况。如果忽略后者,所选的药物虽然能控制心律失常,却可能使死亡率增加。若发生心脏停搏等紧急情况应立即施行心肺复苏。
10、钙通道阻滞剂
包括硝苯地平、维拉帕米、地尔硫䓬等药物。多用来治疗心绞痛、心律失常等。
11、抗栓药物
包括抗凝药物、抗血小板药物以及溶栓药物,如普通肝素、低分子肝素、华法林、阿司匹林、西洛他唑、氯吡格雷、尿激酶、链激酶等。用来溶解血栓,预防血栓形成,进而保证心脏血液流通。
12、新型的心血管治疗药物
包括新型口服抗凝药、降低低密度胆固醇的胆固醇吸收抑制剂(依折麦布)和PCSK9抑制剂及治疗心衰的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ARNI)等。
卡托普利、依那普利、福辛普利、坎地沙坦、厄贝沙坦、替米沙坦、缬沙坦、美托洛尔、比索洛尔、阿替洛尔、硝普钠、硝酸甘油、哌唑嗪、螺内酯、呋塞米、氢氯噻嗪、酚妥拉明、妥拉唑林、多巴胺、异步帕明、氨力农、地高辛、辛伐他汀、普伐他汀、氟伐他汀、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奎尼丁、普鲁卡因胺、利多卡因、洋地黄制剂、胺碘酮、硝苯地平、维拉帕米、地尔硫䓬、普通肝素、低分子肝素、华法林、阿司匹林、西洛他唑、氯吡格雷、尿激酶、链激酶、依折麦布
1、介入治疗
介入治疗是在心导管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治疗技术,其创伤小,疗效确切。目前主要用于冠心病、先天性心脏病、心瓣膜病及快速性心律失常的治疗。
(1)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
治疗冠心病的一种最常用、最成熟的介入技术。它是在血管造影仪的引导下,通过特制的导管、导丝、球囊、支架等,对狭窄或阻塞的冠状动脉进行血运重建的治疗方法。操作器械的改进,尤其是药物支架的出现大大改善了病人的预后和生活质量。目前还有药物球囊、生物可吸收支架等新技术应用于临床。
(2)射频消融术
是将电极导管经静脉或动脉送入心腔特定部位,释放射频电流导致引起心脏病变的心内膜及心内膜下心肌凝固性坏死,达到阻断快速性心律失常异常传导途径和起源点的介入性技术。这种方法创伤小,并且随着三维标测系统的出现,手术成功率显著提高,已成为治疗各种快速型心律失常,包括心房颤动等的重要治疗策略。
(3)冷冻消融
为心律失常治疗的新技术。通过液态制冷剂的吸热蒸发,带走组织热量,使目标消融部位温度降低,阻断了心律失常的传导和起源,从而消除心律失常。和传统射频消融相比,冷冻消融更易于医生操作,缩短了手术时间,治疗有效性高,并减少血栓等严重并发症,降低了病人疼痛度。目前主要应用于阵发性房颤的介入治疗。
(4)经皮导管消融肾动脉去交感神经术
通过介入特制的导管,阻断肾脏传出神经,从而中断交感神经系统、肾素-血管紧张素轴和血压升高的恶性循环。目前主要用于治疗顽固性高血压,其有效性和安全性仍有待于更多临床研究结果的进一步支持。
(5)埋藏式心脏起搏器植入术
①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的埋藏式起搏器:心脏起搏器在临床的应用已有四十余年的历史,已经成为现代心脏病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用于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和高度房室传导阻滞病人。埋藏式起搏器主要分单腔、双腔起搏器。单腔起搏器在右心房或右心室内放置一根电极导线。双腔起搏器是指在右心房和右心室内放置两根导线,它能按照正常的顺序依次起搏心房和心室,故又称为生理性起搏。
②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近年来CRT治疗在临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CRT即三腔起搏器,需要将三根电极分别植入右心室、右心房和左心室(通过冠状窦进入靠近左室侧壁或者后壁的静脉,在心外膜起搏),主要通过双心室起搏纠正室间或心室内不同步,增加心室排血和充盈,减少二尖瓣反流,提高射血分数,从而改善病人心功能。
③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ICD可自动识别和终止室性心动过速和心室颤动,能明显降低心脏性猝死(SCD)高危病人的病死率,是目前防止心脏性猝死最有效的方法。近年来,ICD的研究取得了迅速的发展,适应证不断扩大。ICD可以联合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功能,称为CRT-D。
(6)先天性心脏病经皮封堵术
包括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和动脉导管未闭的封堵术。这类手术创伤小、康复快,效果可以和外科修补手术相媲美。我国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水平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7)心脏瓣膜的介入治疗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瓣膜病球囊扩张成形技术到21世纪初的经皮瓣膜植入或修补技术,瓣膜病的介入治疗技术进展迅速。目前发展最迅速的是针对高危主动脉瓣狭窄病人的经皮主动脉瓣置入术(TAVI)和二尖瓣关闭不全病大的经皮修补术。TAVI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得到肯定,适应证不断扩大。
2、外科手术治疗
包括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心脏各瓣膜修补及置换手术、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手术、心包剥离术、心脏移植等。对先天性心脏病、心瓣膜病、大血管疾病、冠心病及心脏肿瘤和心包疾病,外科手术是重要的治疗方式之一。手术方式和时机的选择,围术期的处理常常需要内科医师参与。
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与发病的严重程度、治疗情况以及治疗后护理有关。
本病严重时可能诱发猝死,危及患者生命。
其原发病病因复杂且临床类型多样,一般治愈困难。
尚无关于本病的有效治愈率统计数据。
患者除需及时有效的治疗外,日常生活管理也是很重要的。日常应当加强对患者心理及生活方式的护理和关注。
1、心脏病是一种难以彻底治愈的疾病,加之反复发作易造成心理负担,因此许多患者丧失信心,并对此病有一种恐惧心理,担心反复发作而情绪反应敏感。患者应了解一些简单的医学知识,如心脏病的起因、治疗、预后等,以减轻心理压力,使其对所患疾病有个初步了解,从而正确指导患者的饮食、治疗、用药、康复等。这样使患者对自己的疾病有了新的认识,增强了战胜疾病的信心。
2、患者家庭成员也需要了解疾病基础知识,以便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避免易发作因素。患者的家庭成员也应帮助患者树立起坚持治疗疾病的决心,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同时鼓励患者参加各种娱乐活动,调动生活情趣,使其思想放松,注意力转移,调整心情,提高免疫力,加强身体素质,从而减少复发。
1、心脏病发作时患者需要立即卧床休息,尽量减少移动。
2、病情稳定后,应早期进行适量活动。活动量的增加应循序渐进,可咨询相关医护人员。
3、改善居住环境,扩大绿化面积,降低噪声,防止各种环境污染。
4、戒烟是生活中重要的心脏病注意事项。
5、避免到人员拥挤的地方去。无论是病毒性心肌炎、扩张型心肌病,还是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都与病毒感染有关,即便是心力衰竭也常常由于上呼吸道感染而引起急性加重。
6、保持大便通畅,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防止便秘时排便用力导致心脏破裂或引起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必要时可使用缓泻剂。
7、遵医嘱控制好血压、血脂、血糖。
合理的膳食结构是生活方式管理的重要内容。对于心脏病患者建议食物多样,低糖低脂清淡饮食,建议采用煮、蒸等非油炸类烹饪方法。孕妇等特殊人群建议咨询医生。
1、粗细搭配,常吃杂粮、杂豆,如小米、玉米、燕麦、红小豆、绿豆、芸豆等。
2、建议食用脱脂奶、鱼类、瘦肉、大豆及其制品、各种蔬菜水果。
3、适量饮茶,以绿茶为宜。
4、多选用菜籽油、玉米油、葵花籽油、豆油、亚麻籽油、茶油和橄榄油等,并调换使用。
1、含脂肪多的食品,如油条、炸糕,油炸方便面、全脂乳、奶油,肥肉、动物内脏、动物油脂等。
2、含胆固醇高的食物,如鱼子、脑、肝、松花蛋等。
3、含高糖、高热量的食物,如冰淇淋、甜点心等。
4、刺激性强的食物,如辣椒、芥末等,高度酒、浓茶、咖啡等也应忌用。
本病多因器质性心脏病引起,而心脏病的病因复杂,目前无法保证可以彻底预防,特别是先天性心脏病。而目前认为,后天性心脏病可通过改善日常生活方式,来降低其发病风险。
1、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
2、坚持适量运动,健康成年人每周进行至少 150 min 中等强度身体活动。
3、合理清淡饮食,多吃蔬菜水果,避免高糖高盐高脂。
4、戒烟限酒,避免二手烟。
5、保持心态平衡,学会释放压力,积极与家人朋友进行交流。
6、同时还要定期检测血压、血脂、血糖、体重,发现异常及时进行调整,将血压、血脂、血糖、体重等各项指标控制在目标范围内。
7、积极治疗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病。
8、孕妇在怀孕期避免接触有毒物质、放射线,以减少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生率。
1、突然出现呼吸困难,呈进行性加重,伴嘴唇、指甲青紫;
2、突发剧烈胸痛,甚至出现晕厥、休克;
3、出现其他危急的情况。
以上均须及时拨打急救电话或急诊处理。
1、心电图检查发现室上性心律失常;
2、伴心慌、胸闷、胸痛;
3、伴头晕、疲乏无力、活动耐力降低;
4、伴气短、呼吸费力等;
5、出现其它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均须及时就医咨询。
情况危急、症状严重者,需及时到急诊科就诊;病情平稳者可到心血管内科就诊。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就诊前应避免饮用浓茶、咖啡、酒精性饮料等,以免影响医生诊断。
3、建议患者穿宽松的衣服,以便医生进行体格检查。
4、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5、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6、建议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7、患者或家属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1、什么时候开始发现自己有这种情况的?怎么发现的?
2、是否存在其他不适症状?有没有心慌、胸闷、出汗、心口疼的情况?
3、什么时候容易出现明显的不适?是否存在明显诱因?经何种处理恢复的?
4、既往是否有心脏疾病的相关诊断?心脏做过什么治疗吗?
5、既往心电图还出现过其他异常情况吗?
6、家人有出现过类似情况或患心脏病的吗?
7、是否得过什么病?吃过什么药?
8、平时喜欢喝浓茶、咖啡或酒精性饮料吗?
9、平时吸烟、喝酒吗?具体的量是多少?
10、平时主要做什么?有经过长期的体力劳动或体育锻炼吗?
1、我的这种情况可能是什么原因导致的?严重吗?
2、我需要做哪些检查?需要治疗吗?
3、有什么治疗方法?需要住院吗?
4、针对目前的病情,可以达到怎样的治疗效果?能治愈吗?
5、治疗后是否可以正常生活?有没有后遗症?
6、我还有其他疾病,会对治疗产生影响吗?
7、平时需要注意什么?
8、是否需要复查?多久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