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 | 中医药人才库

五软(别名:)

病症,其他,常见病

导航

概述

五软(five infantile faccidity)是指头项软、口软、手软、足软、肌肉软而言,是小儿时期的虛弱症之一。临床特征为小儿半岁前后头项软弱下垂,咀嚼无力、时流清涎,手臂不能握举,2岁后还不能站立、行走,皮肉松弛无力等。本多因先天禀赋不足、后天调护失宜而致。若症状较轻,治疗及时,由后天调护失宜引起者,常可康复;若证候复杂,程较长,属先天禀赋不足引起者,往往成为痼疾,预后不良。

病因

病因

总述

本病多因先天禀赋不足、后天调护失宜而致病。病位主要在肝肾,涉及心脾。

基本病因

1、先天禀赋不足

父母精血亏损,或孕期调摄失宜,精神、饮食、药治不慎等致病因素遗患胎儿,先天精气未充,髓脑未满,脏气虚弱,筋骨肌肉失其需养而成。

2、后天调护失宜

小儿生下后,护理不当或平素乳食不足,喂养失调,或体弱多病,久患咳嗽气喘,或大病后失于调养,以致牌胃亏损,气血生化乏源,气血虚弱,筋骨肌肉失于滋养而致五软。

病症

症状

总述

五软主要表现为头项软、口软、手软、足软、肌肉软。兼肾虚,可见发育落后,精神萎靡;兼肝虚,可见烦躁不安,易惊,肌肉颤动;兼脾虚,可见饮食减少,大便溏稀,形体消瘦,神情倦息,四肢乏力。

典型症状

1、小儿1岁左右头颈仍软弱下垂为头项软;咀嚼无力,时流清涎为口软;手臂不能抓握上举,为手软;2岁以后尚不能站立、行走为足软;皮肉松弛无力为肌肉软。

2、五软部位少,范围小,神清气爽者病情多轻;部位多,范围广,神情呆滞者病情多重。

并发症

一般无明显并发症。

就医

检查

预计检查

医生除了对患者进行望闻问切中医检查外,通常需要西医血生化检查、X线检查、头部磁共振成像(MRI)和CT检查等。如果伴有其他症状、体征,还可进一步开展其他相应的检查。

体格检查

1、望诊

包括观察患者的神态、面色、姿态、舌质与舌苔变化等。

2、闻诊

主要是听声音,医生通过辨别患者语调的高低、强弱,呼吸的长短等来初步判断病变性质与病情轻重。

3、问诊

包括问年龄、问出生情况,喂养方式和辅助食品添加情况,问体格生长和智能发育,问出汗、问四肢、问饮食、问二便、问睡眠,问既往病史、家族史等。

4、切诊

包括脉诊和按诊,通过触、按了解头囟的关闭,四肢活动情况、皮肤温度等以及切脉来诊察疾病。

实验室检查

1、血生化检查

包括血钙、血清碱性磷酸酶、甲状腺功能检查等,有助于与佝偻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等疾病进行鉴别。

2、染色体检查

通过静脉血检查遗传性疾病。有遗传病家族史的待孕父母,需要检查染色体。

影像学检查

1、头部磁共振成像(MRI)、CT,此项检查可发现脑部异常,是诊断的重要检查。

2、X线检查

以检查有无髋关节松弛或脱位。脑瘫患儿在2~5岁期间,通常会进行多次X线检查。同样需进行脊柱X线摄影,以检查患儿有无脊柱弯曲(脊柱侧凸)。

诊断

诊断原则

医生通常需要根据小儿头项软、口软、手软、足软、肌肉软等临床表现,结合中医的望闻问切四诊合参以及现在医学的辅助检查即可诊断。此外需要与痿病、五迟加以鉴别。

诊断依据

1、病史

可有孕期调护失宜、药物损害、产伤、窒息、早产,以及喂养不当史,或有家族史,父母为近亲结婚或低龄、高龄产育者。

2、临床表现

(1)小儿1岁左右头颈仍软弱下垂为头项软;咀嚼无力,时流清涎为口软;手臂不能抓握上举,为手软;2岁以后尚不能站立、行走为足软;皮肉松弛无力为肌肉软。

(2)临床中五软不一定全部具备,只要有一二症者即可作出相应诊断。

鉴别诊断

1、痿证

虽有肢体软弱无力,但以下肢不能随意运动较为多见,不伴有头项口等部位的肌肉软弱无力。多因后天疾病影响所致。

2、五迟

其中的立迟、行迟是指发育障碍,站立行走迟缓,与本证的头项、手足软弱无力有别。

治疗

治疗

治疗原则

本病重在培补脾肾肝,益气养血。固其本源则气血充盛,为治疗本病的根本方法。本病为疑难重症,宜早期发现,及时治疗,治疗时间较长,可将有效方剂制成丸、散、膏剂,除了辨证论治用药外,也可配合针灸、推拿、教育及功能训练等综合措施,方能取得一定疗效。

对症治疗

1、脾肾两虚

(1)手软明显的患者,可加用桂枝、桑枝、姜黄。

(2)头项软的患者,可加用巴戟天、菟丝子、枸杞子。

(3)足软明显的患者,可加用杜仲、五加皮、续断。

(4)口软吮吸无力的患者,可重用黄芪。

2、气血两虚

(1)智力迟钝明显的患者,可用谓元散以益气养血,开通心窍。

(2)胸闷,食欲不振,饮食减少的患者,可加用陈皮、郁金。

(3)血虚心悸的患者,可加用麦冬、五味子。

药物治疗

1、脾肾两虚

(1)方药:补肾地黄丸合补中益气汤加减。

(2)常用中药:鹿茸、牛膝、熟地、山药、山茱萸、茯苓、党参、白术。

2、气血两虚

(1)方药:八珍汤加减。

(2)常用中药:黄芪、党参、白术、茯苓、当归、熟地、白芍、山药、牛膝。

相关药品

六味地黄丸、补中益气丸、当归补血丸,视病情辨证选用。

手术治疗

一般不需要手术治疗。

其他治疗

1、灸法

灸法具有温通经络、行气活血、温肾壮阳之功。可选肢体穴位及心俞、脾俞、肾俞等腧穴,采用温和灸,每1-2日1次。小儿皮肤薄嫩,应避免过度施灸,以免烫伤。

2、体针

可选用肩髑、曲池、外关、合谷、环跳、足三里、阳陵泉、承山、三阴交等肢体穴位交替使用,采用提插及捻转法,不留针,以促进肢体功能恢复。

3、耳针

可选心、肝、肾、胃、脑干、皮质下等,用短毫针,留针15-20分钟,并间歇捻针。

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注意

预后

一般预后

多数患儿由先天禀赋不足所致,证情较重,预后不良;少数由后天因素引起者,若症状较轻,治疗及时,也可康复。

危害性

若证候复杂,病程较长,属先天禀赋不足引起者,往往成为痼疾,预后不良。

治愈性

若症状较轻,治疗及时,由后天调护失当引起的患者,常可康复。

复发性

如果引起本病的病因没有彻底根除,或者平时调护不当,可能会引起疾病再次发作。

日常

总述

在积极治疗疾病的同时,注意情志调护,注意加强语言和体力锻炼等良好的护理干预,有利于疾病的治疗和机体恢复。

心理护理

鼓励患儿与正常儿童一起参加集体活动,对他们进行一些特殊教育,培养其克服困难的信心,表扬他们的进步,以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用药护理

中药汤剂宜温服,少量多次喂服,保证药液服入。

生活管理

1、室内环境舒适,宜温暖,阳光充足,通风良好。

2、卧室宜温暖向阳,谨避风寒,衣被宜轻软,护理时动作应轻柔。

3、协助患儿适时锻炼培养自理能力,定期户外活动,做好安全护理,专人看护,防止意外跌倒、烫伤发生。

4、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口腔、鼻腔清洁。

5、患儿常有流涎,加强皮肤护理,保持下颌及颈部清洁,防止破溃。

复诊须知

遵医嘱定期复查,主要复查血液生化、头部磁共振成像、CT检查等项目,以检查恢复情况,评估复发风险。

饮食

饮食调理

合理饮食,给予营养丰富,易于消化的食物,多食瘦肉、肝、蛋、乳类及新鲜蔬菜水果,定时定量。忌食生冷、油腻及刺激性食品等。注意补充维生素及含钙、锌的食物,以利强壮筋骨。

饮食建议

1、五软患儿不仅胃肠功能薄弱,而且咀嚼进食困难,所以在补充营养食品时要逐步调整饮食,不宜增加过快。同时要注意烹调方法,选择蛋羹、肝粥、菜泥、果汁等易于消化吸收的膳食。

2、五软患者常伴有不同程度的智力障碍,如神情呆滞、反应迟钝等。宜服菖蒲、核桃肉、猪脑、鱼肉等具有养髓健脑作用的食物。

3、因外伤引起的五软,多因瘀血阻络,气血运行不畅,而致筋骨肌肉失养。治疗宜活血化瘀,补气养血。尽管临床未见及瘀血症状,但膳食中也应考虑适当增加具有养心开窍、活血通络作用的药物。如鸡血藤、郁金、远志等,有助于提高病证的治疗效果,但总服破血祛瘀之品。

饮食禁忌

1、忌食煎炸的食物,如油条,炸鸡,炸薯片等。

2、忌食生冷、油腻性食物、过咸的食物。如雪糕,奶油蛋糕,肥油,带油的鸡汤、鸭汤等。

预防

预防措施

本病重在预防。提倡优生优育,杜绝近亲结婚,注意孕妇保健,另外注意饮食调摄,劳逸结合等措施,有助于减少疾病的发生。

1、加强卫生宣教工作,大力宣传优生优育知识,禁止近亲结婚,婚前进行健康检查,以避免发生遗传性疾病。普及妊娠期、哺乳期保健常识和育儿知识。

2、母孕期间应加强保护,避免一切有损胎儿发育的不利因素,如中毒、外伤等。婴儿出生后重在优育,注意合理营养,增强体质。

3、加强营养,给予营养丰富,易于消化的食物,平时可食用芡实、山药,有补脾充肌功效。

4、婴儿应该合理喂养,注意防止各种各种急,慢性疾病。

就医指南

门诊指征

1、若小儿1岁左右头颈仍软弱下垂。

2、或见咀嚼无力,时流清涎。

3、或见手臂不能握举。

4、或见2岁后还不能站立、行走。

5、或见皮肉松弛无力。

出现以上症状时及时去医院就诊。

就诊科室

通常情况下患者需要到中医科、儿科进行咨询。

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就诊时一般需常规进行影像学检查,建议患者穿相对宽松的衣物。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例、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建议安排家属陪同就诊。

6、可以提前准备自己想要咨询医生的问题清单。

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有没有头项软、口软、手软、足软、肌肉软症状?

2、是否还有其他不适的症状,如精神萎靡,饮食减少、四肢无力?

3、是足月出生吗?生产是有难产等情况吗?

4、是母乳喂养吗,什么时候开始添加的辅食?

5、最近做过什么检查?

6、最近睡眠情况如何?有没有经常熬夜?

7、最近的饮食情况、二便情况如何?

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这是什么病?为什么会这样?

2、严重吗?需要住院吗?

3、需要做什么检查?

4、都是怎么治疗?

5、治疗需要多久才能好?需要复查吗?

6、平时有什么需要注意的?

7、治疗后会复发吗?

8、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图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