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感冒好了还咳搔

  患者如果感冒好了之后还有咳嗽,这种情况下首先需要考虑是气道高反应的可能,患者可以多喝水,如果症状严重了,可以进一步吃些孟鲁司特钠片的,需要多吃些容易消化的食物,不要劳累熬夜,不要酗酒,有什么不舒服及时去医院面诊一下。另外保证充足睡眠。

  感冒的概述

  感冒又称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又称普通感冒。是包括鼻腔、咽或喉部急性炎症的总称。广义的上感不是一个疾诊断,而是一组疾,包括普通感冒、毒性咽炎、喉炎、疱疹性咽峡炎、咽结膜热、细菌性咽-扁桃体炎。狭义的上感又称普通感冒,是最常见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性疾,多呈自限性,但发生率较高。成人每年发生2~4次,儿童发生率更高,每年6~8次。全年皆可发,冬春季较多。

  感冒,是一种自愈性疾,总体上分为普通感冒和流行感冒。普通感冒,中医称"伤风",是由多种毒引起的一种呼吸道常见,其中30%-50%是由某种血清型的鼻毒引起。普通感冒虽多发于初冬,但任何季节,如春天、夏天也可发生,不同季节的感冒的致毒并非完全一样。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毒存在于人的呼吸道中,在人咳嗽、打喷嚏时经飞沫传染给别人。如果有感冒症状,应及时与健管家取得联系,以采取正确的方法防止传染和康复治疗。

  感冒”一词,最早见于中国北宋的《仁斋直指方。诸风》,其伤风方论中记载了参苏饮治:“感冒风邪,发热头痛,咳嗽声重,涕唾稠粘”。本证与伤寒不同,《景岳全书。伤风》篇说:“伤风之,本由外感,但邪甚而深者,遍传经络即为伤寒,邪浅而轻者,止犯皮毛,即为伤风。”本机理是外邪侵犯肺卫所致,故一般都有肺卫表证,因而初起治法,以解表散邪为主。如虚人感冒,屡感屡发,正气愈虚,邪气留恋,又当扶正与祛邪兼顾。

  现在网上有“对XX不感冒”等话, 这里的“感冒”就不是之的类了,而是指感兴趣、喜欢。情重者,且在一个时期内引起广泛流行的,称为“时行感冒”。“感冒”是常见的流行的词语。然而,鲜为人知的是,“感冒”这个常用语还是一个官场专用语。宋代有专门的机构分掌图书经籍和编修国史等事务,这些机构是昭文馆、史馆、集贤院三馆和秘阁、龙图阁等阁,通称“馆阁”。按照规定,馆阁中每天晚上要留一位官员值夜班,以防图书被盗,如果因故不能值夜班,就要在请假簿上写上这么一句:“腹肚不安,免宿。” 当然不一定是真的“腹肚不安”,而是一种相沿成习的借口。请假不能连续超过四天。因此馆阁的官员们俗称这本请假簿为“害肚历”。这一笔记载出自北宋著名科学家沈括所著的《梦溪笔谈》一书,原文是:“馆阁每夜轮校官一人直宿,如有故不宿,则虚其夜,谓之‘豁宿’。故事,豁宿不得过四,至第五日即须入宿。故馆阁宿历,相传谓之‘害肚历’。”

  南宋时期,时为太学生的陈鹄也在馆阁中供职,陈鹄喜欢别出心裁,他在《耆旧续闻》一书中记载了自己的发明创造:“余为太学诸生,请假出宿,前廊置一簿,书云‘感风’,则‘害肚历’可对‘感风簿’。”陈鹄偏偏不愿意写“腹肚不安,免宿”,而是写上“感风”,还沾沾自喜地声称“感风簿”跟“害肚历”可谓一联绝对。

  陈鹄创造的“感风”一词也是有来历的,与他同时期有个中医学派,史称“永嘉医派”,创始人叫陈无择,他写了一部医书《三因方》,将复杂的疾按照源分为内因、外因和不内外因三种,外因称“六淫”,即风、寒、暑、湿、燥、火,内因称“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不内外因指虎狼毒虫等意外疾。陈鹄于是创造性地把外因之首的“风”信手拈来,前面冠上一个“感”字,“感”者,受也,故称“感风”。“感风簿”一词从此开始风靡官场。

  到了清代,“感风簿”演变成了“感冒假”,成为官员请假休息的托辞。清代学者俞樾在《茶香室丛钞》一书中说:“按今制官员请假,辄以感冒为辞,当即宋时 ‘感风簿’之遗意。”清代官员的创造性在于将“感风”变成了“感冒”,“冒”是透出的意思,“感冒”即是感风之后仍然带坚持工作,今天终于全面爆发了!

  从官场发源,“感冒”一词开始进入人们的日常口语。人人都会感冒,人人都会说“感冒”这个俗语,可是它有趣的来历却被遗忘了。

本文地址:http://www.bx9y.com/chanye/2022-11-03/624573.html

友情提示: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且不构成任何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如果读者发现稿件侵权、失实、错误等问题,可联系我们处理

健康快报
7*24小时快讯
健康图文排名

文章排行榜

  • 周排名
  • 月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