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喝牛奶等于“白喝”,你中招的是第几条?

  • 2022-01-25 09:40:45   
  • 李明朝
  • 独家

  牛奶由于富含蛋白质、钙、磷、镁及多种维生素等人体所需营养物质,已经成了很多人的日常早餐,甚至是日常饮品。牛奶是优质的蛋白质来源,也是日常饮食中的补钙“神器”。不过,喝牛奶可是个技术活,喝不对可能让营养大打折扣。

  这些做法使牛奶中的营养素损耗,还影响钙质的吸收利用

  1. 长时间高温蒸煮牛奶

  长时间煮沸的牛奶会损耗维生素C和维生素B1、B2,还可能会形成磷酸钙沉淀,从而降低了钙的吸收。

  2. 牛奶与巧克力同服

  牛奶中的钙可与巧克力中的草酸产生化学反应,生成难溶于水的草酸钙,降低钙的吸收率。

  3. 粗粮摄入过多影响牛奶钙质吸收

  粗粮相对精细加工的粮食含有更多的B族维生素,富含膳食纤维,替代每日的部分细粮有利于人体健康,但是对于想补钙的人来说,过多摄入粗粮或只吃粗粮会影响牛奶中的钙的吸收,同时也会影响铁、锌等矿物质的吸收,因为粗粮中的膳食纤维和磷酸肌醇均可影响牛奶中钙质的吸收。

  4. 将牛奶冰冻

  牛奶冰冻后,可使其中的脂肪、蛋白质分离,乳酪素呈粉状凝结,从而影响牛奶中的钙质的吸收。

  不同人群如何选择?

  一般成年人、儿童:建议喝全脂牛奶。全脂牛奶保留了牛奶中的大部分营养物质,钙磷比例适宜,钙质的吸收利用率高,且含丰富的脂溶性维生素如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

  婴幼儿:2岁以内母乳为主,如母乳不足建议选择适合不同月龄的配方奶粉而不是鲜乳。两岁后可选择鲜乳作为日常饮食的一部分,有条件也可以继续选择该年龄段的配方奶粉。

  中老年人:肠胃功能下降且钙质流失,易发生骨质疏松,维生素A普遍缺乏。因此建议喝强化维生素AD的乳品。

  肥胖、高血脂人群:由于不能摄入过多脂肪,尤其是饱和脂肪酸,因此脱脂牛奶或低脂牛奶更适合。

  天天喝奶的人:应选“巴氏杀菌奶”。巴氏奶经过低温除菌保留了牛奶绝大部分营养,但保质期较短,需低温保存,天天喝奶的人可少量多次购买新鲜产品。

  不定期喝奶的人:选“超高温灭菌奶”。经过高温杀菌,其中维生素损失比巴氏奶多,保质期长,可常温放置。但要注意开封后的常温奶最好放进冰箱,并尽快喝完。

  这几类人群要注意

  1. “乳糖不耐受”人群

  生活中经常会发现有人喝了牛奶之后会感觉腹胀、腹痛甚至拉肚子,主要是因为这类人群体内缺乏乳糖酶或乳糖酶活性很低,无法分解牛奶中的乳糖,这就是经常说的“乳糖不耐受”。建议:这类人群饮用牛奶可以采用加温后少量多次的方式,也可以搭配主食,以延缓胃排空,增加乳糖在小肠的停留时间,减轻乳糖不耐受症状。或者选择市面上的低乳糖牛奶和无乳糖牛奶,如舒化奶。当然也可以选择改喝酸奶或者奶酪。提醒:如何选择低乳糖牛奶和无乳糖牛奶呢?教你一个小妙招,学会看食物营养成分表:低乳糖牛奶(乳糖含量≤2g/100ml),无乳糖牛奶(乳糖含量≤0.5g/100ml)。

  2. 有中度或重度痘痘人群

  在生痘频繁的阶段,可暂时减少牛奶的摄入量。很多临床医师认为牛奶中因含有一些特定成分加重痤疮,还认为与全脂奶相比,低脂奶和脱脂奶致痘更严重。所以,轻度痤疮患者,每日可以喝一杯奶;中度及重度的痤疮患者,可以考虑减少牛奶的摄入频率,或者选择无糖酸奶!

  3. 牛奶蛋白过敏人群

  不推荐喝牛奶。有的人喝牛奶后会出现皮疹、丘疹等症状,这时候需要去医院找医生确诊。牛奶蛋白过敏的婴儿,需要回避牛奶源,同时在营养医师的指导下使用特殊医学用途配方奶粉,如深度水解奶粉或者氨羊奶粉。

  4. 腹部手术后患者

  不宜立即喝牛奶。腹部手术后的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或多或少受到影响,而牛奶蛋白是大分子蛋白,在胃肠道消化过程中容易发酵产生气体,加重肠胀气,不利于胃肠道功能的恢复。

  空腹喝牛奶对胃不好?

  有人空腹喝牛奶会出现腹泻症状,就认为空腹喝对胃不好。

  真相:

  其实大多数情况空腹喝牛奶也不会出现不适,出现胃肠不适的多还是因为乳糖不耐受的问题。

  总体来说,牛奶什么时候喝都可以。而对于乳糖不耐受的人,可根据自身的感觉自行调整。

  有消化系统疾如胃溃疡、胃食管返流的患者如果想喝牛奶则应听从医生的建议。

  小贴士:

  牛奶是人体补钙的最佳食物选择,合格牛奶中不会添加激素;纯牛奶中不会有防腐剂;高温灭菌奶(常温奶)一样有营养;喝植物奶(椰汁、杏仁露)不如直接吃豆类和坚果;高钙奶补钙效果和普通奶差别不大。

  喝奶应该注意什么?

  1. 奶不能当水喝

  奶能给人体提供优质的蛋白质和钙,但同时脂肪含量不低,如果摄入过多,会造成能量过剩。而且蛋白质摄入过多也会给脏等器官增加负担。

  2. 不能用奶来送药

  牛奶中含有的钙会与药物发生反应,易在药物表面形成一层覆盖膜,降低药效,还可能对身体产生危害。

  编辑 |程皓博 一审 | 郑永杰

  二审 | 杨皓越 终审 | 乌凤军

  【来源:科普中国】

本文地址:http://www.bx9y.com/dujia/2022-01-25/569907.html

友情提示: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且不构成任何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如果读者发现稿件侵权、失实、错误等问题,可联系我们处理

健康快报
7*24小时快讯
健康图文排名

文章排行榜

  • 周排名
  • 月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