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人因蜱虫病病逝 曾接触去世感染者 多通过血液传播

  • 2022-05-30 15:52:53   
  • 李明朝
  • 独家

  【#3人因蜱虫逝曾接触去世感染者 多通过血液传播#】近日,河南信阳,3人因蜱虫逝,曾一同为去世感染者净身,更换寿衣。

  小说《盗墓笔记》中钻人体内嗜血成性的“草蜱子”,让人印象深刻。其原型“蜱虫”,同样活跃于现实生活中。它的体型和跳蚤差不多大,叮咬钻进宿主体内后会持续吸食血液,身体随之膨胀,其携带的多种原体感染人体,可引起局部损伤或部分蜱传疾,重可致命。

  在我国,蜱虫分布广泛,随着天气渐热,蜱虫进入活动高峰期,相关蜱传疾也多有发生。5月27日,河南信阳市潢川县双柳镇天桥村的黄先生向澎湃新闻反映,近日,包括他父亲在内的3位老人因患上“发热伴血小板综合征(俗称“蜱虫”)”先后不治去世。另有1人正在接受治疗。黄先生说,同村有老人此前同样因蜱虫去世,包括黄先生父亲在内的3位老人曾帮忙给逝者净身穿衣。接受治疗的患者曾来老人家探望,与其有过近距离接触。

  “发热伴血小板综合征”是一种由新型布尼亚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通常通过蜱虫传播,也可以通过直接接触患者血液或者血性分泌物导致人传人。但有毒学专家指出,总体来看,类似传播事件“较为少见”。

  “去年村里有个老人被蜱虫咬死,但多人传染事件此前在我们村从未发生。”天桥村党支部书记徐书记表示,目前村里每天开展消杀工作,并采取相应防护措施。信阳市疾控部门人员、潢川县级领导已分别前往当地了解情况。信阳市疾控中心一位工作人员表示,经向潢川县疾控中心传染防治科咨询后,对方称已了解该情况,近期将前往调查。

  一老人因蜱虫去世后关联多人死亡或发

  据黄先生介绍,年过七旬的同村老人黄城(化名)此前高烧不退,开始以为只是重感冒,去县城医院治疗没有好转,随后送往信阳市中心医院确诊为“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俗称“蜱虫”),情危急,抢救也无力回天,回村后于5月5日去世。根据当地风俗,入葬前要给逝者净身穿寿衣。6日,应黄城家人的请求,黄先生的父亲黄骅(化名)等人前往黄城家帮忙。

  11日葬礼结束后,66岁的黄骅出现身体不适。“他一开始感觉走路没劲,还发低烧。”黄先生称,他当时身在外地,母亲以为是寻常疾,并未在意。没想到,父亲很快转而开始发高烧,在当地的私人诊所输液后仍未转好。随后,黄先生母亲带黄骅去镇上一家医院检查,医生称疑似蜱虫,需要去市级医院救治。15日,黄先生母亲将丈夫送入信阳990医院就诊,经多项检查后确诊为“发热伴血小板综合征”,情严重。

  黄先生称,当时主治医生得知同村老人此前因蜱虫去世后,询问是否还有其他人出现类似症状。黄先生母亲致电询问后发现,帮忙净身更换寿衣的另外两位老人也都出现了高烧症状

  黄先生父亲的住院检验报告。当事人供图医治多日未见好转,黄先生协调将父亲转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以下简称“协和医院”),但父亲状态日渐不佳,意识有些模糊,依旧高烧不退,于5月26日下午不幸去世。

  家住商城县的8旬老人杨老汉(化姓)是黄城的舅舅,此前帮忙给逝者净身穿衣,后因相似的症于5月20日去世。他的孙子杨向俊(化名)介绍,杨老汉过去身体很好,从未吃药看。但从黄城葬礼回来后过了一两天,就开始发烧,出现全身发疼、乏力等症状。杨老汉独自住在老屋,邻居17日发现老人身体异常后跑来告知他。

  杨向俊说,杨老汉先被送去镇上医院,发现血压很低,后转送至信阳990医院救治,进行蜱虫相关检测。第二天检测结果显示为阴性,19日再检测呈阳性后开始输液用药。19日夜里,老人出现抽搐、大小便失禁、意识模糊等情况,经抢救后稍有好转。20日早上5点许,老人不幸去世。

  杨向俊告诉澎湃新闻,杨老汉入住该医院后,黄城的儿子把涉事的2位亲戚也送进了同一医院治疗,其中一位是黄城的兄长,年事较高,此前也帮逝者净身穿衣。杨向俊称,黄城的儿子在聊天中明确提到,黄城在中心医院被诊断为蜱虫,但老人不太相信,觉得可能是被其他毒所感染。

  杨老汉的出院通知书。当事人供图黄先生称,杨老汉去世后,黄城的兄长、黄骅相继去世,三人年龄都超过60岁。黄城的另一位亲戚正在接受治疗。

  正在协和医院接受治疗的6旬老人张立华(化名)是黄城的妻弟,住在潢川县的另一个村。黄城确诊后,张立华曾2次前往探望。

  张立华的儿子和妻子目前也在武汉。张立华的儿子告诉澎湃新闻,黄城确诊入住信阳市中心医院后,张立华曾去看望他。彼时黄城的意识还比较清醒,他的儿子陪伴在旁。“当时黄城突然要侧身,我爸怕他摔下床,就去扶了一下,抱着他往床中间挪,这是两个人唯一一次肢体接触。”

  黄城危回到村里之后,张立华又去看望他,但“只是在一旁看“,黄城当时已虚弱地说不出话来。

  5月16日前后,张立华开始发烧,症状加重。他先被送入信阳990医院,被确诊为蜱虫。但由于该院医疗资源有限,“呼吸机不够用”,还被告知重症治疗医生在外研修,于20日转院至武汉协和医院的重症监护房,目前情相对稳定。

  5月29日,澎湃新闻致电黄骅的主治医师,其证实黄骅和黄城的兄长确诊的是蜱虫,相关检测呈阳性。

  可以“人传人” ,多通过血液传播

  为何突然多人患上“蜱虫”,黄先生怀疑是给逝者净身穿衣过程中被感染,“当时遗体上有插管没拔下来,可能是之前抢救输血时用的。清洗的时候不小心弄破了,里面的血弄到他们身上,可能就感染了。”杨向俊则说,他了解到,黄城去世后仍戴有呼吸面罩,插着导尿管等,“内有积液”,费了很多力气才拔下来。

  对于死者插管内残留血液的传染猜测,毒学专家常荣山认为,相较而言,死者遗体上的残留分泌物、排泄物或者被污染物品通过接触传播后引起感染的可能性更大。他表示,从总体来看,类似传播事件的发生较为少见。

  2021年,江苏省疾预防控制中心主任汪华教授和该中心急性传染防治所副所长鲍昌俊副主任医师等人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和《临床传染杂志》刊登论文,通过对两起家族聚集性蜱虫的检测研究,证明“蜱虫”可以“人传人”——患这种的急性期人及尸体血液和血性分泌物具有传染性,直接接触血液或血性分泌物可导致感染。鲍昌俊曾接受采访时指出,大多数蜱虫主要通过蜱虫传播,通过人与人之间传播的几率相对较小。在人和人传播中,主要通过血液感染,呼吸道传染可能性低。

  记者注意到,该论文中的一则研究实例和前述事件有相似性。2007年4月,一名80岁女因高热、血小板减少死亡。不久后其女儿、女婿等6名亲属陆续都出现发热、头痛等症状。这6人都曾在老期间及过世后与其密切接触,包括为其穿衣服、擦身体、换寿衣等。

  研究专家们检测该家族成员的血样后发现,6人血样均呈“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毒阳性。

  2019年,安徽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网站发布《关于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防治的公告》。文中提到,健康人可通过破损的皮肤或粘膜直接接触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感染者的血液、分泌物(如粪便、尿液、唾液、精液)而感染,或通过破损皮肤或粘膜接触被患者体液污染的物品如衣物、床单或用过的针头而感染。与该死者尸体接触,也会导致毒传播。对于当时全国多起该类人传人的报道,文中称“主要是与防护不当有关。”

  5月27日至29日,澎湃新闻多次致电双柳镇天桥村徐姓村党支部书记。他证实了前述患人数和死亡人数。徐支书表示,此前并不知道黄城的情,当有涉事老人去世后,便前往黄城家询问,家属告知是死于蜱虫,随后便向当地疾控部门汇报这一情况。

  徐支书称,他没看到黄城的确诊单,也不清楚黄城究竟是被蜱虫叮咬后感染,还是通过其他途径感染,仍需要有关部门进一步调查。他还表示,黄城去世后,考虑到存在传染传播风险,天桥村村委要求后续去世者家属不得直接将遗体运回村里,并采取相应卫生措施,进行消杀。为了尽量减少传播源,村里还组织灭蚊。家住商城县的杨老汉去世后,其所在村的村支书也上报了该情况,信阳市疾控相关人员随后来到当地开展调查。

  “事情发生后,村民们都感到有些害怕,我们正尽力安抚,做好卫生和防范,跟进涉事家庭情况。”徐支书表示,近日县级还召开大会,重点介绍卫生防控,县级领导也来到村里了解情况。

  原卫生部办公厅2010年发布的《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防治指南》及相关流行学调查方案中提到,2周内,在同一村庄,或在同一山坡、树林、茶园、景区等地劳动或旅游的人员中,出现2例及以上例,或在例的密切接触者中出现类似例,属于”聚集性例”。调查时应当注意调查感染来源。如怀疑有人传人可能时,应当评估人群感染及人传人的风险。出现聚集性例时,应当及时上报上级疾预防控制机构,并由省级及以上疾预防控制机构组织开展相关调查工作。

本文地址:http://www.bx9y.com/dujia/2022-05-30/595535.html

友情提示: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且不构成任何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如果读者发现稿件侵权、失实、错误等问题,可联系我们处理

健康快报
7*24小时快讯
健康图文排名

文章排行榜

  • 周排名
  • 月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