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感染蜱虫病去世引关注,小小蜱虫为何如此危险?

  • 2022-06-07 21:57:27   
  • 李明朝
  • 独家

  极目新闻记者 李曼英

  通讯员 邓国欢

  近日,河南信阳一位七旬老人因感染“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俗称“蜱虫”)去世,引发广泛关注。小小蜱虫为何能够引发如此严重的后果?6月7日,国家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医学中心、同济医院感染科马科副主任医师对此进行了权威解读。

  钻进皮肤的蜱虫

  据了解,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是一种由布尼亚毒引起的新发毒传染性疾,通过蜱虫叮咬传播给人类,其发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且没有针对该毒的特异性抗毒药物或有效的疫苗。2017年世界卫生组织将其与埃博拉、拉沙热等烈性传染一起列为优先关注的十大突发传染

  国家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医学中心、同济医院感染科马科副主任医师介绍,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以突发高热伴呼吸道或消化症状,重症或危重症患者可快速进展为呼吸衰竭、昏迷、全身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而危及生命,死率达30%。近年来,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在我国主要流行区的死率维持较高水平,尤其是并发神经系统症状的发热伴血小板综合征患者死率高达44.7%。

  近一年来,同济医院感染科ICU已经成功救治数十例危重症发热伴血小板综合征患者。马科表示,发热期是非常关键的治疗窗口,此时如情控制不佳,则可能因为毒载量持续升高、细胞因子风暴,继发严重免疫功能紊乱或噬血细胞综合症,并进展为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

  新型布尼亚毒感染后起急﹑进展迅速、死率高,逐渐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目前,由华中科技大学作为牵头单位,同济医院感染科宁琴教授为首席科学家的“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人畜共患烈性传染临床救治创新技术与防护规范研究”中就涉及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多项临床研究,包括发热伴血小板综合征临床特征、疾进展和转归规律、重症危重症的预警预测、临床救治新技术和新方案等。希望通过三年时间,总结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预警指标和临床特点,探索出有效的治疗方案,使得救治存活率至少提高15%以上。

健康小贴士

如何预防蜱虫叮咬?

  1、野外游玩时要尽量少去草丛浓密的森林野地,穿长衣长裤,不要将皮肤直接裸露在外。

  2、如需进入林区或野外工作,要戴上帽子,扎紧腰带、袖口、裤腿。

  3、野外游玩归来时要及时洗澡更衣,防止把蜱虫带回家。

  4、如果携带宠物外出踏青,回家后要仔细检查宠物体表是否有蜱虫附着。

被蜱虫叮咬后如何正确处理?

  1、切忌用手强拔虫体,以防蜱虫的口器折断在皮肤里被刺激分泌出更多携带原体的唾液,增加感染的可能性。

  2、可以用酒精或凡士林涂在蜱虫的身上,使蜱虫头部放松或死亡,再用尖头镊子取下蜱虫。

  3、取出蜱虫后,彻底清洁双手,同时对伤口进行消毒处理。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供图)

本文地址:http://www.bx9y.com/dujia/2022-06-07/597365.html

友情提示: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且不构成任何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如果读者发现稿件侵权、失实、错误等问题,可联系我们处理

健康快报
7*24小时快讯
健康图文排名

文章排行榜

  • 周排名
  • 月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