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多少度会得热射病?什么情况下会得热射病

  进入盛夏酷暑季节,7月13日上海徐汇区记录到自有气象记录以来40.9℃的历史最高气温记录,多地报道热射事件。

  一时间,气候高温、中暑和热射在社交媒体上刷屏。

  但是,网上有关这话题的概念却有些混乱。

  什么是中暑?

  “热射是严重中暑”,是一个“中西医结合”的混乱说法。

  中暑,是一个中医说法,最早可追溯到《黄帝内经》。

  《素问·热第三十一》中说, “凡伤寒而成温者,先夏至日者,为温,后夏至日者,为暑。”

  就是说,中暑(暑)是指夏至日以后所有发热性疾

  明代的《景岳全书》首次正式使用了“中暑”一词,称:

  “暑本夏月之热,有中暑而者,有因暑而致者”。

  就是说,“暑()”是夏月的发烧性疾。其中,“中暑而者”就是今天我们说的中暑,也叫“阳暑”;而“因暑而致者”则是指为了避暑采取的一些寒凉措施“失当”导致的疾。比如,因为穿得太少、晚上盖得太薄,吹风扇、吹空调而“感受风寒”,即夏天感冒;或者吃过于寒凉的东西导致的腹泻等,也叫“阴暑”。

  在医学教科书中,编者“借用”了中医“中暑”一词作为“热相关疾(Heat-related illness)”的中文翻译术语。

  第九版内科学教科书中,“中暑”就包括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这也就是热射是严重中暑说法的来源。

  然而,给出的“中暑”定义却似乎又仅指“热射”:

  中暑是指在暑热天气、湿度大及无风环境中,患者因体温调节功能障碍、汗腺功能衰竭和水电解质丧失过多而出现相关临床表现的疾

  为什么说,第九版内科学教科书中的这个“中暑”实际上是“热射”的定义呢?

  热相关疾

  国际主流医学界公认的热相关疾(Heat-related illness)的定义是,指人处在高温、或/和高湿环境,尤其是或/和从事剧烈运动,引起的散热障碍、水电解质代谢紊乱,最终可能发展为体温调节功能丧失而引发体温没有节制地升高的系列症候群;

  包括,或者分为,热疲劳、热晕厥、热痉挛、热衰竭、热射等几种状况。

  与上述热相关疾相比,国内的“中暑”定义没有涉及“散热障碍”,而是直接归咎于“体温调节功能障碍、汗腺功能衰竭和水电解质丧失过多”。

  而“体温调节功能障碍、汗腺功能衰竭”恰恰是热射的“独家”发机制,热射之前的几种热相关疾,关键的发机制只涉及“散热障碍、水电解质代谢紊乱”。

  热相关疾是如何发生的?

  热相关疾发生于人体散热障碍。

  我们知道,人作为恒温动物对热平衡的需求仅次于氧气。

  维持热平衡需要不断向环境散失由新陈代谢产生的热量。

  人体与环境之间的热交换途径包括:辐射、对流、传导和蒸发四种。

  当环境温度高于皮肤的平均温度32℃,尤其是在高湿环境下,由于人体与环境之间的不再存在温度梯度,辐射、对流和传导途径失效,也就是发生常规途径的散热障碍,只有蒸发,即出汗这一条途径可以有效散热。

  热射

  热射是热相关疾最严重和危急的状况,其发生是由于血液循环严重失代偿障碍,为了维持脑和心脏最基础的氧气供应,维持生命,不得不关闭出汗所需的皮肤血液循环,导致汗腺出汗功能丧失,人体唯一的散热途径失效,从而导致体温调节失控,体温就可以不受限制的任性升高。

  打个比方说,热射的发生就如同一只被熬干了水的水壶,温度不再受水沸点100℃的限制而任性升高一样。

  目前,国际上尚没有诊断热射的明确说的体温界限标准,有的说高于40℃,更多人接受高于40.5或40.6℃的说法。

  可见,直到热射阶段,汗腺出汗和体温调节功能才会衰竭。

  显而易见,国内教科书给出的“中暑”定义实际上是热射

  热射为什么会致命?

  这一点上,国内教科书上的说法明显落伍了:

  事实上,尽管高于42℃被认为是伤害性高温,但没有证据表明其伤害性可以导致细胞膜稳定性丧失,也不能导致酶变性,以及线粒体功能障碍。

  那么,体温过高是如何造成伤害的呢?

  2019年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的一篇综述对此有系统地阐述,目前认为主要通过两种机制:

  一种是全身炎症反应。

  尽管尚不明确具体的发生机制,热射相关的炎症反应类似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这也是“非典”(SARS)和危重症新冠的发生机制之一。

  由于热射的全身炎症反应在过高后的几个小时就能发生,鲜明不是经由免疫系统介导的,因而很有可能是高温激活伤害性触及感觉神经上的伤害性受体诱导的全身性神经源性炎症的结果。

  热射全身炎症反应还会导致白细胞和内皮细胞过度激活,从而导致临床状态迅速恶化,并发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多器官衰竭和死亡。

  因此,也有人认为,热射是“一种与全身性炎症反应相关的体温过高状况导致的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其中以脑功能障碍占主导地位。”

  另一种机制是,胃肠道屏障的破坏和内毒素血症。

  热射血液循环障碍导致的血液循环再分配造成肠道血流减少引起胃肠缺血,破坏胃肠道屏障的完整性,使得胃肠道内的毒素进入体内,从而发生内毒素血症——研究已知,这种机制也是致死性危重症新冠发生原因之一。

  综上所述,目前国内有关“中暑”和热射的说法混乱,极大地不利于可致死性热射的提前识别和预防。

  高温多少度会得热射

  对高温环境的适应不充分是热射的主要原因。在大气温度升高大于32°,湿度较大,大于60%以及无风的环境中,长时间工作或强体力劳动,又无充分的防暑降温措施的时候,缺乏对高热环境的适应者,容易发生热射

  它的易发因素包括:

  一,环境温度过高,人体由外界环境获取热量。

  二,人体产热增加,例如从事重体力劳动,发热,甲状腺功能亢进和应用某些药物。

  三,散热障碍,例如湿度较大,过度肥胖或者穿着透气不良的衣服等。

  四,汗腺功能障碍,见于系统硬化,广泛皮肤烧伤后瘢痕形成或者先天性汗腺缺乏症等患者。

  (就医网综合网络信息编辑整理)

本文地址:http://www.bx9y.com/dujia/2022-07-14/606960.html

友情提示: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且不构成任何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如果读者发现稿件侵权、失实、错误等问题,可联系我们处理

健康快报
7*24小时快讯
健康图文排名

文章排行榜

  • 周排名
  • 月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