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为了美容,究竟有多疯狂?

  • 2021-11-18 10:08:37   
  • 白如月
  • 美容

"如何变得更白?"是美容领域亘古不变的主题。通过口耳相传的闺中蜜聊和铺天盖地的广告话术,"白皙肌肤"被众多女性奉为美容要旨。即使她们清楚地知道,"白"无法改变自己毫无灵感的穿搭,也无法重塑早已成形的五官。但她们仍愿意不厌其烦地往脸上涂抹各种化学配方,只为有朝一日实现"一白遮百丑"的玄学理论。而在追求美白的道路上,人类早已行进了千年,并为此付出过许多惨烈的代价。

彼之砒霜,吾之美妆

在亚洲的审美文化中,“以白为美”的观念一直扎根在人们心中。在中国,有形容女性白肤的“粉白黛黑”,对男性则有《红楼梦》中描述宝玉出场的“面若中秋之月”。唐朝时期,女性为了达到美白效果,敷铅粉成为唐代妆容里的重要一环。这一化妆技术随着大唐的兴盛远渡重洋,传入了日本。日本女性需要在脸上敷浓厚的铅粉,遮盖掉本来的肤色,甚至需要将牙齿涂黑以衬托皮肤的雪白。

△ 日本女性传统妆容

无独有偶,西方人也曾对美白有着极致的追求。中世纪时,西方贵族酷爱白皙的肤色,不仅选用铅粉作为美白的工具,甚至将水银涂在脸上。除了这些涂涂抹抹的手段,疯狂的中世纪女人还发明了一些“物理手段”,或是用水蛭吸血,或是在指尖放血,希望以此达到面无血色的惨白效果。

过去人们之所以对美白如此狂热,并非单纯出于审美原因,而是为了以白肤凸显自己不需要在太阳下参与劳作的尊贵身份。在漫长的农业文明中,只有贵族才能避免在田野间曝晒,养尊处优地呆在房间里。那些不计后果的美白手段,与其说是为了变美,更多是出于对权力和财富的追捧,让女性们沦陷其中。

对白肤的变态追求延续到了18世纪。在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苍白、透明,是最理想的美。于是肺结核患者的外貌在当时的英国十分受欢迎。女性们不惜冒着失明的风险将柑橘汁、香水或是颠茄水滴进眼睛里,只为了打造一双水汪汪的眼睛。同时,为了追求苍白到透明的皮肤,那时的英国女人们经常小心翼翼地将含有大量铅的亮白色涂料涂在脸上,或服用填满了砷的白垩片,可以达到长期美白的目的。

△ 19世纪报纸上的砷片广告

但砷一种含有剧毒的物质,长期服用会上瘾,引发神经系统和肾脏衰竭,直至死亡。而长期使用铅白则会让人皮肤溃烂、牙齿受损,也会因此丧命。此外,用鸦片敷脸、使用可以美白的砒霜皂、服用砒霜粉,都是当时的美白产品。维多利亚时代的女人们在追求病态美的道路上无法停止,哪怕深知死亡的结局。

危险又复杂的美容手段使女性一度迷失,也让美容的意义远远超出了美的范围。毫无经济地位的女性们,只得借助外貌稳固自己的阶级地位。在美白的过程中,她们也忘了自己究竟是为了美,还是为了苍白所象征的特权。她们像一座艺术品,唯有将自己不断精致打磨,吸引目光,才能凸显自己的价值。

各出奇招的美容“杂”院

时间进入20世纪,工业革命让女性不必再做只能依附男性生存的金丝雀,而是可以进入社会工作,拥有经济独立的能力。白肤的尊贵意义,也随着工作场地从田间转移到工厂和办公室而瓦解。“白”不再是美容的终极目标,细腻光滑的肤质、容光焕发的气色等都被纳入了美容的范围。

女性经济能力的解放让美容需求大幅增加,使得20世纪的美容市场盈利十分可观。今天我们所熟知的美容品牌伊丽莎白·雅顿,于1910年在纽约第五大道开设了第一家美容院。1915年,波兰移民赫莲娜·鲁宾斯坦搬到了纽约,创立了同名化妆品品牌。就此,美国美容业迅速发展,到了20年代,美国已经有接近3万家美容院和超过10万名的美容业服务人员。为了发掘更多美容方式来满足不同的美容需求,美容市场上一度发明出许多神奇又复杂的工具。

△ 20世纪初期的美容橡胶面罩

石膏美容在当时十分受欢迎,最早是由法国一个美容公司开发出来的,直到今天一些日本美容院还在使用这种美容手段。通常是在面部戴上一个石膏面罩,主要的化学成分是无水硫酸钙,对有炎症和过敏症状的皮肤具有一定疗效。而且石膏遇水产热,可以让皮肤发热出汗,打开毛孔,可以帮助清洁面部肌肤。但戴上厚重的石膏面罩后,美容者根本没法做其他事,只能老老实实地坐在椅子上等待美容结束,十分不方便。

△ 石膏面罩

而且,20世纪不同时期还流行了许多奇奇怪怪的面膜。比如20年代的橡胶面膜,将药膏涂抹在橡胶面具里呆在脸上,以达到长时间敷药的效果;30年代的水果面膜,简单粗暴地将厚厚的柠檬切片敷在脸上,试图让脸部肌肤吸收水果的营养成分;40年代蜜丝佛陀开发的冰块面膜,叫做“宿醉天堂”,号称不花妆清醒脸部,深受好莱坞明星们的喜爱。甚至有些女性为了让自己显得有气色,还会戴上通过抽气降低气压的面罩,让自己的脸上出现自然的“高原红”。20世纪中期还出现了一些带电热功能的面膜机,加热头部和血液循环,打造出一个红扑扑的脸蛋,看起来容光焕发。

△ 可以制造面部高原红的低压面罩

在追求奇奇怪怪的美容目的的同时,人们在美白这件事上也没少下功夫。虽然不再使用含有剧毒的化学物品,但奇怪的美白方式层出不穷。有包裹住大半个身体的防晒斗篷,还有将全脸都包裹住的防晒面罩,就连墨镜也要加上一个鼻罩,防止鼻子被夏日的艳阳晒黑。

相比之前,美容开始向科学又安全的方式发展,但复杂的美容过程让女性不得不将大量时间耗费在美容院里。刚摆脱了生命危险的女性,又在追寻美的道路上,陷入了另一种困局。

解放身体,享受美丽

直到20世纪80年代,日本化妆品公司发明了无纺布面膜,才为女人们提供了自由美容的出口。将柔软的无纺布剪裁成面部形状,浸透化妆水后敷在脸上,成了现代贴片式面膜的先驱。

此后,面膜材质也在不断地探索更迭。早期的无纺布面膜虽然蓬松柔软,但布料厚重、透气性差,敷在脸上也不是很服帖。而后人们发现,更为轻薄的蚕丝面膜可以解决无纺布服贴度差的问题,以天然植物纤维制作的蚕丝面膜具有良好的弹力和韧性,既可以吸收大量精华液,也可以紧紧吸附在皮肤表面,敷膜时可以随意活动,不受困扰。

贴片式面膜解放了女性的身体,也让女性对美容保持着一颗平常心。美容不再是一个只能在美容院实现的隆重仪式,也不再只是专属于中产阶级的消费品,而是变成了普通人可以享受的生活方式。但是,如何让这种生活方式变得更加轻松便捷?对于这个问题,人们希望通过对美容技术的不断探索来做出更好的回答。

用生物质石墨烯制作的面膜纺布,或许是美容发展过程中一个很好的尝试。它含有的金属元素和金属炭化物可以持续产生负离子,有助于抗氧化、防衰老;它的低温远红外功能,可以加速皮肤表面温度升高,打开肌肤毛孔,促使面膜的营养成分渗入肌肤,增强对精华液的吸收。让美容变成一件更加轻松简单、事半功倍的事。

△ 自然堂小灯泡面膜使用了"双重黑科技"富勒烯和石墨烯膜布技术,让美容更享受。

发展到现在,面膜已经成为女性美容的必备环节,但多元化的现代生活为面膜赋予了更多意义。它不再只是精致生活的象征,还是快节奏生活的短暂放空,疲惫生活的安慰剂。下班回家后,躺在沙发上敷一片面膜,是对自己熬夜的交代;周末闲暇时,叫上朋友来到家里一起敷面膜、聊八卦,是让自己以更好状态面对新挑战的充电站;生活无聊时,打开B站,看局座张召忠和up主们一起用自然堂的小灯泡面膜点亮灯泡,也是一种不错的消遣。

△ 局座张召忠在B站直播间玩转自然堂小灯泡面膜

△ 局座演示自然堂小灯泡面膜的石墨烯膜布

在今天,敷面膜变成了一件越来越简单的事。人们也不再因美白产品的稀有,将美的认知局限在"白"这唯一标准上,而是能够以更多方式实现自己对于美的期待。美容也不再是权贵的专属和对爱美人士的束缚,而是随手可得的休闲状态。美容可能是一种社交方式,也可能是一次娱乐体验。只要你想去探索,总能在其中找到自己喜欢的生活。

(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

策划:三联.CREATIVE

监制:高效

微信编辑:赵姝萌、 武晓

设计排版:赵星宇、武晓

作者:费年

⊙文章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欢迎转发到朋友圈,转载请联系后台。

本文地址:http://www.bx9y.com/hangye/meirong/2021-11-18/556287.html

友情提示: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且不构成任何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如果读者发现稿件侵权、失实、错误等问题,可联系我们处理

健康快报
7*24小时快讯
健康图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