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思虑中医的本质(一)

  • 2021-12-03 09:04:43    网易
  • 小关
  • 热点

  最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中医的本质究竟是什么?

  为了表明与现代医学的区别,有些地方常会把中医称为“祖国医学”或者“传统医学”,但是总觉得失去了那么一点味道:因为中医里的“中”字不仅指代着我们民族本身,更多的还包含了我们自古以来对于“中和”的实践与追求。

  中医治病无论是调气血还是补阴阳,其实都是在追求恢复身体的平衡,都是在想方设法让身体回归应有的法度。所以这就是为什么唯有中医会在治病过程里强调“天人合一”的原因。

  讲中医绕不开的话题就是“阴阳”,无论是《黄帝内经》中说的“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的最佳生理状态,还是在病理状态表现出的“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阳胜则热,阴胜则寒”,核心都在于强调两者的中和与否。

  所以中医的调治之法就在于补偏救弊,调理阴阳,执中致和。

  无论是中药、针法,还是艾灸,都不仅仅是针对表现出来的症状死板的治疗,而是在全面的调整我们体内的阴阳气血,让它恢复中和。

  同时,中不仅仅指最终的阴阳中和,也蕴含了一定的“中庸之道”。

  阴阳的关系也不是绝对的对立制约,两者也有相互转化,互根互用的一面。太极阴阳鱼的图案最能够表现这种动态平衡又不断转化的状态:“孤阴不生,孤阳不长”,阴阳都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相互交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同时,“重阳必阴,重阴必阳”在阴逐渐变盛之后,必定会转化成阳,反之亦然,正如昼夜更替,永不停歇。

  所以,张景岳才说“善补阴者,必阴中求阳;善补阳者,必阳中求阴”,意思是治疗阴虚的时候,在一众滋阴药里可以适当加入补阳的药,促进阴阳源源不断的化生。

  这也引申出一个很重要的观点——身体阴阳偏盛是没有绝对,至少在我看来是如此。我们人体的气血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时时刻刻处在运动之中,正如阴阳也无时无刻不在相互转化。

  我们常说“阳损及阴”、“阴损及阳”,气机的不断变幻也注定了我们治疗不能一味墨守成规地认死理,而是应该更加灵巧、多样。就像前面提到的“阴中求阳”、“阳中求阴”,我们要调动身体自己的气机,它自然就会完成阴阳的转化平衡,用自己的力量重新走向中和。

本文地址:http://www.bx9y.com/hangye/redian/2021-12-03/559643.html

友情提示: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且不构成任何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如果读者发现稿件侵权、失实、错误等问题,可联系我们处理

健康快报
7*24小时快讯
健康图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