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慢性病防治有成效 识别干预亟待加强

  • 2022-06-22 10:40:06    人民网
  • 陈更
  • 热点

慢性综合防控是疾预防控制工作的重点。国家卫生健康委近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显示,我国已建成全球最大疾健康危险因素监测网络,重大慢性过早死亡率从2015年的18.5%下降至2021年的15.3%……我国慢性防治稳步推进。与此同时,慢性增长和蔓延势头不容小觑,识别干预亟待加强。

我国慢性防治稳步推进有成效

慢性非传染性疾又称慢性,是指情持续时间长、发展缓慢的疾。慢性分为4个主要类型:心脑血管、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和糖尿

“慢性是影响我国人民群众健康的主要疾。过去十年,我国累计建成488个国家级慢性综合防控示范区。”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副局长吴良有说,在慢性的早防早筛早诊早治方面,依托国家重大公共卫生项目,目前我国每年向400多万高发地区居民提供癌症、心脑血管等早期筛查干预惠民服务。

世界卫生组织将发生在30到70岁的死亡定义为“过早死亡”,因慢性导致的过早死亡率水平是评价一个国家和地区慢性预防控制水平的重要指标。统计数据显示,我国重大慢性过早死亡率从2015年的18.5%下降至2021年的15.3%,下降超3个百分点,降幅达17.3%,年均降幅接近全球平均降幅的3倍。

慢性增长和蔓延势头不容小觑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饮食结构发生变化,慢性由于其发率、死亡率高,知晓率、控制率低和疾经济负担重等特点,已成为威胁我国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

《全国第六次卫生服务统计调查专题报告》显示,心脑血管、糖尿和癌症等重大慢性占我国疾经济负担超90%,我国55岁至64岁人群慢性率达48.4%,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发率达62.3%。

随着慢性患者的基数不断扩大,我国因慢性死亡比例也有所增加。《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状况报告(2020年)》显示,2019年我国因慢性导致的死亡占总死亡88.5%,与2015年相比有所上升。慢性防控工作仍面临较大挑战。

提升慢性识别干预 突出“防”字

《“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提出,“强化慢性综合防控和伤害预防干预”“提高心脑血管、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糖尿等重大慢性综合防治能力”“推进‘三高’(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共管”等,在国家战略层面为慢性防控做出指引。目前,我国已将实施慢性综合防控战略纳入《“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降低重大慢性过早死亡率”。

中国医学科学肿瘤医院有关专家表示,推动预防关口前移,能够大大减少慢性的发生和发展。既从源头上控制重大疾,做到使人民更健康,又令医疗卫生服务更从容有效,是最经济、有效的健康策略。

慢性可防可控,加强慢性防治是个人、家庭、社会、政府共同的责任。面对防治慢性的挑战,需要发动全社会的力量,加强慢性识别干预,尽快扭转慢性高发态势,推进实现全民健康

国家卫生健康委有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国家卫生健康委将以推进“健康中国行动”为重点,持续坚持预防为主的卫生健康工作方针,突出“防”字,强化政府、社会和个人责任,积极有效应对当前突出的慢性问题。

本文地址:http://www.bx9y.com/hangye/redian/2022-06-22/601230.html

友情提示: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且不构成任何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如果读者发现稿件侵权、失实、错误等问题,可联系我们处理

健康快报
7*24小时快讯
健康图文排名

文章排行榜

  • 周排名
  • 月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