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饭时喝水会稀释胃液?有关孩子喝水的5个误区

  • 2022-09-06 10:40:06    人民网
  • 陈更
  • 热点

  喝水,一个简单的事情,其实也包含很多的学问,大家每天都会喝水,但是对喝水的学问了解多少呢?尤其有小孩的家庭,家长们则更在意孩子的喝水健康问题,担心孩子喝不够水、喝不对水,有很多顾虑。开学了,投入学习和校园生活的孩子们更应该注重饮水习惯的培养,下面跟大家讲讲儿童饮水的那些典型误区。

  误区一:

  吃饭时喝水会稀释胃液

  有许多家长习惯在孩子吃饭时同时配一杯水,方便食物下咽。网上一直有说法认为吃饭时喝水不健康,会稀释胃液影响孩子的消化吸收功能。

  事实上,食物本身就含有大量水分,如蔬菜瓜果中的水分含量超过80%,所以即使不喝水,吃饭的时候也是有水分进入胃肠道的,跟是否喝水关系不大。

  另外,有研究发现,吃饭时适量喝水对胃液的浓度、成分或pH值都不会有显著影响,不会影响儿童对食物的消化吸收。

  误区二:

  喝啥水都行

  一瓶含糖饮料中含糖20-50克。过量饮用含糖饮料能够增加龋齿和慢性如肥胖、Ⅱ型糖尿等一系列疾的风险,对健康不利。

  建议少喝或不喝含糖饮料,慎重选择饮水类型,首选白开水。另外,经常喝含糖饮料还会让孩子形成对糖的嗜爱。家长要避免在家中给孩子准备含糖饮料,并通过言传身教让孩子认识到含糖饮料的危害,减少和避免喝含糖饮料。

  误区三:

  渴了再喝水

  实际上,感觉口渴已经是身体明显缺水的信号,不应该感到渴了才喝水。缺水对身体有很多影响,当机体的体液丢失量约为体重的1%时,在出现口渴感觉的同时,机体的血浆渗透压升高,且身体活动的能力也受到影响。

  当体液丢失量达到2%-4%时,机体在感到口渴的同时,已经处于脱水的状态。尿液会减少,尿液颜色已经不是正常的略带黄色透明或白色,而是呈现深黄色,尿比重也会增高,这个时候,工作能力和认知能力会有所降低。

  而体液丢失量达到4%-8%时,机体除了极度口渴的感觉外,已经处于中度脱水的状态,另外还会皮肤干燥且失去弹性、口舌干裂、声音嘶哑、心率较快、还会变得烦躁不安。

  再严重了还会导致血压下降,甚至危及生命。

  有的孩子在学校一天都想不起来喝一口水,这就是饮水习惯没有建立好。不要等到口渴的时候才喝水,提醒各位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要有意识引导孩子建立主动饮水的习惯,提醒孩子即使在学校学习或社交时再忙碌,也不能忘记喝水,每次饮水也应该在200毫升左右。

  误区四:

  早起一杯淡盐水

  在夜间长时间睡眠时,身体会通过呼吸、隐性出汗和尿液分泌在不知不觉中丢失一些水分。

  尽管在起床时,你并没有觉得口渴,但实际上体内仍然会因水分的丢失而导致血液黏稠,因此,早晨空腹的时候可以喝水,有助于降低血液黏度,增加循环血容量,但不应该喝淡盐水。

  加上我国居民每天盐摄入量为10.5克左右,其实已经超标,因此不该再从水中加盐。

  另外,有些家长习惯在孩子起床的时候就喂一杯水,这个习惯也是不妥当的。建议应该在孩子刷完牙之后,清理好口腔细菌,然后再喝水,并且不要喝冷水。晨起喝冷水会刺激胃肠道,尤其是对肠胃相对敏感的孩子来说,冷水会导致胃肠道黏膜收缩,有可能引起腹痛等症状

  误区五:

  给孩子喝水越多越好

  虽然说要鼓励孩子建立主动饮水的习惯,但是水喝多了也是对身体有危害的,孩子的饮水量要掌握一个度。水摄入量超过了脏排出能力(0.7-1.0升/小时)可引起急性水中毒,水中毒可导致低钠血症。

  而水中毒则会因脑细胞肿胀、脑组织水肿、颅内压增高而引起头痛、恶心、呕吐、记忆力减退,重者可发生渐进性精神迟钝,恍惚、昏迷、惊厥等,严重者可引起死亡。

  文/张娜(马博士健康团)

本文地址:http://www.bx9y.com/hangye/redian/2022-09-06/615291.html

友情提示: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且不构成任何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如果读者发现稿件侵权、失实、错误等问题,可联系我们处理

健康快报
7*24小时快讯
健康图文排名

文章排行榜

  • 周排名
  • 月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