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樱:大医精诚 岐黄路上永攀登

  • 2022-09-17 10:40:03    人民网
  • 陈更
  • 热点

河南中医药大学儿科医学院院长、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医院院长丁樱。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供图

她年逾70,从医53年,始终坚守在临床一线……她就是河南中医药大学儿科医学院院长、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医院院长丁樱。今年,丁樱荣获我国中医药领域最高荣誉,入选第四届国医大师。

20世纪60年代末,丁樱短期从事西医并初涉中医,后入学中医院校,致力于中医儿科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以半个世纪的坚守,诠释着“大医精诚”的内涵。

心系患 仁心仁术

每天清晨,丁樱便早早地来到医院,为一天的出诊、查房提前准备。8时不到,来自全国各地的患儿和家长已在丁樱的诊室外等候。随着助理把厚厚一摞历放到桌前,丁樱开始了一天的忙碌。

丁樱的人里,患过敏性紫癜、紫癜性炎的孩子特别多。一旦得了这类,患儿的饮食、活动都要格外小心,家长有问不完的问题。丁樱总是耐心地给家长解释患儿在生活和就诊中的注意事项,又用一口“软糯”的普通话与孩子们沟通。在“丁奶奶”这里,中医别有一番柔软的力量。

这些年,丁樱的号越来越多,却越看越慢。丁樱接诊的多是风湿免疫性的疑难杂症,看本来就快不了,再加上患儿程长、花费高,更需要和家长们多沟通。她常对学生说:“人千里迢迢来看,要想得多些、叮嘱得细些。两三分钟、两三句话就打发走,会伤了人的心。”

细致的问诊节奏,让丁樱在疑难疾专家门诊一坐就到中午,错过“饭点儿”是常态。丁樱常说,“一顿饭不吃没什么,一个患者可不能错过。”

作为医生,丁樱坚持“简、便、廉、验”的临诊原则。熟悉她的“老号”都知道,丁樱开方有个原则,能用一味药绝不用两味药;疗效一样,能用便宜药就不用贵的药,尽可能减轻人的经济负担。

“看是个良心活儿,要有医术,更要有医德。”丁樱说。

肩负使命 永攀高峰

1999年,丁樱临危受命,担任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现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主任。当时的儿科,科室发展举步维艰,人才流失严重,逐渐成为医院的“弱势”科室。

“我们看十个‘小人’的收入相当于其他科室看一个成年人的,儿科医生干得很苦,信心也不足,很多医生后来干脆直接转行。”丁樱回忆说。

丁樱通过反复研究、学习,分析儿科的严峻形势和管理上缺失的问题,大胆提出“三级学科专业分化”的理念,聚焦小儿、肺、脑方向,发展小儿风湿免疫、神经内科、遗传代谢、生长发育等相关专业。

同时,在医院的全力扶持下,扩大儿科的空间规模,优化诊疗配置,改善就医环境,发展优势种,研制院内制剂,打造中医药疗法核心竞争力。

经过不懈努力,丁樱所带领的儿科从只有25张床、床位占用率不足50%,发展成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成为全国第一个中医儿科医院

如今,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医院的年门诊量达60余万人次,开展的中医特色诊疗技术达40余项,开设了9个独立专业区、21个亚专业,床数量达639张,是国内唯一拥有小儿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实验室、全国中医儿科疑难疾会诊中心的单位,为中医科学的发展与创新作出了重要贡献。

潜心学术 服务临床

丁樱对青年医师提出要求:不仅要会看、看好,更要善于总结和发现,把个人的经验上升到学术总结。

上世纪80年代,丁樱深研中医药治疗儿童风湿,创新性提出儿童“本虚标实”与“扶正祛邪,序贯辨治”理论,该理论纳入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儿科规划研究生及本科教材,沿用至今。她开创性提出儿童紫癜性炎的中医阶梯诊疗方案,在全国广泛推广应用;她拓新内经“有故无殒”学术观点,率先把雷公藤引入儿科临床,提出相关临床使用方案和使用剂量,证实其疗效及安全性。

丁樱坚持科研来源于临床、服务于临床,先后主持课题28项,其中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课题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获省(部)级、市(厅)级成果奖22项;出版学术著作33部,其中主编国家规划教材3部;主持制定优势种行业标准、诊疗指南8项。研制多种院内中药制剂,临床广泛应用30余年,并在基层医院广泛使用。

传承精华 守正创新

从医53年来,丁樱既是医者,又是师者。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才是春。“就像打仗一样,一个人再有能耐,就算是神枪手,也只能打很少一部分敌人。”丁樱说,中医学的传承创新发展,需要团队的力量。

多年来,丁樱培养了百余名硕士、博士、博士后及师承医师。他们大多数已成为国内外高校、医院或基层单位的学术和技术骨干。他们像一颗颗火种,把丁樱的学术思想、医德医风传递到更宽广的领域,服务于更多的百姓。

“我得让更多年轻人从‘承者’变成‘传者’。”现在,一有机会,丁樱就送年轻医生去进修。稍有空闲,她就奔波在基层带教、学术交流的路上,足迹遍布新疆、宁夏、四川等全国各地,对当地医院转变观念、更新理念、加强学科建设、培养团队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中西医结合是中医发展的必由之路,我是这条路的亲历者,同时也是受益者。”丁樱说,我们将继续努力把中医药理论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让我们的儿童不得、少得,得后好得快、负担小,更好地彰显我国中医药特色优势。

相关阅读:

郭卫:无影灯下闯“禁区”

朱明军:在继承中推动中医药创新发展

李六亿:守护生命的“感控人”

本文地址:http://www.bx9y.com/hangye/redian/2022-09-17/617403.html

友情提示: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且不构成任何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如果读者发现稿件侵权、失实、错误等问题,可联系我们处理

健康快报
7*24小时快讯
健康图文排名

文章排行榜

  • 周排名
  • 月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