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生命的长度可视化 “生死课”就该这样上

  • 2023-04-05 10:40:08    人民网
  • 陈更
  • 热点

  又是一年清明节日。在这个缅怀先人、寄托哀思的日子前后,很多地方和学校都会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引导学生们孝敬长辈、珍惜当下、珍爱生命、慎终追远。近日,浙江宁波市第十五中学实验校区的一堂生命教育课上,老师潘扬飞让学生们以可视化的形式将生命的长度呈现在了一张纸上,生命之短、流逝之快在看似单薄的纸上表现得淋漓尽致。(4月4日《现代金报》)

  课堂伊始,潘扬飞给学生们放了一段视频,镜头里扫过了从咿呀学语的1岁婴儿到白发苍苍的100岁老人,百年光阴浓缩在了短短的两分钟里,学生们的表情从轻松到凝重。潘扬飞给每个学生发了一张有900个格子的A4纸,每个格子代表一个月的时间,“过一个月,就涂一个格子。请把自己已经过完的人生在纸上涂画出来。”“接下来,请用另一种颜色的彩笔,涂上父母已过完的人生。”潘老师又下了一道指令。学生们和刚才一样,先计算格数。不过,相比刚才涂自己的人生,这次涂色,大部分学生的速度缓慢了不少。

  生命教育乃是一种全人教育,它涵盖了人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过程和这一过程中所涉及的各个方面,既关乎人的生存与生活,也关乎人的成长与发展,更关乎人的本性与价值。因此,在青少年学生中开展生命教育很有必要。实际上,自从2010年生命教育成为国家教育发展战略决策以来,各地学校都要结合季节变化,或利用清明节这个缅怀先人、寄托哀思的日子,在学生中开展各种形式的生命教育,但像宁波市的一些学校,在开展生命教育时,不仅直面死亡话题,并且让生命长度可视化,还是让人感到耳目一新。

  或许有人认为,青少年学生的人生刚刚起步,将一个人的百年光阴浓缩在短短的两分钟视频里,并让学生们以可视化的形式将生命的长度呈现在一张纸上,对青少年来说,未免显得有点“残忍”。按照咱们中国人的传统习惯,死亡属于忌讳的话题,公开讨论这个问题,会让人感到不舒服、不吉利,更何况在青少年学生中开展这个话题。

  尽管就整个人类历史而言,人生是一条生生不息的河流,但就个体的生命来说,生命是短暂而脆弱的。不论你是荣华富贵,还是穷困潦倒,生命的起点与终点不过是咫尺之间。有道是:人生苦短,转眼就是百年。生命的长短不过是一道简单的相对论命题。由此,让生命长度可视化显然既符合生命这道简单的命题,也是生命教育的一次生动实践。

  更何况,让生命长度可视化,站在施教者角度,主要是想通过这样的一种方式让学生有一种“倒计时”的紧迫感,而从实际教学效果来看,也让受教者感触颇深、收获颇多。上完课后,大家都发现了,人生的900个格子,能陪伴父母的时间其实真的不多。看着刚涂完的纸,同学们大多表情沉重,沉默不语,也有学生表示,要多珍惜和父母相处的时光。“不光是今天,以后每天放学回家都要拥抱父母。”说明这样的教学也在一定程度上启示学生珍爱生命,珍惜时光。

  有人提出“生死课”,是通过洞晓生死而渗透人生的目的、意义和价值,是超越生死而更珍惜当下的现实生活,使人生既超然物外又入乎其中,既隐于市又飞升到八极之外,既脚踏实地又仰望星空。说到底,是追求一种不为功名利禄所羁绊的人生境界。而要想达到此境界,各种教育自然是责无旁贷,尤其是担负学校基础教育重任的教师更是重任在肩。

分享:

本文地址:http://www.bx9y.com/hangye/redian/2023-04-05/666755.html

友情提示: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且不构成任何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如果读者发现稿件侵权、失实、错误等问题,可联系我们处理

健康快报
7*24小时快讯
健康图文排名

文章排行榜

  • 周排名
  • 月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