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养结合 呵护老年人幸福

  • 2021-10-26 10:00:35   
  • 白如月
  • 养老

大渡口区跃进村街道养老服务中心,护士为老人量血压。记者 张莎 摄/视觉重庆

随着人体器官功能衰退和免疫力逐年下降,人老病多,是很自然的事情。调查表明,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平均患有3.5种慢性疾病。

该如何助医?在传统养老模式中,“看病的地方养不了老,养老的地方看不了病”。为改变这种现状,重庆加大力度统筹医疗资源,推进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

目前,全市建有医养结合机构171家、床位4.88万张,逐步形成并完善了“医中有养、养中有医、医养协作、居家医养”等相对成熟的服务模式。

医中有养

医院设立托老科让老人入院养老

10月20日上午8点多,沙坪坝区中西医结合医院托老科按例迎来医生查房。

“咳嗽好些没?还有哪里不舒服?”查房的是该院呼吸科医生邹华兰、心内科医生顾学林。

“好多了,就是觉得胸还有些闷,你再帮我听听。”近来气温骤降,86岁刘剑秋的咽炎犯了,咳得厉害。

邹华兰用听诊器听了听老人的肺部,又问了好几个问题,然后为老人调整了医嘱,换了一种咽炎药,并叮嘱老人多穿点衣服,饮食清淡一点。

“你说没问题我就放心了。”老人笑呵呵地回应道。由于都是老熟人了,刘剑秋很听邹医生的话。

上午10点左右,护士又来为刘剑秋测量血压,“维持得还可以,不要偷嘴哟。”护士不忘叮嘱老人。

这些都是入住该院托老科享受的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记者看到,托老科设立在医院住院部16楼,老人们住的房间门口挂着寿苑、安苑、顺苑、吉苑等标牌。

“我们是由医护人员为老人提供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沙坪坝区中西医结合医院院长杨强说,在入院前,其会对老人进行全面的健康评估并制定相应的健康干预方案,让老人能享受专业的医疗健康服务。在托老科,每天会有2次查房,并安排医生24小时值班;对肢体有缺陷的老人,制定不同的康复方案;托老科还定期举办健康讲座和文体活动,请院内的营养师为老人们订制营养膳食等。

一旦老人犯病,可以直接转门诊进行专科治疗,需要住院的则进入对应科室进行治疗。如果病情较危重,医院会请医联体上级医院进行会诊或直接转院治疗。

“住在医院,肯定放心得多。”陈琳的女儿远在上海,让她最放心的就是有医护人员负责母亲的健康,即使生病也能得到及时、专业的治疗。

据杨强介绍,目前该托老科已入住60多名老人,根据老人不同的身体健康状况,收费在3000—5000元/月不等。

据了解,我市目前已有86家医疗机构采取“医中有养”模式,举办养老机构或增加养老服务职能,重点为“失能、失智”或“半失能”老人提供康复护理等医养结合服务。

养中有医

养老床位呼叫 隔壁护士站响应

“我有点头晕,麻烦你们来量量血压。”10月20日中午,住在大渡口区跃进村街道养老服务中心2楼的戴有贵按下了床头的呼叫器,同一栋楼里另一条走廊上的跃进村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士站立马响应。

2分钟后,护士李成玲带着血压器走进房间。“血压147、77,稍有点偏高,今天吃药没有?”见戴有贵点头,她表示再观察观察,半小时以后复测,如仍未降低,就请医生调整用药。

养老床位呼叫为何能接入到护士站?原来,跃进村街道养老服务中心由重钢总医院、青鸟颐居养老服务有限公司合作经营,双方考察地盘时,发现跃进村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闲置空房,决定租用下来打造养老服务中心,就近“蹭一蹭”正规医疗资源。

借助这一先天优势,养老服务中心自去年12月正式运营以来,已入住20余位老人。

70多岁的戴有贵就是从其他养老机构转过来的半失能老人。他因脑卒中瘫痪,过去在其他机构的护理员只能提供翻身擦背喂饭等生活护理,“现在因为背靠医院,重钢总医院康复科医生每天都会到我房间做康复治疗。我来时需要坐轮椅,现在能扶着栏杆走路了。”老人说。

重钢总医院社区事业部主任刘红介绍,跃进村街道是大渡口区老年人最集中的街道,老龄化近30%。因为有医护人员驻场,除入住老人外,许多社区老人也把养老服务中心作为他们接受免费体检、获取健康知识的场所。

位于经纬大道的重庆宏善康乐源康养中心是我市医养结合试点单位,于2018年5月在中心内开办了医养结合配套一级中医院——宏善中医院,为中心及周围社区老人提供基础医疗服务。

作为第一批入住中心的老人,84岁的史焕莹亲身感受了医养结合带来的变化。

年老体弱的史焕莹患有严重的“高心病”(高血压、心脏病)和糖尿病。在宏善中医院开设之前,儿子每周要来中心为她注射胰岛素;身体不舒服时,家人还要陪她前往重医附二院或格林医院治疗,“每次折腾下来,一家人都精疲力尽。看着儿女为我的病忙碌奔波,我心里实在过意不去。”史焕莹说,新型的医养结合养老模式为老年人带来了生活上的便利,再不用像之前那样,一有小毛病就往外面医院跑了。

据了解,我市有85家养老机构采取“养中有医”模式,或开设康复医院、护理院等医疗机构,或内部设置诊所、卫生所、护理站,或由医疗机构提供嵌入式医疗卫生服务等,重点为“半失能”和自理老年人提供养老照护等医养结合服务。

同时,我市还倡导“医养协作”模式,引导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签订合作协议1761对,开辟双向转介绿色通道,并为入住养老机构的老年人提供定期体检、上门巡诊、医疗护理、健康教育、健康管理、养生保健等服务。

居家医养

家庭医生、流动健康车让“家门口”养老更温馨

10月19日上午,家住九龙坡区石桥铺街道白鹤社区的马荣清迎来了他的家庭医生。

“你看,下着雨还麻烦你跑一趟。”马荣清赶紧将石桥铺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生李杨迎进屋,又给李杨倒上一杯热水。

“马老师,不要客气,我不喝水,来,让我看看你的喉咙。”由于马荣清行动不便,所以李杨便上门来给他看看。

“喉咙可能有点发炎,最近是不是受凉感冒了?”李杨边问边给老人测血压。李杨是马荣清的家庭医生,所以对老人患的基础疾病很了解。

“你先吃点清咽利喉的药,我看看你有哪些药。”李杨为老人“敲定”药品后,又不忘叮嘱马荣清:“你先吃两天,不行再给我打电话。”

据了解,按照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协议,李杨一年会上门做4次随访,平时老人有啥不舒服也可以直接联系李杨。

在渝北区双龙湖街道,一辆流动健康服务车将“助医”延伸到最后100米,3个多月已为近万人次老年人服务,深受老年群体欢迎。

双龙湖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双龙湖地处渝北老旧城区,面积22.5平方公里,下辖18个社区,常住人口10.7万余人,其中60岁以上的人口2.49万。“这部分数目庞大的老年人是健康体检重点人群,但老人去一次医院却往往累得不轻。所以,我们主动把健康送到他们身边。”今年7月,街道采购的流动健康服务车正式投用,每个工作日不停歇开进社区、院坝、小区、公园,为周边居民服务。

近日,流动健康服务车开进凯歌路社区,在双龙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务人员引导下,老年人依次排队。记者见到,服务车内配置了心电图、B超、快速抽血检测等设备。车上,穿着白大褂的医生一边看着手中仪器的数值,一边暖心地向老人作出提醒。

73岁的周庆厚大爷候在车旁,手里拿着化验单,等着医生给自己“把脉问诊”。他告诉记者:“过去跑一趟医院,来回路程1小时,遇上看病的人多,排队又是1小时。挂号、检查、拿药、治疗,有时两天都办不完。”

而现在,周庆厚下楼就能搞定常规体检,于是,排斥进医院的他也习惯了和老伴一起下楼、上车、做体检,把身体保养得好好的,享受更有质量的老年生活。

记者了解到,我市“居家医养”模式依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等,目前已为305.3万名65岁以上老年人开展了免费体检和健康管理,组建了8455个家庭医生团队重点为老年人等特殊群体提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重庆老龄化呈现五大特点

人口老龄化是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达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重庆于1994年进入老龄化社会,目前呈现五大特点。一是程度“深”,全市60岁以上常住老年人701.04万人,占总人口的21.87%,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17个百分点,排名全国第五。65岁以上常住人口547.36万人,占比17.08%,排名全国第二。二是增速“快”,年均增长超21万。三是差异“大”,主城都市区、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60岁及以上常住老年人口分别占64.20%、27.29%、8.51%。四是负担“重”,老年抚养比从2016年的17.67%上升到2020年的23.92%。五是失能“多”,我市失能老年人约占老年总人口的7.74%,约有54万人。

记者 李珩 张莎

本文地址:http://www.bx9y.com/hangye/yanglao/2021-10-26/549789.html

友情提示: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且不构成任何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如果读者发现稿件侵权、失实、错误等问题,可联系我们处理

健康快报
7*24小时快讯
健康图文排名

文章排行榜

  • 周排名
  • 月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