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医疗,不是谁想做就能做

  • 2021-09-06 13:29:24    网易
  • 小关
  • 知识

曾几何时,医疗被誉为“日不落”产业,当房地产、金融、互联网等一干产业纷纷从波峰跌落,医疗被当作避险和保值增值的首选成了众企众人追捧的香饽饽,多金的机构及个人或并购、或参股、或新建,纷纷进军医疗行业

大家的想法倒是出奇的一致,一是医疗属于“刚需”,中国的人口基数就是最大的支撑;二是医疗的供给相对不足(全民皆知难、看嘛);三是医疗行业相对稳定,抗风险能力较强;四是存量的医疗机构看上去都还过得不错。

俗话说得好:出来混,迟早要还的,只是没想到还得这么快。这才短短几个寒暑过去,医疗的“小阳春”就遭遇了“倒春寒”,关门大吉者有之,挥泪甩卖者有之,资产重组者有之,水深火热,哀鸿一片,甚至出现了“倒闭潮”的说法。

大家还是太轻敌了,太大意了,太自信了。


 

中国的人口确实是医疗行业的“红利”,但支付能力不足或支付意愿不足也是不争的事实,尤其是部分国人的健康观也是脑回路新奇,买车、买房当然是自己掏钱的,但看是一定要走医保报销的,如果不能用医保,那这就宁愿“养”着。

难、看贵其实也是似是而非的命题,基本上国人愿意看的总是可以看得上,只是一些TOP级专家可能预约时间长一点、一些TOP级医院可能住院排队久一点而已。一多看(去不同的医院看不同的专家)其实造成了医疗资源的巨大浪费,另一方面也反证了看不是传说中的那么难。

贵也是相对于人们的收入水平和支付能力而言的,毕竟群众的人均收入还比较低,而医疗又不像其他服务或产品可以延迟满足或者买不起干脆就放弃。

医疗抗风险能力强也是表面现象,深究起来医疗是典型的三高行业,高门槛、高技术、高风险。

高门槛除了准入限制和严格审批以外,还有重资产投入和“船大难掉头”。

高技术对专业团队的依赖极强,而目前真正能够自由流动或愿意自由流动的专业人才非常匮乏,所以那些重金投资的医疗机构可能强在硬件,弱在人才,故而不能赢在当下。

高风险是医疗行业的固有特征之一,人命关天的事情,如履薄冰,如临深渊,但医学仍然是“不完善的科学”,医生毕竟是“不完美的人类”,所以医疗风险一直如影随形。


 

曾经被认为是稳定的医疗行业因为医保政策、采购政策、准入政策、监管政策等的常变常新而不确定性陡增。

医疗机构的公共关系维护也是其他行业难以望其项背的,几乎与政府的大部分组成部门都要打交道并接受其督导、考核和监查,还有一些非政府组织如学会、协会等的常态化“指导”。

医院是一个小社会,工种齐全,日常运营管理成本不是一般制造业或服务业可以“攀比”的,尤其是民营医院的税务、房屋租金或折旧、市场开发费用是比公立医院大大增加的成本支出。

曾经大部分医疗机构度过了一段“美好而难忘的”时光,但那是在行业管理粗犷、医保资金充足、市场竞争不足的前提下发生的,加上大部分公立医疗机构尚有部分政府投入(虽然金额不足其总收入的10%,但这部分是纯收入的增加,纯的)。

还有很多医院是通过财务规划、延迟支付供应商货款“借鸡生蛋”来维持现金流。那些曾经活得滋润的医院是赶上了“天时地利”的好风口,不想飞都难。

但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风口过去,终于知道鹰与猪的不同。

未来医疗,不是谁想做就能做,请有心入行者三思而后行。

 

  • 要有差异化的技术
  • 要有品牌化的服务
  • 要有竞争力的口碑
  • 要有可信赖的医护技术团队
  • 要有专业化的运营管理
  • 要有认同与忠诚的患者群

本文地址:http://www.bx9y.com/hangye/zhishi/2021-09-06/528021.html

友情提示: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且不构成任何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如果读者发现稿件侵权、失实、错误等问题,可联系我们处理

健康快报
7*24小时快讯
健康图文排名

文章排行榜

  • 周排名
  • 月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