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靶向药的8大误区,服药之前你都了解了吗?

  • 2021-09-10 09:15:06    网易
  • 小关
  • 知识

  厚朴方舟团队编辑

  近年来,靶向药物以其抗肿瘤治疗中神奇的起效速度、精准的定点打击和方便的给药途径在肿瘤治疗上应用越来越广泛,然而,很多患者对其认识仍较模糊,也存在很多误区。今天,就带大家认识一下靶向药的几个常见误区。

  误区一:靶向治疗能取代传统化疗

  靶向药物作为一种全新的治疗手段,虽然给肿瘤治疗带来了新希望,但并不能替代传统的手术和放化疗。

  因为肿瘤的发生、发展是多靶点、多通道形成的,靶向治疗一定要选择合适的“靶”才有疗效,然而,目前发现的靶点、靶标只有寥寥数个,能否在个体患者身上找到合适的靶点,是因人而异的,因此,不能简单的认为靶向药物可以取代传统化疗药物。例如在肺癌中,如果检测的基因型合适,那么单一的靶向药物治疗就可以,而消化肿瘤当中,例如肠癌或是胃癌,目前还是化疗和靶向治疗联合才具有临床意义。

  误区二:耐药后,再无法用原来的药

  不是的,有些停药一段时间后可再服用,因肿瘤细胞又对靶向药敏感了。

  其实多年前,一些医生就有产生类似肿瘤细胞“复敏”的想法。他们认为,一些肿瘤在接受靶向药物治疗时,因为“异质性”的关系,出现部分耐药的肿瘤细胞,导致肿瘤再次生长。其实,其中一部分肿瘤依旧是对靶向药有效的。

  所以有临床经验的专家提出针对耐药后的三种不同选择:方案一是改为化疗,化疗后复查,如果肿瘤有增殖, 再添加原来的靶向药物,可望再次缓解;方案二是,直接停用靶向药物,休息一段时间,再使用靶向药物;方案三是,在原靶向药物基础上添加化疗药物,联合控制肿瘤生长。

  误区三:中药可以延缓靶向药的耐药时间

  并无明确依据。

  目前临床上有一个共识,即使用中药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轻靶向治疗的副作用,比如腹泻、乏力等等,通过改善癌症患者的生存质量来延长生存时间。但对于中药是否能延缓靶向药物耐药,临床中还没有明确的依据,对于这方面的临床研究也不多,因此在选择中药前希望肿瘤患者及家属不要轻易听信民间的传闻,也不要照搬友的口碑宣传,应在医生建议下谨慎用药。

  误区四:一代药耐药后,先用二代药、再用三代药

  很多患者认为,二代靶向药,就应该在一代靶向药耐药后再使用,等二代药耐药后再使用三代药。

  这种观点是不对的。

  比如同样针对EGFR敏感突变靶点的一代药、二代药,就有作用区分。一代靶向药耐药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出现了T790M突变,这是二代药解决不了的。

  因此,二代药并不能作为一代药耐药后的治疗方案,而应根据耐药后的再次基因检测,来选择合适的靶向药物,而针对T790M突变靶点的药物目前有三代靶向药泰瑞沙和阿美替尼。

  误区五:靶向药副作用减少就是耐药了

  不可一概而论。

  副作用和靶向药是否有效没有确定的关系,当然它也不能成为判断耐药的依据。

  临床上,绝大部分患者,有副作用出现时,药物疗效也很不错。但有一些服用靶向药的患者在服药以后没有任何副作用,但是药物治疗效果也出奇地好;而有些患者在服用靶向药后出现很严重的皮疹,或者一天腹泻很多次,几乎脱水,但是药物却没有效果。

  如何判断靶向药耐药?

  常用的临床评估方法是CT、MRI和骨ECT等影像学检测方法,当然患者本人的主观感受也较重要,可以通过症状相关性的检查来进行疗效评估。

  患者出现耐药的趋势后,可以分为有症状和无症状进展方式,快速进展和缓慢进展方式。耐药后,可以“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毕竟耐药后还有很多治疗方式。

  误区六:吃原料药性价比更高

  原料药不能直接服用,更不能代替原研正版药服用,也不能二者掺着吃。

  原料药是用于药品制造中一种主要活性成分,但是药品的制作工艺还需要经过复杂的制备过程以及人体实验的验证,才能明确药物进入人体代谢后是否能够达到有效浓度和可耐受的毒性。

  靶向药起作用时长与药物在体内的血药浓度和药物代谢有很大关系。正版原研药能保证患者服用过后,在恰当的时间内崩解,正确的速度溶出,患者获得恰当的吸收率,治疗效果最大化。原料药粉就不一样了,它在体内的吸收、转运、代谢和排泄都和正版药完全不同,不但会导致血药浓度不稳定而影响治疗效果,甚至会产生严重的副作用,

  由此可见服用原料药难确保药物达到有效的血药浓度进而影响疗效,而且无法控制药物毒性,盲目服用不但影响疗效还有很大的安全风险。

  误区七:靶向联合效果一定更好

  任何两种药物同时应用,都有可能岀现药物之间相互作用,特别是毒性的叠加有可能危及生命。所以目前临床应用的不同组合方案都是得到临床剂量递増试验验证的,组合方案的适应人群、耐受剂量及毒性都得到临床认可,才能组成合适的联合方案。

  例如,虽然免疫治疗风头正盛,但是对于靶向治疗有效的驱动基因阳性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联合免疫治疗不但对疗效无益还会造成安全性风险!

  因此,联合用药一定要遵循指南,不能想当然认为1+1>2,临床上出现过不少癌症患者盲目使用靶向药的情况,不仅对情无益,还有可能加速癌细胞扩散,服用前一定要尊重指南及专业建议。

  误区八:靶向药盲吃更省钱

  日常就诊中,医生们经常会碰到有患者提出想“盲吃”靶向药的情况。有时是因为患者无法再次耐受穿刺活检,有时是因为患者觉得基因检测花钱“不值”,不如把钱用在治疗上,那么不做基因检测可取吗?

  事实上,基因检测的作用,在于寻找可用于治疗的靶点。试想,没找到“敌军靶子”,就发射“导弹”,你放心么?更何况这个阵地还是自己的身体。

  靶点选择正确与否,直接决定了治疗是否有效。不经筛选而使用靶向药物,平均有效率仅为30%-40%。因此,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严格规定,医生开具靶向药物处方前必须为患者做基因检测。

  正确认识靶向药,逃离误区,避免“踩雷”,才能最大程度上延缓耐药的到来。另外,战术上要重视,心态上要放松,放松心态对疾的控制非常重要。

本文地址:http://www.bx9y.com/hangye/zhishi/2021-09-10/528933.html

友情提示: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且不构成任何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如果读者发现稿件侵权、失实、错误等问题,可联系我们处理

健康快报
7*24小时快讯
健康图文排名

文章排行榜

  • 周排名
  • 月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