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大夫和你谈谈中医对血瘀和血瘀证的认识和治疗
- 2021-11-18 15:44:39 网易
- 知识
中国传统医药学注重整体观念,更重视机体气、血、津液等的正常运行。认为气停滞不行则为气滞,津液停滞不行为痰湿,血停滞不行则为血瘀,内至脏腑,外达筋骨皮肉,均是如此。
血是流动的液体物质,由气的推动,在气血相辅相成的正常情况下,周流不息,濡养全身。血在体内沿一定的运行途径循行,即“循经而行”,既不会越轨而出,也不会停蓄瘀塞。
一旦机体发生病变,血流壅滞,则积而成瘀,所谓“瘀”,《说文解字》释义“瘀,积血也”,《中国医学大辞典》谓“瘀,血之停蓄者,即蓄血”。
淤血与血瘀
血瘀是指体内血液停积而形成的病理产物,包括体内瘀积的离经之血(内出血,如内脏破裂的出血、外伤引发的皮下出血等),以及因血液运行不畅,停滞于经脉或脏腑组织内的血液。
瘀血既是疾病过程中形成的病理产物,在中医文献中,瘀血又称“恶血”“衃血”“蓄血”“败血”“污血”等。“瘀血”与“血瘀”的概念不同:凡是离经之血,尚未排出体外而凝滞于体内,则为瘀血。瘀血是继发于某病变的病理产物。
凡是停积、循行迟缓,失去正常循行流速、流量之血,即为血瘀。血瘀是指血液运行不畅或血液瘀滞不通的病理状态(血液的利用率下降),其概念属于病机学的内容。张仲景继承了内经学说,首先提出了“瘀血”的病名,开辟了“瘀血证”的范例。
在《金匮·血痹虚劳脉证篇》及《伤寒论》中又提出了“干血症”“蓄血证”“热入血室”等各种瘀血类型,并制定“当下之”的治疗原则。至此,大大丰富了瘀血的辨证内容,对瘀血证的证治及其性质相近似的各种演变的认识也逐渐日趋充实,对后世医家有很大的启发作用。
血瘀证
血瘀证是与瘀血或血瘀有关联的一组症状的集合。即由瘀血内阻,血行不畅,局部出现青紫肿块、疼痛拒按,或心、肝、脑等主要脏器瘀血阻络,功能障碍;或腹内肿块;或体表出现紫暗肿块、皮下出血,舌紫暗,舌下静脉怒张,脉弦涩等。
血瘀证,也称瘀血证,一般认为血瘀是因,瘀血是果,但在疾病诊疗过程中因果关系很难分得十分清楚。临床上所认为的血瘀证,通常是指因气虚、气滞、寒凝、火热等原因,导致血瘀而血行不畅,也有因外伤或各类急、慢性病引致出血未能及时消散而引起瘀血。
为了准确了解瘀血的发病阶段,常将瘀血分为急瘀和慢瘀两类。目前,大家认为高黏血症或高凝血功能状态,应归属前瘀血状态。
由于瘀血阻遏的部位不同,血瘀证又有阻于经脉、肢体、脏腑、皮表等不同部位和病种之分。但作为中医学特有的血瘀证概念,主要是指血脉瘀滞不畅。其临床表现包括唇、舌、爪甲紫暗或有瘀点瘀斑,疼痛而有定处尤其为刺痛者,出现肿块、出血、肌肤甲错及脉涩等特征。
由于瘀阻部位的不同,症状可以各异,如胸闷心痛——瘀阻在心、咯血胸痛―瘀阻在肺、呕血便血——瘀阻在胃肠、胁下痞块——瘀阻在肝等。通常临床上多见者为有不同兼证的血瘀证,如气虚血瘀证、气滞血瘀证等。
古代名医对血瘀的认识和治疗
东汉时期,张仲景在辨证治疗血瘀证方面所立的十余首方剂中,充分反映了其对血瘀辨证论治思维。在他所运用的活血化瘀方剂中,瘀血汤、鳖甲煎丸、桃核承气汤、桂枝茯苓丸等,较多地选用虫类药,将血瘀证与“血热相结”“干血痨”及妊娠瘀血和闭经等相联系,进一步提高了对血瘀证的认识。
隋唐时代,在《诸病源候论》千金方》及《外台秘要》等著作中已有相当篇幅论述了活血化瘀证候及方剂。延胡索、乳香、没药等药,丰富了活血化瘀药的品种。《新修本草》在前人活血化瘀药物基础上,增加了血竭、金元时期的朱丹溪在郁证的证治中提出,血郁证就是血瘀证的症型。
明清时期,张景岳等多位著名医家对血瘀证均有证治经验记载、清代叶天士提出通络学说。清代王清任著《医林改错》,对血瘀证的证治进行了长篇阐述,对血瘀证证候变化多样性的认识更加丰富和完备。
强调治病要诀在于明气血,气有虚实,血有亏瘀,创立的各种活血化瘀方剂至今仍有实用价值,其中通窍活血汤、血府逐瘀汤、膈下逐瘀汤、少腹逐瘀汤、身痛逐瘀汤为后世广泛应用。继王氏之后,唐宗海的《血证论》对血瘀证的理论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在证候的辨证认识方面又增添了新的方法和内容,就血瘀证的治疔思路强调“消瘀”的重要性。
写在最后
近代在中西医结合的长河中,运用现代科学知识整理、研究中医学,对血瘀理论的探研,尤其是活血化瘀法的机制及其运用,有着显著的发展。
在传承中不断创新,目前已广泛运用于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网状内皮系统、血液系统和胶原性疾病等方面,外科的急腹症,皮肤病,妇产科的痛经、宫外孕、功能性子宫出血、产后腹痛,骨伤科的骨折、扭伤、血肿等绝大部分都与血瘀因素有关,适用于化瘀治法。
本文地址:http://www.bx9y.com/hangye/zhishi/2021-11-18/556346.html
友情提示: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且不构成任何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如果读者发现稿件侵权、失实、错误等问题,可联系我们处理
- 上一篇:身体虚弱,阳气不足,阴寒内盛,遗泄不止型ED,中医该如何调理?
- 下一篇:返回列表
- 郝大夫和你谈谈中医对血瘀和血瘀证的认识和治疗2021-11-18 15:44:39
- 身体虚弱,阳气不足,阴寒内盛,遗泄不止型ED,中医该如何调理?2021-11-18 15:44:16
- 黄连的临床配伍应用2021-11-18 15:41:37
- 中医治病有绝招2021-11-18 15:40:19
- 86岁老中医直言:我用黄芪救了无数个肿瘤患者2021-11-18 15:39:35
-
《热点聚焦》医疗机构内新冠病毒感染防控有了新要求
2021-09-15
-
浙大一院2021年中秋节、国庆节放假及工作安排
2021-09-12
-
名医风采 美立方颌面国际专家团,轮廓改造天团
2021-08-23 11:48:32
-
12333异地就医备案 您关心的都在这里
2021-09-07 10:40:49
-
开封市妇产医院支援杞县平城乡核酸检测工作
2021-08-13 10:47:52
-
安徽智飞新冠疫苗为什么停了 原因有3点
2021-08-20 18:00:39
-
沈阳普瑞眼科医院怎么样?助力大学生摘镜开启高清视界
2021-09-06 18:15: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