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中医医论集萃(续集)

  • 2021-11-05 10:47:59    网易
  • 小关
  • 中医

  杨伯雅:凡诊病,必先辨阴阳,只要阴阳分清,病无遁形。景岳说凡诊病施治,必先审阴阳,乃为医道之纲领。阴阳无謬,治焉有差?临医虽繁而我之所短也,此就事实方面而改造国医使臻于科学之途,为国医学院当先确定之办法者一也,即阴阳而已。

  萧龙友:余于医道并无发明,仍用四诊之法治群病,无论男妇老幼皆然。至眼如何望,耳鼻如何闻,指如何切,依据病情结合理性感性而作判断。辨人皮肉之色,闻人口鼻之气与声,切人左右手之脉,以别其异同。但此三项皆属于医之一方面,唯问乃能关于病人,故余诊病,问最留意。反复询究,每能使病者尽吐其情。盖五方之风气不同,天之寒暑湿燥不定,地之肥瘠高下燥湿有别,秉赋强弱习惯各殊,而病之新旧浅深隐显变化,又各人一状。切脉乃诊断方法之一,若舍其它方法而不顾,一凭于脉或仗切脉为期人之计,皆为识者所不取。

  夫辨清病以后,立法选方。易曰:精义入神,以致用也。不得其精,焉能入神?有方无约,即无神也,故曰神与弗居。方中药物的加减则是针对具体症候。如徐灵胎所说,辨病立方而无加减是有方而无药;堆砌药物合而成方,全无方法主次,是有药无方。喻氏谓,约方,犹约囊也,囊满弗约,则输泄。方成弗约,则神与弗居。业医者当约治 病之方,而约之以求精也。四诊之中,尤以问诊为最要和最难,亦为老于医道者最为重视。大凡为患者感受最主要的痛苦或最明显的症状或体征,也就是本次就诊最主要的原因及持续时间。问诊有三大特点:巧问广问细问。

  夏应堂:用药难,识病理难;单从表面或片面去辨证,定容易发生错误,深入细致的寻找重点,探得骊龙领下珠,则胸有成竹,病无遁形。有板方,无板病。病情既有不同,体质亦自各异,拿一张成方原封不动去治病,很少对头的,并且既要看到病又要看到病人的体质和生活习惯;另一方面,每一样药有它的特点及缺点,既要看到利的一面也要看到弊的一面。

  朱南山:夫治妇科者,大纲有四,一调气血,二疏肝气,三健脾气,四补肾气。妇人病治,在于首重藏气。病患虽多,不外气机失调也。

  赵文魁:凡病皆根于内而形诸外,症或有不可凭者,而脉必无假而诊知其本。浮中按沉诊脉法,尤多心得。凡温热病,莫不有内热久郁,复感温邪,内外合邪,故为高热,甚或神昏。虽然高热如炙,且不可因之而专进寒凉,因寒则涩而不流,温则消而去之。过用寒凉,每致冰伏其邪,增重其邪,愈使热邪难出而有遏邪入营血之虞。

  韩一斋:夫治病者,应首重视肝郁,无治虚损血证或呕吐,治必先重升降补泻。总以稳妥轻灵为要务,切不可急速求功,用药过猛,顾此失彼反而有害。

  包识生:伤寒用药,虽取材于本经,然间亦有所未录者,且其性格又自成一家,治病效能往往与本经药性不符,个药经配成方剂,施之于病,效捷如影响,其份量更神妙不可思议。伤寒一百十三方,杂病论一百四十三方统称之为经方,乃仲景所著,为方书之鼻祖,功效奇著,炯非后人所作时方可与此论。药味之增减,分量之轻重,差之毫厘,失之千里,诚神乎其神也。后世方书,多不注分量者,医生临证处方,亦任意填写,药肆售药,更轻重不符,呜呼!草菅人命,谁之过欤?吾中医药之退化,有江河日下之势者,未始非若辈有以至之也!伤寒诸方与杂病有异,杂病见病治病,用甘草者不多;伤寒则有阴阳变化,多有甘草加入者。

  患家乃三十岁壮年人,身体强壮之人会患阳痿,不是纵欲太过,就是情志的障碍。治疗这个病,只适宜疏肝解郁,不能使用补法。等到阳气舒畅,阳痿就必然自除了。选用小柴胡汤四逆散的合方,就是疏通气机,开泻阳郁。阳经的枢机,在于少阳;阴经的枢机在于少阴。小柴胡汤能够解除少阳的枢机而利其气;四逆散可以通畅少阴的枢机以达其阳。两方合用使枢机一开,阳气伸,火气达,如此阳痿应手而愈。例方:强壮舌苔白厚胸胁苦满口苦心烦手足冰冷心情抑郁,即用上方。

  陈鼎三:耳闻不如目见,目见不如足贱。伤寒杂病论虽精,但病无定体,千状万态,各依情势而定,不可按图索骥。世上哪有照着书本条文去害病的道理?

  杨鹤龄:病有经络,药亦有经络,某药专入某经或兼入某经,果识之真而用之当,自尔百发百中;倘辨之不明,焉能凿柄相投?以寒治热,人所共知也,然肝经之热和肺经之热不同,苟执治肺之寒品,以治肝经之热,难期收效,概可想见,故看病需分经,用药尤需分经,尚能判定确是某经之病,即用某经之药,收益自宏,得心应手,全在此处。

  卢朋著:凡医,不求有利,先求无弊;不求有功,先求无过。弊与过甚多,而偏之为害实甚。学子,行医时要切记:庻人命不等于草菅,斯民可登于仁寿矣。

  黄元御被誉为一代宗师,奉黄帝岐伯扁鹊仲景四人为医门四圣。

  赵熙:上古疗疾,始而祈祷,而祝由而针砭,至神农尝百草乃有药物,故内经以针灸一道,治疾病较捷,非深明十二经脉之流注标本经络,何能知气之升降出入,合天地之化育,运行不息哉?

  冉雪峰:名不可假,名之不正,事何以成?余读《伤寒论》,当先求气所以命名伤寒之意,不审其论之何以名伤寒,无怪人之不善用伤寒方也。书名伤寒是伤太阳寒水的经气;证名伤寒,是伤阴淫寒疾的寒邪。盖太阳为寒水之经,主周身皮毛,为人体最外一层,凡邪外犯,无论风寒燥湿暑从皮毛入,伤人最外一层,都是伤寒,所以谓之伤寒有五。《伤寒论》伤寒二字也是各种病邪从皮毛入,先犯最外一层的义旨,太阳篇曰中风曰伤寒曰温病,均冠以太阳病三字。痉湿暍篇曰中湿曰中暍,亦均以太阳并三做字,这就是将五种伤寒赤裸裸写出的铁证。恽铁樵:察外形以知内变,从现象以求本质。从病形测病能,即内经精义所在。正常生理现象有生理的形能,患病后则有病理的形能,内部看不到的病理活动是病能,外部表现出来的临床证象是病形,从病形推测病能即是内经的形能说。

  张简斋:人以胃气为本,胃者水谷之海,得谷者昌,失谷者亡胃以通和为贵,病治必明升降开合,方为上工。四字气血痰郁,杂病只求之。气用四君子,血用四物,痰用二陈,郁用越鞠丸,参差用,可各尽其妙。二陈汤为底,中病即止,过剂伤正。二陈汤化裁用治杂病:湿痰加平胃散,热痰加胆星瓜蒌,寒痰加干姜细辛,风痰加天麻僵虫,食痰加莱菔子麦芽,郁痰加香附郁金,痰流经络之瘰疬痰核加海藻昆布牡蛎。现代本方常用于治疗气管炎胃炎美尼氏病神经性呕吐等。张简斋生平深研究王肯堂的《证治准绳》。亲撰:不谏往者追来者,尽其当然听自然。

  谢利恒:脾胃为后天之本。盖饮食入胃,运化水谷之精华而输布于五脏六腑皮毛经络,为正气之主,脾胃之气伤诸病之所由生。故醒脾开胃理气宣化是尚。脾胃为后天之本,水谷之海,五脏六腑非脾胃之气不能滋;气血津液非脾胃之气不能化生。故东垣奉脾胃为气血阴阳五脏之根蒂,立斋尊胃为五脏之本源。人身之根蒂而元气虽然秉受于先天,由先天之肾精所化生,潜藏于肾,但依后天脾胃精气的滋养才能发挥作用,而二者之间,脾胃的功能是至关重要,起决定作用。

  王仲奇:阴阳五行,参伍错综,迭相为用。气有偏胜,故理有扶抑。酌盈济虚,扶抑之举。如治郁证,清阳失旋,干纲不振,痰气抑郁作崇,当振其干纲,药用苦辛滑润宣通以升清阳,降浊阴,利枢机,饮賊群小之痰气不攻自解。治胃病用瓜蒌薤白半夏汤合左金丸,药乃各有功能,可以变易血气以除病,此药之力也。

  施金墨:治疑难大症,必须集中优势病力,一鼓作气,始能奏效,因循应付,非医德也。证治以阴阳为总纲,表里虚实寒热气血为八纲。不可执一药以论方,不可执一方以论病,不可循一家之好而有失,不可肆一派之专一致误。

  汪逢春:诊疾论病,宜循规前哲,而应乎气候方土体质,诚所谓法古而不泥于古者也。每有奇变百出之病,他医束手,临之自若,手挥目送,条理井然。

  祝味菊:人之病,病理不出五阶段,气足则抗能旺盛,阳和则抗力滋生。

  孔伯华:医之治病,首先在于认证;将证认清,治之则如同启锁,一推即开,治以保护元气为主。认证之法,先辨阴阳以求其本,并本既明,虚实寒热则迎刃而解。辩证论治,全凭纲要。纲者两纲,曰阴阳,要者六要,曰表里虚实寒热,徐灵胎言之甚详,亦即景岳之所谓两纲六变者也。疾病千变万化,但总不外乎阴阳,故医者临证,必须先审阴阳,因为病因证乃与药各有阴阳。阴阳即明怡自无讹。其间且有错综现象,阴中有阳,阳中有阴,二者相间,彼此多少,疑似之间,更须明辨。天下有此一病而治此则效,治彼则不效且不惟无效二反而有大害者,何也?则以病同而人异也。夫七情六淫之感不殊而受感之人各殊或气机有强弱,质性又阴阳,生长有南北,性情有刚柔,筋骨有坚脆,肢体有劳逸,年力有老少,奉养有膏粱藜藿之殊,心境有忧劳和乐之别。更加天时有寒暖之不同,受病有深浅之各异,一概施治则病情虽中而于仁之气体炯乎相反,则利害亦相反矣。故医者必细审其人之种种不同而后轻重缓急,大小先后之因之而定。

  随翰英:夫治小儿,脾胃壮实,四肢安宁,脾胃虚弱,百病蜂起,故调理脾胃,医中王道。小儿乃幼芽,稚阴稚阳,夫百病者,以胃气为本,先天强者不可恃,先天弱者勿庸忧。

本文地址:http://www.bx9y.com/hangye/zhongyi/2021-11-05/553527.html

友情提示: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且不构成任何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如果读者发现稿件侵权、失实、错误等问题,可联系我们处理

健康快报
7*24小时快讯
健康图文排名

文章排行榜

  • 周排名
  • 月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