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家发现新冠致病机制

  • 2021-09-29 14:00:07    腾讯健康
  • 陈更
  • 健康

目前,国内外已有数款预防新冠的疫苗获批上市,但新冠肺炎的治疗依然缺乏安全有效的药品。随着新冠变异毒株不断涌现,探索不同病毒株共同的致病机制对新冠治疗至关重要。

9月28日,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联合复旦大学生命医学研究院召开一场研讨会,介绍新冠防治新策略的最新进展和研究成果。

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于文强教授在会上透露最新研究发现:新冠致病的机制被找到,罪魁祸首或为HIS基因序列(Human Identical Sequence)。

与此同时,于文强教授团队进一步证实透明质酸是新冠致病的共同物质基础和治疗新靶点,以透明质酸为靶点,抑制其合成可以成为新冠治疗的新策略。

●南方日报记者 刘珊

新冠致病“罪魁祸首”或为HIS基因序列

早在去年疫情初期,于文强教授团队便投入到新冠病毒快速检测和致病机制攻关研究当中,通过解析新冠肺炎特殊临床和病理改变分子机制,试图寻找到有效的防治方案。

“我们在此次研究中发现,新冠病毒基因组与人类基因组之间存在5段完全相同的基因序列,长度为24~27nt,即HIS。”于文强教授告诉记者,HIS能靶向激活人体中肺、血管等非免疫细胞中与炎症相关的基因。

“携带HIS基因序列的新冠病毒进入人体后,与人类基因中的HIS基因序列产生共同作用,这可能是引起炎症因子风暴的重要原因,免疫系统产生过度反应,从而导致了新冠重症。”于文强认为,这就意味着新冠致病的罪魁祸首很可能是HIS基因序列。

于文强教授介绍,已经找到新冠肺炎患者的致病机制,如果对它进行干预,使得在新冠感染后只出现发热、乏力等轻度症状,而不出现炎症因子风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等严重症状,新冠治疗将变得像普通感冒一样。

据了解,在过去近10年里,于文强教授团队致力于核酸激活研究,发现了一类在细胞核内发挥独特激活作用的NamiRNA(Nuclear Activating mi RNA),打破了传统miRNA抑制理论经典,创造性地提出NamiRNA―增强子―基因激活理论,这为新冠致病新机制的研究和发现打下了基础。

透明质酸将成新冠治疗新靶点

于文强教授团队经过进一步研究发现,新冠患者血浆中透明质酸指标的升高,与体内淋巴细胞降低以及肺部毛玻璃病变等临床症状密切相关。而HIS基因序列能够激活透明质酸的合成酶,引起透明质酸增加。(透明质酸又名玻尿酸,是一种酸性粘多糖,分为大分子和小分子,小分子是重要的炎性介质。)

“通过动物实验发现,单用透明质酸处理就能引起小鼠肺部毛玻璃病变。”由此,于文强教授团队进一步证实,透明质酸是新冠致病的物质基础和治疗新靶点。

“我们研究出以透明质酸为靶点,抑制其合成来治疗新冠的新策略。”于文强表示,目前已经找到一种较好的透明质酸合成抑制剂,在国内已上市的对应药物为治疗胆囊炎的口服处方药“羟甲香豆素”。

据悉,于文强教授团队与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卢洪洲教授团队合作,对130例新冠肺炎患者开展临床试验。

初步研究结果显示,羟甲香豆素能促进新冠患者体内淋巴细胞恢复,同时改善患者肺部的毛玻璃病变情况,有效消除新冠患者肺部损伤,显著降低了患者的重症率。

“这项研究找到了新冠的发病机制,进而明确了要怎么去治疗新冠患者,幸运的是,还找到了一种有效、安全的用药。”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院长卢洪洲表示,羟甲香豆素作为一种长期使用的处方药,它的含毒量很小,安全性已得到证明。

研发新药有望降低新冠高危人群病死率

鉴于国内新冠患者数量较少的情况,该团队联合多家机构,将在玻利维亚、厄瓜多尔等南美国家开展相关临床试验。

“目前,羟甲香豆素在新冠治疗及阻断重症发展中的作用仍待进一步研究。”据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院长卢洪洲介绍,医院与于文强团队、南方科技大学糖生物学王鹏团队正在申请新课题,将从细胞水平、动物模型和临床试验三个层面入手,深入研究羟甲香豆素对不同新冠变异株的作用及分子机制。

“我们期待研发出新药,通过抑制新冠患者体内的透明质酸合成,降低新冠高危人群的病死率,将新冠的治疗过程变成像治疗普通感冒一样。”卢洪洲表示。

记者了解到,卢洪洲此前担任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党委书记、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院长助理,今年8月已被引进到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担任院长一职。卢洪洲长期致力于感染性疾病的诊治与发病机制研究,也是国家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成员。

本文地址:http://www.bx9y.com/jiankang/2021-09-29/531190.html

友情提示: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且不构成任何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如果读者发现稿件侵权、失实、错误等问题,可联系我们处理

健康快报
7*24小时快讯
健康图文排名

文章排行榜

  • 周排名
  • 月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