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可“逆转”!22名医敲定新治疗方案今在穗发布

  • 2021-10-30 20:00:03    腾讯健康
  • 陈更
  • 健康

2型糖尿病患者能实现病情“逆转”,长期不打针不服药,血糖也能控制在合理水平?

10月30日,由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李延兵教授牵头,来自16家国内顶尖医院的22名知名内分泌专家共同敲定的我国首部《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逆转2型糖尿病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在广州正式发布,对这一问题给出了肯定的答案。

该《共识》已在2021年10月期的《中华糖尿病杂志》发表,将对我国糖尿病临床治疗起到指引、规范、提升的作用,从而让糖尿病患者真正受益。

实现“逆转”不是梦,临床诊疗待规范

根据《共识》,我国糖尿病患病率已达到11.2%,其中2型糖尿病(T2DM)患者超过90%,整体糖尿病人群的血糖控制达标率尚不足50%。有研究显示,2型糖尿病患者,在诊断后1年内,如未进行强化血糖控制,即使后续血糖改善,5~10年后大血管及微血管并发症的风险仍将提高。

近年来大量证据显示,经过早期积极的干预,相当一部分的2型糖尿病存在可逆性。糖尿病逆转的重要意义在于早期逆转病情才可能最大程度地减少高血糖暴露时间,进而减少与之相关的远期慢性并发症风险。对于新诊断或病程较短的2型糖尿病患者,逆转治疗可望让患者脱离口服降糖药等治疗措施,即获得无药缓解。

糖尿病“逆转”,本质上是患者β细胞功能和胰岛素敏感性的恢复,表现出来的就是缓解状态,也就是在降糖治疗强度下调后,仍能在一段时间内持续维持血糖良好控制的状态。

实现“逆转”的患者,可以不打针、不吃药,或者将控糖药量大幅降低,血糖依旧可以控制在合理水平。

目前,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SIIT)、生活方式减重和代谢手术是2型糖尿病逆转治疗的主要治疗方式。其中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被系统引入2型糖尿病管理已将近20年,2013年开始被我国指南及专家共识推荐作为显著高血糖的规范干预手段之一。然而,由于缺乏指导性的指南,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的临床实践水平参差不齐,患者的临床疗效和获益也难以得到充分的保证。

住院治疗1-2个月 一年缓解率达到50%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李延兵教授介绍,该院团队采用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已经有二十多年的临床诊治经验,此次牵头组织专家对当前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逆转2型糖尿病的临床和基础研究证据进行汇总分析和系统梳理,结合临床实践经验对该治疗模式的一些关键问题进行解答并给出推荐意见。

《共识》推荐,对符合条件的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或原治疗方案无法使血糖达标的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短期胰岛素强化逆转治疗;短期胰岛素强化逆转治疗期间,应以血糖正常化为目标;强化治疗的疗程为血糖达标后至少2周;强化治疗后应结合现有的临床证据进行疗效预判,进而制定个体化后续管理方案。

李延兵指出,对于新诊断以及病程短的患者,采用住院1-2个月的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后,1年临床缓解率达到50%;对于病程5-15年的患者,1年临床缓解率只有20%;而病程16年以上的患者,很难完全缓解。

但是,即便一部分病人强化治疗无法完全缓解,也能从中获得一定的益处,比如能有效控制高血糖,从而使后续的治疗简化,服用降糖药的数量大大减少等等。

研究表明,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 2年缓解率约为40%,5年缓解率达到25%,部分患者可望获得更长期的血糖缓解。据中山一院内分泌科刘烈华副教授介绍,在中山一院进行过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的患者多达1000多例,一位2型糖尿病患者经治疗后,血糖缓解期已持续14年。

提醒:逆转、缓解不等于治愈,复发要时时警惕

糖尿病实现“逆转”、获得缓解的患者,并不意味着“治愈”糖尿病。

李延兵教授强调,即使达到无药缓解,仍需按照现行的指南进行持续的生活方式管理,并定期进行监测以尽早发现和干预高血糖。

已采用SIIT实现缓解的患者,如不注意进行生活方式管理,也会出现血糖升高的情况,通过及时加强生活方式干预,以及短时间服用一些药物,还可以回到无药缓解状态。但如果没有及时采取“止损”措施,血糖继续飙高,则需要再次采取强化治疗。

问: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SIIT)逆转治疗2型糖尿病(T2DM),适用于哪些人群?

李延兵:1.新诊断的T2DM患者,HbA1c≥9.0%或空腹血糖≥11.1 mmol/L,或伴有明显高血糖症状时可启用SIIT治疗。

2.新诊断的T2DM患者,HbA1c为7.5%~8.9%或空腹血糖为8.0~11.0 mmol/L,可谨慎实施SIIT治疗。

3.具有一定病程,联合口服降糖药或起始胰岛素治疗3个月以上、HbA1c≥7.5%的T2DM患者,如病程

问:哪些人群不宜进行SIIT治疗?

刘烈华:根据《共识》,以下人群不宜进行SIIT治疗:

1.诊断为非T2DM;

2.年龄≥70岁或预期寿命

3.低血糖风险高;

4.确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

5.伴有严重慢性并发症或全身性疾病的T2DM患者。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任珊珊 通讯员:梁嘉韵、彭福祥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张影

本文地址:http://www.bx9y.com/jiankang/2021-10-30/552288.html

友情提示: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且不构成任何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如果读者发现稿件侵权、失实、错误等问题,可联系我们处理

健康快报
7*24小时快讯
健康图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