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丨政策驱动、创新为王,国产创新药发展进入快车道
- 2021-11-03 12:00:06 腾讯健康
- 健康
资料图片
今年,我国创新药获批数量又刷新纪录。新京报记者依据丁香园Insight数据库统计,截至10月21日,共有26个国产1类创新药获批上市,这一数字已经超过了2020年全年(20个),我国创新药上市正驶入快车道。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CDE)副主任周思源近日公开表示,我国创新药已经开始量变过程,药审中心要从仿制药的审评向药物创新审评转换,坚持以患者为中心,以临床价值为导向鼓励药物创新和发展。
政策引导与支持 国产创新药上市数量逐年递增
在我国药品审评审批制度改革前,圈内曾有种说法,所有国内药企一年的研发经费,都赶不上一家跨国制药巨头的年度研发经费。这说明当时我国在医药这类高科技产业上缺乏国际竞争力,制约着中国医药产业本质基础的提升。但近几年来,政策刺激下资本涌入,国内创新药企业融资加速,政策顶层设计推动着行业从重销售到重研发,从重仿制药到重创新药的历程,进入创新为王的时代。
2015年,中国药审改革正式启动,清除药品审评审批积压问题的同时,也为创新药上市提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加快药物审评审批,鼓励创新研发。2016年2月26日,原国家食药监总局发布《总局关于解决药品注册申请积压实行优先审评审批的意见》,明确对具有明显临床价值、防治重大疾病且具有明显临床优势的药品实施优先审评审批。
2020年7月起,新《药品注册管理办法》正式实施,为新药上市提供了附条件批准、突破治疗、优先审评、特别审评四个加快上市的通道。CDE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8月底,已将67件突破性治疗药物申请(共计54个品种)纳入突破性治疗药物程序;55件(33个品种)注册申请附条件批准上市;经特别审批程序批准上市4个新冠疫苗。
瑞基仑赛、纬迪西妥单抗、泰它西普、赛帕利单抗……截至今年10月21日,获批上市的国产1类创新药已经达到26个,而2018年、2019年、2020年分别为9个、10个、20个,增速明显提升。恒瑞医药、信达生物、君实生物(01877)、和记黄埔、海正药业、人福药业、海思科、药明生物等知名药企均在布局。
2019年至今年8月底,CDE受理注册申请25535件,审结注册申请25120件,近三年任务进出量基本平衡。2021年前9个月,按正常时限审评率达到98%,几年前困扰CDE和药企的审评积压时间长、药品上市进程慢的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2015年至2021年8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创新药总数达72个,4个品种为中美双报。
申请领域仍集中在少数 抗肿瘤药物居多
尽管国产创新药上市进程加速,但在9月底召开的第六届中国医药创新与投资大会上,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CDE)副主任周思源指出,我国药物创新目前仍集中在少数几个治疗领域,申请主要集中在抗肿瘤、内分泌和消化系统疾病的药物,特别是抗肿瘤药物。
新京报记者依据丁香园Insight数据库数据盘点,今年新获批上市的26个国产1类新药中,抗肿瘤药物最多,达到了13个,包括索凡替尼、帕米帕利、瑞基仑赛、甲苯磺酸多纳非尼等;其次为抗感染药物,共有6个;神经系统药物2个,免疫系统药物、呼吸系统药物、心血管系统药物、血液系统药物、内分泌系统和代谢药物各1个。
来自CDE的数据显示,2018年-2020年,国家药监局批准的39个1类创新药中,54%为抗肿瘤适应症药物,消化系统疾病适应症、抗感染适应症各占6%,无罕见病药物,治疗领域范围较为集中在少数治疗领域。而美国食药监局2018年至2020年批准的创新药中,虽然抗肿瘤药物占比最大,达到31%,但治疗领域更为多元化,包括了多个罕见病药物,尤其是2020年批准的药物中,罕见病治疗药物占到了58%。
研发高度内卷政策倒逼药企提高创新实力
经过6年的审评审批改革,我国的药企在创新过程中依然没有摆脱仿制药思路,创新药研发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其中,靶向药物最为严重。已获批上市的国产创新药中,更多的是me-too类创新药,靶点相同、适应症和疗效与原研药都基本相同,只是结构有所不同;而真正能称得上是自主研发的创新药屈指可数。周思源曾公开坦言,中国药物创新研发基础相对薄弱,产品同质化问题较为突出,在新药研发上存在“跟、买、改”现象,对临床价值的探索还不够充分。
重复申请所带来的困扰,依旧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以PD-1/PD-L1为例,目前CDE共受理PD-1注册申请276件,涉及申报企业42家,其中有企业最多申请了59个受理号,还有企业申请的适应症最多达到了33个适应症;PD-L1注册申请148件,涉及申报企业29个,有企业最多申请了61个受理号,涉及的适应症有54个。如果将两者申请的适应症整合,一共涉及18个瘤种,其中肺癌就有多达155个受理文号,涉及42家企业。大量的临床研究资源都集中在了PD-1和PD-L1的研发上,高度内卷,造成同质化严重,赛道过度拥挤。
今年7月初,CDE发布《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抗肿瘤药物临床研发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简称“《指导原则》”),提出以患者为中心的临床实验方案设计理念,对抗肿瘤新药研发的多个环节提出了更高要求,在业内掀起轩然大波。
《指导原则》中提到,“新药研发应以为患者提供更优的治疗选择为最高目标,当选择非最优的治疗作为对照时,即使临床试验达到预设研究目标,也无法说明试验药物可满足临床中患者的实际需要,或无法证明该药物对患者的价值”。而我国目前各大药企的研发管线中,多数创新药为me-too类新药。市场普遍认为,《指导原则》对me-too类创新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强化创新药me better(原型改良)/first in class(同类首创)属性,“伪”创新药或将面临重大利空。
国盛证券研报指出,政策给予“泛泛创新”的时间窗口越来越短,医保控费趋严、赛道日益拥挤,我国已经慢慢进入到“精选优质创新”的时刻。同质化产品将逐渐失去竞争力,新技术、稀缺的技术平台、差异化的治疗领域、创新的给药方式等,都可能会给企业带来更好的竞争格局,有技术沉淀的公司将有望脱颖而出。
在政策顶层设计的引导下,我们期待国产创新药完成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真正成为国际认可的“全球创新”,让更多中国患者及时用上有临床价值的国产创新药。
新京报记者 王卡拉
校对 赵琳
本文地址:http://www.bx9y.com/jiankang/2021-11-03/553045.html
友情提示: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且不构成任何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如果读者发现稿件侵权、失实、错误等问题,可联系我们处理
- 周日立冬,寒潮要来,杭州医生提醒这些事要格外注意2021-11-03 12:00:07
- 致敬!钟南山团队拿下超级大奖2021-11-03 12:00:07
- 广东惠州市仲恺高新区通报一例密接者!行程轨迹公布2021-11-03 12:00:07
- 好消息!这些医保经办事项可以“川渝通办”了2021-11-03 12:00:07
- 多人被处罚!河北1市通报两起涉疫情典型案例2021-11-03 12:00:07
-
浙大一院2021年中秋节、国庆节放假及工作安排
2021-09-12
-
《热点聚焦》医疗机构内新冠病毒感染防控有了新要求
2021-09-15
-
名医风采 美立方颌面国际专家团,轮廓改造天团
2021-08-23 11:48:32
-
开封市妇产医院支援杞县平城乡核酸检测工作
2021-08-13 10:47:52
-
12333异地就医备案 您关心的都在这里
2021-09-07 10:40:49
-
沈阳普瑞眼科医院怎么样?助力大学生摘镜开启高清视界
2021-09-06 18:15:42
-
央视报道:新冠特效药真的来了!够给全中国人用!治愈率100%!
2021-09-07 11:5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