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手”访谈|张志峰:搭乘院地共建快车,建市中医康复中心!

  • 2021-11-09 10:00:03    腾讯健康
  • 陈更
  • 健康

作为东莞中医药服务的重要阵地,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迎来了新一轮发展契机。按照相关方案,明年他们将创建以中医药康复服务为主要特色、具有三级管理水平的中西医结合医院,并建成市中医康复中心。

这是自2019年9月,由镇街医院升格为市属医院后,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面临的又一重大机遇,医院上下对此欣喜万分,建设“患者信任、社会认同、员工自豪、同行尊重”的中西医结合医院的愿景越来越近。

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院长张志峰,以“十年磨一剑”的毅力见证了医院的崛起。他相信,在市卫生健康局的精心筹划下,借助“院地共建”合力,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一定能为东莞中医药服务的出彩作出更大贡献。

建市中医康复中心有良好基础

记者:这两天,你们医院明年建设市中医康复中心的事引起了广泛关注,目前你们有没有具体的方案?很多市民对中医药康复服务知之甚少,市中医康复中心建成后,如何得到广大市民和患者的认可?

张志峰:中医药康复的作用有多大,我举个例子:一度被认为是“植物人”的陈先生,在我们医院康复科接受针灸促醒、中药内服、康复训练一个月后,意识恢复清醒;继续治疗三个月,他就能独立行走了。

这样的病例在我们康复科不止一个两个。我们康复科集中药内治、针灸、理疗和现代康复为一体,坚持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理论相结合的原则,不断开拓创新,积极开展许多优势项目,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

中医康复,其理念是对所有疾病以中医药方法给予康复。因此,我们的康复不局限于康复科、骨伤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这些传统领域。目前,我们已积极探索在妇产科、普通外科、呼吸内科、心血管内科、重症医学科等专科,在疾病诊治的早期,康复治疗就开始介入,效果还不错。市人民医院将一些出院后有康复需求的病人,直接转到了我们医院。

所以,我们建设市中医康复中心是有基础的。目前,我们已准备和省第二中医院(省中医康复中心)合作,搭乘院地共建快车,依托高等医学院校及高水平中医医院,来推动东莞中医药康复事业的发展,省中医药局和市卫生健康局对此也非常支持。

依靠院地共建,突破发展瓶颈

记者:市中医康复中心到时是不是得偏重中医的康复手段?你说到“院地共建”,是指目前经常看到的医院与医院之间松散型的医联体、专科联盟,还是像东莞四家医院正在实施的校地共建那样紧密的合作?

张志峰:既然名叫“市中医康复中心”,突出中医康复理念是应有之义。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我们是中西医结合医院,中医、西医的手段都有,宜中则中,宜西则西,哪种手段对患者有利,就用哪种手段。

我想,对于患者和家属而言,最看重的还是疗效和服务,我们发挥中西医结合的优势,为康复患者提供最优的治疗手段,积累的病人慢慢多起来,口碑就会慢慢形成,届时,每个康复患者都会是我们的宣传员。

至于“院地共建”,我们肯定希望和省第二中医院(省中医康复中心)有深度的合作,我们希望这能成为另一种形式的“校地共建”,双方紧密联系,携手共进,这对我们医院的发展、壮大具有重要意义。

挂“市中医康复中心”的牌,就必须体现出一定的规模、体量和品牌,这仅靠我们自身的力量是难以在短时间内实现的;市委市政府和市卫生健康局的大力支持,将帮助我们突破瓶颈,实现跨越式发展。

“十年磨一剑”,每年都有进步

记者:看来建设市中医康复中心对你们而言是重大机遇。你从市中医院来此工作已经11年,见证了从镇街医院到市属医院的飞跃,可谓“十年磨一剑”。自从升格为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你觉得医院变化大吗?

张志峰:过去的十年,在上级部门和医院党委书记叶建勋的领导下,一年一个脚步,每一年都有重大变化,我们的医疗技术不断进步,服务能力显著提升,群众满意度越来越高,“患者信任、社会认同、员工自豪、同行尊重”成为医院上下共同的奋斗目标。

我们的业务量不断提升,住院患者眼看着一年年增多。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前,我们的住院床位不够用,不得不加床,就这样患者还是愿意住到我们医院来。现在,因疫情防控的需要,没有加床,床位就显得有些紧张了。

这种状况到今年底、明年初会有所缓解,我们新的业务楼到时就会启用。新业务楼高6层,建筑面积约8000平方米,利用新增的场地,优化现有的业务用房,预计能增加近200张床位,ICU、手术室、新生儿科等科室业务用房也将进一步增加。

“十四五”期间,我们医院还规划建设一座高15层的康复大楼,到时肯定还能增加数百张床位,这样一来,我们医院的床位数将突破1000张,我们将努力建成实力雄厚、技术先进的三级甲等中西医结合医院。

越来越多优秀人才将汇聚而来

记者:“建设卫生强市,打造健康东莞”,离不开人才的引领和支撑,东莞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到今天,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渴求人才。目前,你们的人才队伍建设情况怎么样?招聘高层次人才的难度大不大?

张志峰:“人才就是财富,人才就是效益,人才就是竞争力,人才就是发展后劲保障。”对于人才尤其是高层次人才,我们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想方设法、千方百计地希望引进来、留下来,扎根医院,服务东莞。

这些年尤其是升格为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后,我们的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像高级职称人才已增加至百余人,这些人才绝大部分是由我们自己培养成长起来的,这为医院的发展提供了坚强的保障。

在人才队伍培养投入力度方面,这几年,我们大力引进了一批国内省内一流知名专家团队,建立合作关系,为专科人才培养和提升创造良好的条件。同时,我们还积极鼓励支持有培养潜力的医务人员外出进修学习深造。

在收入分配制度上,我们将继续完善一系列人才倾斜的激励政策,根据实际情况切实让优秀人才的待遇得到倾斜,更好地体现专业技术人才的劳务价值。

而在医院文化建设方面,我们将继续营造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的氛围,关心关爱医务人员,让他们工作更顺心,生活更开心。我相信,随着院地共建的深入,越来越多优秀人才将汇聚而来。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汪万里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童丹

本文地址:http://www.bx9y.com/jiankang/2021-11-09/554317.html

友情提示: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且不构成任何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如果读者发现稿件侵权、失实、错误等问题,可联系我们处理

健康快报
7*24小时快讯
健康图文排名

文章排行榜

  • 周排名
  • 月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