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20年,学会保护胰腺,血糖稳,能长寿!
- 2021-11-12 16:00:03 腾讯健康
- 健康
糖尿病人之所以血糖高,是因胰腺分泌胰岛素出了问题,分泌或少了或是延迟了,或是不分泌胰岛素了,这就是血糖高的原因。
有的糖尿病就是因为了解这些道理,得了糖尿病20年,一直采用好的方法保护胰腺,所以血糖非常好。
胰腺分为外分泌部和内分泌部两部分。外分泌腺由腺泡和腺管组成,腺泡分泌胰液,腺管是胰液排出的通道。胰液中含有碳酸氢钠、胰蛋白酶原、脂肪酶、淀粉酶等。胰液通过胰腺管排入十二指肠,有消化蛋白质、脂肪和糖的作用。
内分泌腺由大小不同的细胞团――胰岛所组成,胰岛主要由4种细胞组成:A细胞、B细胞、D细胞、PP细胞。
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升高血糖;
B细胞分泌胰岛素,降低血糖;
D细胞分泌生长抑素,以旁分泌的方式抑制A、B细胞的分泌;
PP细胞分泌胰多肽,抑制胃肠运动、胰液分泌和胆囊收缩。
从《黄帝内经》探索治疗糖尿病一定要从“脾”入手。《黄帝内经・素问》第40、42篇介绍热中、消中、脾痹、脾风都与“脾”有关,也就是与西医的胰腺有关,认为“风气与阳明入胃,循脉而上至目内柴,其人肥则风气不得外泄,则为热中而目黄”。如果在糖尿病初期,遏制“风气”进入阳明经,可有效防止病情进一步发展。
从中医的角度来说,调理好了脾脏,就相当于保护了胰腺。
七十多岁的大爷就是因为知道了这个道理,多年来一直采用几个方法保护脾脏,虽然是得了糖尿病,但是血糖、血压、血脂、糖化一直很好,今天就把经验分享给大家,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但需要提醒的是糖尿病控制因人而宜,还是需要综合病情考虑保健和预防的方法哦。
减轻腺压力
糖尿病发病的原因就是因为饮食不当体重增加,最后脂肪过多,让胰腺受累,从而导致了血糖长期过高,血糖又反过来慢慢损害我们的各个器官,特别是胰腺,随着病程加长,器官老化,胰腺的压力更大了,有的血糖高了不重视,就让受伤的胰腺继续工作,而且是吃得油腻、不运动,这样更是让我们的胰岛受累,就好像已经有问题的汽车还要负重前行,迟早会出问题的。
所以,一定要管住嘴,饮食要清淡,油盐要少量,不吃糖高的食品,同时坚持运动,稳定情绪,控制好血糖血脂等各项指标,这对于胰腺都是有好处的。也有利于减轻体重,减少脂肪,让血糖和身体都受益。
保持良好心态
得了糖尿病,有的人就心情变得很差,其实糖尿病是一种心种慢性病,只要把血糖控制好就也能健康长寿,
在目前的中国,糖尿病患者有1亿多,控制得好健康长寿的人大有人在, 不要认为得了糖尿病就无能为力。 甚至对生活失去信心。至少可以选择很多的治疗方法控制糖尿病,好的心情也是治病好的心情也是治病良药,要学会多了解糖尿病的相关 知识。对自己整体评估。不要做很坏的打算,要乐观开朗, 摆脱糖尿病给患者带来的阴影。 因为本身 心态不好就会引起内分泌紊乱 . 引起血糖比较高。 所以人一定要有信念。如果把血糖控制好。
中医常说忧思伤脾。发怒、悲愤,情绪起伏太大,并不利于血糖的稳定。
有的糖尿病人会发现自己年轻的时候,脾气火爆,经常会因为工作的一些事情大动肝火,再加上因为工作缘故,琐事很多,操劳过度,精神压力也大,所以虽然没有家族遗传史,生活习惯也还算健康,但我还是患上了糖尿病。
所以糖尿病人一定要加强管理,并学会调整心态,多参加一些娱乐活动,如广场舞、太极拳,或找伴聊天,也可以抽时间多去旅游,以放松心情。
合理饮食
饮食是糖尿病治疗中最为重要的一环,做到荤素搭配,主食也尽量控制在了每顿2两,偶尔也会吃一些补脾的食物,不过都以不增加胰腺的负担为前提。
要控制总(热)量,对糖尿病患者的饮食要求是总(热)量控制,在此前提下,尽量采取“少吃多餐”,即适当减少正餐食量,匀出来的部分放在两餐之间及晚睡上前作为加餐,这样做的好处是:既可避免餐后血糖升高,又可避免两餐之间及夜里发生低血糖,从而使血糖得到平稳控制。
与细粮相比,粗杂粮富含膳食纤维,消化吸收慢,餐后血糖升幅低,因此,糖尿病患者不能光吃细粮,而应粗细粮搭配。同样,与米饭馒头相比,黏粥、面条消化吸收快,升糖指数高,进食后会引起餐后血糖明显升高。因此,糖尿病患者尽量吃干的,少喝稀的。
坚持运动
运动的好处就不用多说了,特别是对于糖尿病友来说,还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 建议糖尿病人在吃第一口饭算起,在饭后1小时左右开始运动,忌空腹运动, 每次运动时间保持相对固定,如:都在晚餐后,或是在早餐后运动。糖尿病人要选择有氧运动是一种有节奏的、连续性的运动,能消耗葡萄糖、消耗脂肪、增强心肺活动等。常见有氧运动包括:步行、慢跑、游泳、爬楼梯、骑车、打球、跳舞、打太极拳等……
总之,得了糖尿病,一定养成良好的心态,多运动,饮食要清淡多样,少油少盐,餐后多运动,这样就能有效保护胰腺,让血糖好起来,而且还能有效降低血压、和血脂,这是一举多得的事!祝大家健康!
本文地址:http://www.bx9y.com/jiankang/2021-11-12/555078.html
友情提示: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且不构成任何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如果读者发现稿件侵权、失实、错误等问题,可联系我们处理
- 强生重磅药达雷妥尤单抗在中国斩获新适应症2021-11-12 18:00:07
- 2021年10月全球生物医药投融资简报:总额超47亿美元 15家IPO2021-11-12 18:00:07
- 一日两款!恒瑞医药麻醉药、滴眼液今日在中国获批上市2021-11-12 18:00:07
- 重磅SGLT2抑制剂获FDA优先审评资格 有望造福两大心衰患者类型2021-11-12 18:00:07
- 翰森制药「氟维司群注射液」即将获批2021-11-12 18:00:07
-
浙大一院2021年中秋节、国庆节放假及工作安排
2021-09-12
-
《热点聚焦》医疗机构内新冠病毒感染防控有了新要求
2021-09-15
-
名医风采 美立方颌面国际专家团,轮廓改造天团
2021-08-23 11:48:32
-
开封市妇产医院支援杞县平城乡核酸检测工作
2021-08-13 10:47:52
-
12333异地就医备案 您关心的都在这里
2021-09-07 10:40:49
-
沈阳普瑞眼科医院怎么样?助力大学生摘镜开启高清视界
2021-09-06 18:15:42
-
安徽智飞新冠疫苗为什么停了 原因有3点
2021-08-20 18:0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