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为人民谋健康的100年】19.基因药物和传染病防控奠基人――侯云德

  • 2021-11-12 16:00:04    腾讯健康
  • 陈更
  • 健康

基因药物和传染病防控奠基人――侯云德

侯云德,1929年出生在江苏常州市,1955年毕业于同济大学医学院,是我国分子病毒学的开拓者之一。20世纪70年代初期,侯云德利用中草药受到青睐的时局际遇,对我国传统中药黄芪抗病毒效果和对干扰素的作用进行了开拓性研究,发现黄芪可以抑制某些病毒复制,诱生干扰素,并通过临床试验证实黄芪可预防感冒,并发现黄芪与干扰素的协同作用。

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侯云德发现人脐血白细胞具有较强的干扰素诱生能力,培育出高产病毒株NDV-F系,最终研制成临床级干扰素制剂。1979年,侯云德和研究团队经历了无数挫折,终于从上万毫升人血白细胞中,经病毒诱导后提取出承载着干扰素遗传密码的信使核糖核酸(mRNA),另辟蹊径采用非洲鲫鱼卵母细胞进行显微注射并获得成功,建立了干扰素mRNA在非洲鲫鱼卵母细胞翻译系统,这一方法得到国际高度认可。

1982年侯云德发表了α型干扰素cDNA克隆与表达的论文,成为我国基因工程研究的开创性文献之一。在此基础上,他成功研发出我国首个基因工程创新药物―重组人干扰素α1b,实现了我国基因工程药物从无到有的突破。

1984年,侯云德开始痘苗病毒基因组测定,这是我国第一次从基因组学的角度去解析和改造病毒生命体的开创性工作。他历经十年的不懈努力终于完成当时我国首个最大生命体痘苗病毒基因组序列的测定,并有多项重要发现。1989年他发现痘苗病毒血凝素是免疫球蛋白超家族的新成员,这是已知功能的病毒蛋白属于该超家族的首例报道。1992年他又发现我国痘苗病毒疫苗株与国外哥本哈根株的基因组序列在侧翼区存在较大差异,为比较和阐明痘苗病毒的毒力机制提供了重要线索。

在随后的10年间,侯云德及其团队又相继研制出1个国家Ⅰ类新药(重组人γ干扰素)和6个国家Ⅱ类新药。他所研制的基因工程药物已应用于上千万患者的临床治疗,成功替代国际进口产品并产生了数十亿人民币的经济效益。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侯云德用60年时光专注于科技创新和防病事业,其科研成果根植于祖国大地。2017年,在庄严的人民大会堂,侯云德从习近平总书记手中接过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这也是祖国对他科学奉献的高度认可。“吐尽腹中丝,愿作春蚕卒;只为他人暖,非为自安息”。这是侯云德写给自己的一首名为《决心》诗作中的诗句,也是对他最为真实的写照。

(摘自《百年卫生 红色传承》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 || 董超 万涛

值班主任 || 范宏博

本文地址:http://www.bx9y.com/jiankang/2021-11-12/555086.html

友情提示: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且不构成任何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如果读者发现稿件侵权、失实、错误等问题,可联系我们处理

健康快报
7*24小时快讯
健康图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