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鼻孔睡着了是什么感觉,这5个冷知识,90%的人都不知道

  • 2021-11-25 15:59:55    腾讯健康
  • 陈更
  • 健康

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呼吸。呼吸的时候,空气经过的第一个器官就是我们的鼻子。

呼吸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自然到,我们有时会忘记鼻子的存在。

关于鼻子,其实有着很多不为人知的小秘密。

虽然我们有两个鼻孔,但在大部分情况下,两个鼻孔是交替工作的,总有一个鼻孔在背着我们偷偷休息。

是不是很震惊?

正常人两侧鼻腔内,各有一个叫做“下鼻甲”的部位。

两侧下鼻甲黏膜内的血管是交替性收缩或扩张的。这导致两侧鼻腔阻力和鼻气道开闭有一个周期性变化。

简单说就是,当一个鼻孔呼吸时,另一个鼻孔休息,交替变化。这个现象在医学上被称为“鼻周期”。

(图片来源:soogif)

鼻子“偷偷休息”的这个现象,也算是身体自我保护的机制。

鼻子每时每刻都在呼吸,负责温暖、湿润、过滤空气,工作强度极大。

如果一直保持工作状态,鼻腔很容易变得干燥,会导致流鼻血,甚至罹患一些鼻部疾病。

让两个鼻孔交替工作,就会避免这些风险。

在一侧鼻孔工作的时候,另一侧休养生息,两侧交替工作,一方面保证我们能吸入温暖、湿润、干净的空气;另一方面维护鼻子健康。

(图片来源:soogif)

健康人的鼻周期约为2~7个小时,也就是每2~7个小时,两侧鼻孔换一下班。一天之内会有很多次鼻周期。

当然,休息的那个鼻孔,也不是完全“睡着”了,只是减低了气流大小,正常情况下不易被察觉而已。

夜间侧卧时,位于下方的鼻孔受压力更大,容易充血出现轻度鼻塞。鼻周期可以让我们在睡梦中不自觉地翻身,避免单侧鼻孔承受压力时间过长[1]。

小时候喝苦药时,大人们总喜欢捏着我们的鼻子灌,还说:“捏住鼻子就尝不到苦味了。”

这是真的吗?

首先要知道,味觉与嗅觉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鼻子承担嗅觉,嗅觉感受器主要分布在中鼻甲内侧面,及其对应的鼻中隔区域。

舌头负责味觉,味觉感受器主要是味蕾,分布在舌背部、舌根以及舌边缘[2]。

所以,捏住鼻子并不影响我们的味觉。

(图片来源:soogif)

捏鼻子灌药,只是为了强迫小孩用嘴呼吸,能张口喝药罢了。

现在的儿童用药很多都有了水果口味,家长们再也不用捏鼻子灌药了。

网传“闻苹果气味能减肥”,还有这样的好事?(想躺瘦的小编眼睛亮了)

遗憾的是,这只是一个谣言。

(图片来源:soogif)

水果的香气主要由乙酸乙酯、甲酸乙酯等各种醇类、酯类、醛类化合物组成。这些化学成分可以让大脑产生愉悦的感觉,有助缓解焦虑、抑郁情绪。但它们并不会帮助脂肪分解。

减肥,从没有什么捷径可走。也不建议以降低体重为目标,而是注重养成健康生活习惯,规律锻炼,不暴饮暴食。好身材嘛,自然也就水到渠成啦。

过敏性鼻炎发作和感冒时,鼻腔会分泌大量黏液。如果来不及擤出来,这些鼻涕去哪了呢?

对,你没想错,被我们不知不觉咽下去了。

很多人会觉得恶心,担心出现健康问题。

先说答案,鼻涕里确实可能会包含细菌或病毒,但它们进入胃里,首先就要接受一波胃酸的洗礼,基本被消灭掉,不会影响健康。

(图片来源:soogif)

在健康状态下,我们鼻腔有一层“黏液毯”结构。

它覆盖在我们的鼻腔黏膜上。黏液毯中有一层纤毛,会自己摆动,像刷子一样,将混合有灰尘、细菌的鼻腔分泌物清扫到鼻咽部,然后被我们咽下去。

所以,大家不要纠结生病时咽下去的鼻涕了,咱们平时咽下去的可能更多。

(图片来源:soogif)

黏液毯以每分钟5mm的速率,形成由前向后的粘液波。正常人整个黏液毯的更新过程为20~30分钟,过程十分缓慢,所以我们察觉不到。

鼻腔每天会分泌大概1000ml的黏液,黏液和运动的纤毛共同帮助清扫灰尘、细菌等,一起守卫着我们的身体健康[3]。

很多人有一种特殊爱好,没事就喜欢掏耳朵、挖鼻孔。

但有人就担心了,挖鼻孔会导致鼻孔变大吗?

先说答案:有可能会!

(图片来源:soogif)

鼻孔是由中间的鼻小柱、两侧鼻翼的大翼软骨以及小翼软骨围成。这些软骨都具有一定的弹性,即使用手指撑大鼻孔挖鼻屎,它们也能恢复。

但是,如果长时间撑大鼻孔,软骨弹性会降低,久而久之,鼻孔真的会变形、变大。

还要提醒大家,用手指挖鼻屎不卫生,还可能导致鼻出血。

清洁鼻腔最科学的办法,是使用生理海水喷鼻剂进行清洗。

多看医典:为什么别乱挖鼻孔?原来鼻孔里没了它,竟有这 3 种后果……

总的来说,鼻子很脆弱,一定要保护好它。

护鼻小贴士:

1、在遇到雾霾、降温、大风天气时记得戴口罩;

2、感冒或者过敏时,鼻腔分泌物很多,尽量使用生理海水喷鼻剂进行清洗。

审稿专家:陈敬国|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耳鼻喉科博士

参考文献

[1]孙虹,张罗.耳鼻喉头颈外科学(第9版)[M].人民卫生出版社:北京,2018.

[2]闫剑群,赵晏.神经生物学概论[M].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西安,2007.

[3]黄选兆,汪吉保.实用耳鼻喉头颈外科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北京,2008.

*本文内容为健康知识科普,不能作为具体的诊疗建议使用,亦不能替代执业医师面诊,仅供参考。

*本文版权归腾讯医典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媒体转载,违规转载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欢迎个人转发至朋友圈。

本文地址:http://www.bx9y.com/jiankang/2021-11-25/557885.html

友情提示: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且不构成任何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如果读者发现稿件侵权、失实、错误等问题,可联系我们处理

健康快报
7*24小时快讯
健康图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