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胸外科奠基人辛育龄:手术台坚守60年,90岁办公室的灯仍常亮

  • 2022-06-09 12:00:02    腾讯健康
  • 陈更
  • 健康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王振雅王艾冰

阅读提要:

“虽然早有思想准备,但非常伤心。非常怀念耳濡目染辛老教诲的日子。”1993年就跟随辛育龄学习的中日友好医院胸外科、肺移植科副主任梁朝阳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请辛老放心,我们会沿着他指引的方向,继续拼搏。

在女儿辛晓梅眼中,“在父亲100年的岁月中,有80多年一直在工作,他每天睁眼的第一件事也是想到他的工作。所以在父亲的心里,一定是党员角色大于医者角色,医者角色大于丈夫或者父亲这一角色。”

根据中日友好医院6月8日消息,2022年6月7日22时54分,中国胸外科事业的奠基人、中日友好医院首任院长、第四届国之名医特别致敬获得者辛育龄走完了传奇的一生。“辛老一路走好”整个胸外医学界痛失泰斗,医生们纷纷发文悼念。

手术台坚守60年,90岁办公室的灯仍常亮,坚持出诊不设特需专家号,大医精诚,辛育龄从医八十载用行动践行着白求恩精神,追求着“救死扶伤平生愿,人生价值是奉献”的终身理想。

淬火成长,从小战士到大专家

辛育龄生于1921年2月,卒2022年6月,享年101岁。他是河北高阳人,16岁就投笔从戎、参军入伍。1938年5月,辛育龄参加了八路军,成为冀中卫生部后方医院卫生员,后被分配到制药厂,任制药股长。

1939年,他被派往白求恩医疗队担任司药,负责药品器材供应。白求恩为他缝合的伤口瘢痕在他身上留了一辈子,这道瘢痕是在抗战时期留下的,见证了白求恩对这位当年的八路军小卫生员一生的影响。

白求恩过人的胆识和精湛的医术,令战士们钦佩,也震撼了年轻的辛育龄。辛育龄的老同学、老同事和老战友郭子恒曾回忆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白求恩不顾自身安危,抢救伤员的生命,“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也成了辛育龄学医的启蒙者。

辛育龄曾回忆,当时白求恩不顾个人安危,亲自带领手术队赴前沿阵地,同志们劝他:“离敌人太近了,危险!”白求恩大夫却说,距阵地愈近,愈能多救些伤员。白求恩坚定了辛育龄“救死扶伤平生愿,人生价值是奉献”的终身理想。

“从辛老身上感受最深的就是白求恩精神,对工作极端认真,对人民极端负责,毫不利己、专门利人。”这是辛育龄在学生刘德若心中的形象。

一切为了人得到更好的疗效

“虽然早有思想准备,但非常伤心。非常怀念耳濡目染辛老教诲的日子。”1993年就跟随辛育龄学习的中日友好医院胸外科、肺移植科副主任梁朝阳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请辛老放心,我们会沿着他指引的方向,继续拼搏。

“一切为了人得到更好的疗效”。这是辛育龄的嘱托,也始终是中日友好医院胸外科副主任梁朝阳的工作目标,“我们对手术的每一步都精益求精,包括吻合的针距、包埋的方式,不断地调整,并追求极致。”

作为胸外科医生,辛育龄每一次手术,辛育龄总会把手套洗一下,让手很滑,触摸人的肺时,动作极其轻柔,尽量避免不必要的损伤。

曾经,结核在我国十分猖獗。经过摸索,辛育龄创新出双腔插管麻醉下施行肺切除手术,治疗200多例无一例出现意外,为胸腔外科扩大适应症和保障手术安全提供了有效手段。在医学上,他一直再做0到1的突破,他是肺移植手术的第一人。

辛育龄在1979年成功实施了国内第一例人体肺移植手术。当时,全世界也只做了42例,他没有参加过任何进修学习,完全是根据自己实验研究取得的成果。业界人士认为,中日友好医院的肺移植事业已迈入世界八大肺移植中心行列,这和辛老奠定的基础是分不开的。

“辛老是新中国第一代胸外科的先驱,自从我当医生开始就敬仰他老人家,他作为我国肺移植的开拓者给了我许多的鼓励和支持。老人家工作认真严谨,鼓励新人又和蔼可亲。一代大家,谢谢他老人家的引领。”曾无数次跟随辛育龄学习的无锡市人民医院肺移植科主任、浙江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副院长陈静瑜这样说道。

大医精诚,医学领域的卓越开拓者

救人是辛育龄一辈子的事业。80多岁高龄,他还坚持每周出门诊,参加科室查房。82岁仍亲自主刀做肺切除手术;86岁还亲自为患者做电化疗。中日友好医院胸外科副主任梁朝阳回忆,直到90多岁,辛育龄办公室的灯光仍然每晚亮起。

他应用支气管残端黏膜外层缝合法,完成4600多例肺切除手术,将残端瘘的发生率降低到0.4%,提高了肺切除手术的安全性和临床效果,受到国际同行广泛认同。当时我国绝大部分省市尚未建立胸外科,他牵头举办培训班普及推广胸外科技术,1958至1980年间共培养1000余名胸外科技术骨干,并指导40余家医院建立胸外科。

他是我国针刺麻醉的创始人。经过多年研究,1970年首次将该技术运用在胸外科,用1根针进行针刺麻醉开胸手术。此后用此法做过1400多例肺切除手术。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代表团特别要求参观他的针刺麻醉肺切除手术。他是电化学疗法的发明者。他创造性地将电化学疗法应用于治疗肿瘤,并不断完善技术操作规程,使其适应症得以扩大,在肿瘤治疗中取得重大突破,被批准全国推广,尤其在治疗巨大危重的海绵状血管瘤上获得突破性成果。

辛育龄在医学领域不断开拓创新,先后完成了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30多项,发表医学论文130多篇,编写专著10余部,获国家级科技成果奖8次,北京市科技成果奖5次。

在女儿辛晓梅眼中,“在父亲100年的岁月中,有80多年一直在工作,他每天睁眼的第一件事也是想到他的工作。所以在父亲的心里,一定是党员角色大于医者角色,医者角色大于丈夫或者父亲这一角色。”

回顾辛育龄行医之路,报效祖国、心系百姓老一辈知识分子的形象跃然纸上,他传奇的一生浓缩了中国胸外科的医学事业发展的历史。

参考文献:

1、《救死扶伤平生愿 人生价值是奉献――辛育龄同志生平简介》.中日友好医院官网.2022-06-08

2、《百岁医者辛育龄,救死扶伤平生愿》.光明日报.2021-2-5.

本文地址:http://www.bx9y.com/jiankang/2022-06-09/597831.html

友情提示: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且不构成任何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如果读者发现稿件侵权、失实、错误等问题,可联系我们处理

健康快报
7*24小时快讯
健康图文排名

文章排行榜

  • 周排名
  • 月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