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研所儿医说】儿童呼吸道病毒感染怎么防?
呼吸道感染是儿童最常见疾病之一,尤其是秋冬季节,不同病毒轮番“报到”,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毒等,引起儿童反复感染,家长万分焦虑,遗憾的是呼吸道病毒的特效治疗药物有限,预防十分重要!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儿童呼吸道病毒感染的非药物干预措施。
佩戴口罩
佩戴口罩已经成为大家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但是对于孩子来说多大孩子适合佩戴口罩?什么场合需要佩戴?佩戴什么样的口罩?我们详细来了解一下。
1
多大孩子适合佩戴口罩?
①建议≥6岁儿童佩戴口罩。
②3-6岁儿童需要在成人看护下佩戴口罩。
③不建议<3岁儿童佩戴口罩。
2
什么场合需要佩戴口罩?
①健康儿童在疾病流行期间处于人员密集或环境密闭的公共场所时、或是在日常生活中与感染患者密切接触时建议佩戴口罩。
②呼吸道感染患儿如无呼吸困难,在就医过程中、处于人员密集或环境密闭的公共场所时、或是与未感染人员共处一室时建议佩戴口罩。
③处于通风良好场所、或是人员密度低的公共场所可不佩戴口罩,进行体育活动尤其是剧烈活动时不建议佩戴口罩。
3
佩戴什么样的口罩?
①一般情况下佩戴医用口罩或外科口罩即可达到防护目的。
②≥12岁儿童也可选用N95口罩。
4
佩戴口罩还有哪些注意事项?
①选择适合儿童尺寸的口罩。
②佩戴口罩前需洗手,注意口罩正反和上下;口罩应遮盖口鼻,调整鼻夹至贴合面部。
③若感到呼吸困难可通过摘取两端线绳脱去口罩。
④口罩有破损或弄脏后应立即更换。
⑤口罩内外不能交替使用;佩戴中避免触碰口罩,无意中触摸了用过的口罩后应进行手卫生。
⑥不应同时佩戴多个口罩及带有呼吸阀的医用防护口罩,因为佩戴多个口罩不能有效增加防护效果,反而会增加呼吸阻力,并破坏密合性。
⑦医用口罩或外科口罩一般使用4小时,N95口罩一般使用6-8小时。
手卫生
受污染的手接触口、鼻、眼等部位皮肤或粘膜是病毒细菌的重要感染途径,儿童用手接触脸部的频率明显高于成人,因此,做好手卫生对儿童来说更为重要。什么时候需要进行手卫生?用什么进行手卫生?
1
何时进行手卫生?
①接触被污染物体后;
②手被呼吸道分泌物污染时,比如用手捂嘴咳嗽、打喷嚏或抠鼻子等行为后;
③接触食物和吃饭前;
④接触各类扶手、门把手等公共设施后;
⑤离开医院或其他公共场所后;
⑥外出返家后;
⑦如厕后;
⑧发现双手变脏时。
2
用什么进行手卫生?
①常用的手部清洁剂包括肥皂、洗手液(普通/抑菌)和速干手消毒剂。
②对于儿童来说,速干手消毒剂可能存在误食及过敏等风险,因此,建议<6岁儿童使用肥皂水或洗手液进行手卫生。
社交距离与居家休息
保持1米以上的社交距离
保持适当的社交距离在预防病毒空气传播中有重要作用。说话或咳嗽时产生的飞沫绝大部分会在1米内随着呼出气流沉降至地面,距离飞沫及气溶胶产生的源头越近病毒载量越高,如果能保持间隔1米以上的社交距离,感染的风险会明显降低。
有呼吸道症状的儿童宜居家休息
有发热、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症状的儿童建议居家休息,在其症状缓解或不具有传染性时可返校继续学习,避免造成学校内的交叉感染以及聚集性疫情发生。
遵守呼吸礼仪
呼吸礼仪能够有效减少呼吸道病毒的空气传播,特别是在呼吸道病毒流行期间。
呼吸礼仪主要包括:
咳嗽和打喷嚏时捂住口鼻;
或用纸巾、肘部内侧遮挡,阻断呼吸道分泌物喷射并及时处理;
或把头远离他人,保持足够的社交距离。
儿童在进行呼吸礼仪后应注意手卫生,避免手部及其他被污染衣物接触眼睛、鼻子等部位的皮肤和黏膜,防止病毒接触传播。
清洁物表&多通风
清洁和消毒物体表面
日常生活中的物体表面应以清洁为主,消毒为辅。
清洁时应从干净到脏、从高到低的顺序进行,可选用浓度为0.1%的次氯酸钠或70%-90%的酒精对物体表面进行消毒,不建议向人体喷洒消毒剂,也不建议使用喷洒的方式对室内物体表面进行消毒。
增加通风
在呼吸道病毒感染流行期间应增加环境通风。天气条件允许时,每天自然通风2-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
保持鼻腔和口腔卫生
保持鼻腔和口腔卫生能够抑制局部定植的病毒、细菌等微生物过度增殖,预防呼吸道病毒及继发的细菌感染。
鼻腔冲洗能够降低上呼吸道病毒载量,减少病毒飞沫或气溶胶向空气中释放,保持口腔卫生也能够抑制口腔中定植的微生物增殖,预防呼吸道感染的发生。
儿童对呼吸道病毒普遍易感,以上这些非药物干预能够有效预防病毒传播,对降低儿童呼吸道感染至关重要!下期见~
参考文献:儿童呼吸道病毒感染的非药物干预专家共识[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23,38(6):413-420.
来源 | 首儿感染科
编辑 | 宣传中心
本文地址:http://www.bx9y.com/kanzixun/jinrikandian/2024-01-16/711921.html
友情提示: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且不构成任何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如果读者发现稿件侵权、失实、错误等问题,可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