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国庆,县里唯一的剧本杀店异常火爆,返乡青年享受“低配版”城市生活

  • 2023-09-30 16:47:08    腾讯新闻
  • 陈更
  • 快讯

核心要点:

  • 1 县城过去不正规的小超市逐渐被挤压。对于返乡青年而言,更多需要依靠线上消费,这也是他们认为县城生活方便的原因:“取快递非常方便,跟大城市没多大区别。”
  • 2 在中秋国庆和过年这种返乡时节,县里唯一的剧本杀店异常受欢迎,人流量不断,还得排队,单人每次也得至少50元。平时周末这里也成了县城年轻人的聚集地,尤其是体制内单位上班的返乡青年和负担不重的返乡创业青年。
  • 3 返乡青年高消费生活的另一面,就是勤俭节约的农民父代。之所以能返乡,就是还有农民父代作为退路。但整体上,这种高消费生活是对农民家庭积累的过度透支。

2015年以来,农民家庭开始大规模进县城买房。

最迟到2020年疫情之前,只要充分进入劳动力市场的6070后农民一代,都有条件为子代付上一套房的首付。这是他们勤扒苦做、省吃俭用的成果见证。

有父辈几十年积蓄做支持的8090后回到县城之后,结束了农村-大城市的流动状态,真正在离家乡最近的县城展开新生活。

在县城这个城乡的接点空间中,他们的新生活如何?是保留了土生土长的乡土印记,还是已经成功跃升为县城里的新市民阶层?

这关系到农村青年一代人在城市化进程中的成败,也是我们城乡融合发展路径反思和优化的关键。

这个中秋国庆假期,我们关注返乡青年的县城新生活,此为第二篇(上一篇: 返乡青年县城送外卖,每月能挣5000,后来去猪肉厂,晚上12点才下班)。     

雒珊丨武汉大学社会学院博士生、腾讯新闻知识万象特约作者

一、日常消费:感觉也没买什么大件,钱就花出去了,存不下来钱

县城里的返乡青年就业不足,但消费却不落后于县城其他群体,成为县城商业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消费主体。

相比于勤俭节约的父辈,县城返乡青年的生活方式已经出现了转型,并凸显在其日常生活的消费上。除了家家户户都有房有车外,日常生活中也开始追求品质化消费。

在县城做装修的小杨哥给我算了他们一家的消费支出:“平时如果在家做饭的话,肉蛋奶是不能少的。另外,有时不想做饭的话就点外卖,而且我老婆喜欢喝奶茶、吃零食。偶尔一周也得吃些水果吧,两周或者一个月也得出去吃一次吧。仅仅吃饭就不是米粮油菜这么简单。”

返乡青年的生活方式转型不仅是生活需求量的变化,更是生活需求质的变化——多层次、高品质的生活需求进入县城返乡青年的日常生活中。问题在于,这种生活方式转型是城乡流动和城乡融合发展的结果,但由于没有大城市巨大的消费市场和低成本的供销系统,近几年小县城物价高涨,客观上增加了返乡青年的消费支出。

另一个消费特点是品牌化消费,主要体现在衣物和日用品的消费上,倾向于选择大品牌、名牌产品。

一般情况下,县城最近新开的一些综合商超能够满足日用品的消费,过去那些不正规的小超市逐渐被挤压,在人们新的消费需求中失去了市场发展空间。对于返乡青年而言,要满足这些需求更多需要依靠线上消费,这也是他们认为县城生活方便的原因:“取快递非常方便,跟大城市没多大区别。”

小杨就讲起了他和他老婆各自的消费偏好:

他们和小孩的衣物都主要在淘宝上购买,他一般在网上买运动品牌的鞋,耐克、斐乐等知名品牌的鞋他都有,平时也比较喜欢买鞋,算是他的一种爱好。而他老婆一般在网上买品牌护肤品、化妆品,一年至少需要买两次,花费也是不小的。针对小孩用品的消费也倾向于安全、可靠、品质保证的品牌,尤其是营养品和卫生用品等。

这种品牌化消费一方面是返乡青年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另一方面也是塑造阶层认同感的重要方式。

返乡青年的消费充分提升了他们的生活品质,满足了他们市民化、“中产化”的生活价值观。但无奈的是,这种新生活是建立在家庭透支的基础上的,毕竟即使在父代一定的支持下,他们大多数人还是得面临着不同水平的房贷、车贷,再加之这种高消费的生活方式,直接将他们拖入了不可持续的风险中,光鲜背后也蕴藏着压力和焦虑。

访谈时这些青年提到:“这些消费大多数也是基本的刚需,感觉也没买什么大件,钱就花出去了,存不下来钱,有时还要找父母或者花呗、借呗周转一下,没办法。”返乡青年高消费生活的另一面,就是勤俭节约的农民父代,之所以能返乡,就是还有农民父代作为退路。但整体上,这种高消费生活是对农民家庭积累的过度透支。

二、休闲娱乐:剧本杀馆、咖啡店掀起网红流量风潮

返乡青年给县域休闲行业带来了新的变化,因为他们同时是这一行业的创业者和消费者。

刚进入县城调研时,我遇到的第一个惊喜是发现县里开了一家剧本杀桌游馆,一时觉得县城也仿佛变“年轻”了。出于好奇,我去参观和探访了这家唯一的剧本杀馆。我的预想是县城年轻人少,这种店应该开不起来吧,结果访谈了发现并没有我想得那么悲观。

老板是一个1999年的小伙子,虽然人流量确实有季节性差异,比如中秋国庆和过年这种返乡时节,回去的年轻人很多,他们在县城总需要一个休闲娱乐的方式,这时这家唯一的剧本杀店就异常受欢迎。高峰的时候是过年,人流量不断,还得排队,单人每次也得至少50元。实际上,除了年节,平时周末这里也成了县城年轻人的聚集地,尤其是一些体制内单位上班的返乡青年,还有一些负担不重的返乡创业青年。

县城第一家剧本杀推理馆

除了剧本杀馆,我发现县里还开了网红ins风清吧、网红甜品店、咖啡店,这些店看起来与老县城格格不入,但实际上代表着返乡青年在县城已经掀起了新休闲的风潮。因为这些行业的创业者基本都是返乡青年,根据自己在大城市的经历把一些年轻人追逐的休闲行业带来县城,尝试实现“流量经营”,但现实不尽如人意。原因在于大城市之所以能兴起网红经济,是因为大城市年轻人聚集,自带流量,而在县城里返乡的年轻人还是少数,流量不足,流量经营自然存在困难。

县里新开的很多甜品店、奶茶店、咖啡店

不过,除了那种网红休闲方式,返乡青年也热衷于县城电影院、逛商场、乡村旅游这种传统大众化的休闲方式,区别是前者适合未婚的返乡青年,后者则普遍成为家庭休闲的选择。

小周哥跟我列举了他们一家人的休闲:“有了小孩之后,有时也要带小孩去看电影的吧,一周至少要去逛一逛商场。平时也去县里新修的广场、植物园逛逛。疫情之前一年至少有2次旅游的,一家人出去玩,省内比较多,有时也要出省的。疫情之后的话去得少,但自驾去附近的乡村旅游景点很方便,也会隔一段时间出去玩一玩。”

县城新修的植物园

实际上,这些休闲方式,都是返乡青年融入县城生活的一种方式,他们在城乡流动中生活方式率先城市化,与乡土化的县城生活还存在着张力和不适应,这些新兴休闲就是他们在县城实践“低配版”城市化的生活方式。

三、县城的定位:高水平城市生活服务VS低成本公共服务

总体而言,通过我长期的调研观察,当前,至少8090后一代的农村青年有一大批人返乡,同时,越来越多的返乡青年,并不会真的回到村里,而是在县城生活,展开城市化的生活方式。

某种意义上,他们已经不是真正的“农二代”了,在生活方式上首次突破了农民家庭几千年的乡土生活,转向了城市生活。这种城市化生活方式的转型几乎是不可逆的,但值得深思的是,这一代返乡青年的生产能力是否能够支撑成本激增、提前透支的城市生活?

更重要的是,县城是让这一代返乡青年实现低成本城市生活的空间,还是变成了加重返乡青年生活负担、增加生活风险的空间。

目前来看,县城还需要健全和优化商业体系建设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这直接关系着返乡青年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成本,也是实现县域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抓手。

版权声明:本文系腾讯新闻知识万象独家稿件,未经授权,禁止媒体转载。欢迎个人转发至朋友圈。

分享:

本文地址:http://www.bx9y.com/kuaixun/2023-09-30/702892.html

友情提示: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且不构成任何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如果读者发现稿件侵权、失实、错误等问题,可联系我们处理

健康快报
7*24小时快讯
健康图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