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为孙女包13米长红包,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接下来跟就医网小编一起来看看老人为孙女包13米长红包,究竟是怎么一回事?相关详情吧。
红包,在我这个古稀之人的脑子里感觉很浅,记忆很淡,甚至没有什么印象。儿时拜年,长辈们随手给的五分一毛的几张纸币,揣在厚厚的棉袄袖筒里,一遭下来能被双手攥出水来。一个春节得到的压岁钱,换不来几个练习本和
正文摘要:
红包,在我这个古稀之人的脑子里感觉很浅,记忆很淡,甚至没有什么印象。儿时拜年,长辈们随手给的五分一毛的几张纸币,揣在厚厚的棉袄袖筒里,一遭下来能被双手攥出水来。一个春节得到的压岁钱,换不来几个练习本和几支铅笔,但它却是一个学期的重要经济来源。至于生日,父母和亲朋没人给过红包,从骨子里根本不知道这档子事儿!2011年秋,大外孙女出生后,好像立马在自己的脑子里立下了规矩,每年生日、春节和六一儿童节三次“表示”是不能缺的。有为老大开的先河,小她姐姐五岁的小外孙女当然不能例外。2013年春节给大外孙女的红包,是在从济南回青岛女儿家的汽车上由妻子相送的。老人为孙女包13米长红包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跟随小编一起看看吧。
文图 | 崔方春
红包,在我这个古稀之人的脑子里感觉很浅,记忆很淡,甚至没有什么印象。儿时拜年,长辈们随手给的五分一毛的几张纸币,揣在厚厚的棉袄袖筒里,一遭下来能被双手攥出水来。一个春节得到的压岁钱,换不来几个练习本和几支铅笔,但它却是一个学期的重要经济来源。因此,我是盼着过春节的。至于生日,父母和亲朋没人给过红包,从骨子里根本不知道这档子事儿!
追今风赶时髦,给晚辈发红包是有了第三代才开始的。2011年秋,大外孙女出生后,好像立马在自己的脑子里立下了规矩,每年生日、春节和六一儿童节三次“表示”是不能缺的。入托上学以后,孩子要是取得个好成绩获得个什么奖项,也会发个红包激励激励。有为老大开的先河,小她姐姐五岁的小外孙女当然不能例外。慢慢地,给这姊妹俩发红包竟成了我们老两口离不开的操作。因此,由红包引起的故事也多了起来。
2013年春节给大外孙女的红包,是在从济南回青岛女儿家的汽车上由妻子相送的。当她拿着鼓鼓的红包,逗着不到两岁的外孙女磕头作揖说拜年话的时候,小家伙憨态可掬的动作和吐字不清的话语,逗得满车人前仰后合,乐不可支。一会儿,大外孙女好像明白了什么,停下手中的动作,抬头望着自己的妈妈。
几秒钟后,她突然很清晰地蹦出了四个字:“姥爷的呢?”女儿好像没听明白,很认真地问:“你说什么?”外孙女很执着,用力晃了晃手中的红包,又重复了她那句话:“姥爷的呢!”这时,我们几个才醒过神来。她心目中,红包应该是姥姥姥爷一人一个,姥爷没给不得找“后账”嘛!“好,好!姥爷给补上,给补上。”我一边说一边继续逗着玩,才移开她的注意力。车到青岛,我的第一任务是“还账”。当然,新红包没装多少钱,也没有增加我的经济“负担”。但这次教训还是提醒我,在孩子眼里姥爷姥姥给红包必须一人一个。
2016年4月,二外孙女在她爸爸的外派工作地韩国首尔出生,女儿也随着工作单位迁移到省城居住上班。从那时起,特别是女儿产假结束后,我们一大家子八口人开始了两国两地一边四人的生活。即,我和妻子、女儿和大外孙女在中国在济南,女婿、二外孙女及她爷爷奶奶在韩国在首尔,各自进行着不同的工作和生活。当然,也没有机会一家人给两个外孙女过生日,共同祝贺一番。给她们姐妹俩的红包,成了“网银”“微信”转账的例行公事,全部“资金”也就进入了女儿的生活周转,甚至随着网购去了不同的商家。
时间一晃就是三年。2019年7月,女婿结束七年的外派工作回到国内,调到了省城。二外孙女结束了三年多漂泊生活,与自己的妈妈姐姐团聚在一起。她们的爷爷奶奶同时来到济南,我们实现了大团圆,给外孙女发红包成了近在咫尺的事情。
按说,如何处理红包是女儿小家的自由,是他们自己的事情,作长辈的不宜过多地干涉。一日,我却萌发了自己认为非常好的想法—-给两个外孙女单立账户,存储她们得到的红包和零用钱,分别用于姐妹俩的教育支出。这样,既可以归集一块资金,为他们的教育积累一定的经济基础,又可以避免因管理不善给孩子造成乱花钱的习惯。这个设想建议,得到了妻子、女儿女婿的赞同和支持。女儿女婿还提出从他们的工资中拿出一部分存入外孙女的个人账户,积少成多,以保证俩孩子今后的受教育所需。
女婿很快给俩外孙女开好了账户和银行卡,我们各自按照约定操作自然不在话下。可现实生活,特别是小孩子的内心世界,单纯用转账方式是满足不了的。去年给二外孙女过生日,因红包引发的故事就令人啼笑皆非。
生日那天,我们根据预想作了功课。提前告诉八岁的大外孙女,今天是妹妹的生日只能给她,等到你生日也给同样的红包。她听懂了这个安排和道理,点头表示同意。晚饭时刻,熄灯,唱生日歌,切蛋糕,一切按程序进行,场面热烈,气氛融洽。可在给红包的那一刻,问题发生了。当二外孙女接过红包左右端详的时候,满嘴吃着蛋糕的大外孙女一推盘子,哇的一声跑着去了卫生间,任凭谁叫就是不出来。见状,我们老两口立马找出400元现金,分装两个红包递过去,女儿女婿也作了同样的表示,姐妹俩才又欢快起来。
对红包引发的这起“祸端”以及给孩子红包的利弊,我想了很多思量了好久。觉得,红包作为一种习俗或文化,在加强辈分联系,活跃家庭氛围,增进亲人情感方面有其积极意义。长辈应该正确使用正确引导,晚辈应该正确认识正确对待,避免产生消极因素。同时,要充分考虑未成年孩子的心理变化,妥善处理可能引发的不利影响。
作者简介:崔方春,山东青州人,从事银行工作41年,退休职工。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已发表诗歌散文数篇,出版长篇传记《往事记忆》。
壹点号山东创作中心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老人为孙女包13米长红包相关阅读:
“不差钱”的老人 为何爱从垃圾堆捡“宝贝”?
“不差钱”的老人
为何爱从垃圾堆捡“宝贝”
专家:子女应多陪父母,有的可能是患病前兆
晚上9点多,姜奶奶轻声关好门,拿着白色蛇皮袋准备往楼下走,听到居民楼拐弯处的垃圾箱传来一阵响动,她小跑了起来。“声音蛮响,晓得里面有多少可以卖钱的宝贝哟,女儿等下回来我就不好捡了。”
姜奶奶和女儿住在一起,自己那套稍破旧的房子租了出去,租金每月1000元,加上每月3200多元的退休金,她说自己“其实也不差那几个钱”。但跟一些老年人一样,爱从垃圾堆里捡“宝贝”的习惯,姜奶奶一直改不掉。
老人 不缺钱,就想找点事做
“一晚上晓得几多人丢东西哦,我比那边那位婆婆起得早,不起早点,车子一大早就都拖走了。”72岁的刘阿姨退休前在事业单位工作,老伴儿两年前因癌症去世,儿子是一家投资公司的副总经理。跟姜奶奶不同,她常常早上四五点往小区的垃圾箱跑。
刘阿姨坦言,刚开始去垃圾箱捡东西时,怕别人看到有些不好意思,于是晚上才出门,没想到晚上还是会碰到人,干脆就一大早去捡,时间长了,到了那个点人就醒了。“你们经常拿快递,这些盒子都可以卖,还有瓶子和易拉罐,我们那时候多困难呐,年轻人要节约点。”
旁边3位邻居家的门前都是干干净净的,而汤奶奶家的大门前,总是会横七竖八地放着一些包装袋,里面装有空塑料瓶、生锈的铁锁和水管等废弃品。记者走到汤奶奶家附近时,正好看见一位小伙顺手把3个快递箱放在她家门前,“大家都知道她爱捡东西,有什么可以卖的,我们就主动送过来了。”
“一个人在屋子里蛮闷,我就想找点事做,回来以后我洗手了。”汤奶奶指着自己房间摆放的消毒液告诉记者,她今年80岁,从国营企业主管的岗位上退休。以前路过居民楼前的店铺时,看到店员把大纸箱子往垃圾桶扔,有时候好几个大箱子垃圾桶都装不下,她觉得怪可惜的,就往家里捡。
记者在汤奶奶家看到,一捆捆的纸壳堆满了将近半个客厅,墙角的3个大米袋子里装有塑料瓶和易拉罐。“最近纸价好像要涨了,幸亏我等了两三个月没卖,去年过年没到孙女家去,这些卖了以后,今年可以多给她包些红包了。”汤奶奶捂着嘴,笑哈哈地说。
“我们这个小区的卖得价格低些,蛮划不来,多几角是几角,买菜就少花点钱了。”80岁的全爷爷以前是位大学教授,卖掉捡到的东西前,他总会走到附近的3家废品站问问价格。社区工作人员头疼的是,全爷爷有时候囤些废品也不拿去卖,家里成了垃圾窝。“出去逛逛捡点东西,就当是走路锻炼,总比待在家里要强吧。”
子女 劝不住,不知道该怎么办
“之前跟她讲过好多次,捡回来的东西不卫生,她答应不捡了,过段时间又开始捡。”谈起母亲爱捡东西回家的习惯,姜奶奶的女儿赵女士直叹气。
赵女士记得,有次她在母亲的床铺下不小心踢到一个锁坏了的旧行李箱,本以为是母亲自己买的,打开一看才发现,里面装了大半箱踩扁的易拉罐,有几个没来得及踩就放了进去。担心说多了母亲心里难过,她只好睁只眼闭只眼。
赵女士有些内疚地说,母亲经常等自己睡了才睡觉,有次加班回到家11点多,母亲一个人靠在沙发上睡着了,桌上的一满杯茶都还没喝。“工作比较忙,可能是我陪她的时间少了吧,现在放小长假我都不怎么出去玩,有时间就多陪她。”
“我妈年纪大了,她总是出去捡废品,估计是有些空虚了,劝了好多回劝不住。”汤奶奶的儿子回忆,大概他的父亲去世以后,母亲开始经常往家里捡东西,因为劝不住,他也不知道该怎么办。“当时有些邻居以为我不孝顺,不给我妈钱用,还说过我。”
汤奶奶住的居民楼,背靠着一条繁华的商业街。街边一家服装店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同事们都知道汤奶奶经常来捡纸箱,就告诉她扔纸箱一般在下午交接班的时间,到了时间点,老人来捡的时候,大家会装作没看到她。“我们会提前把纸箱拆开放在这里,箱子多的时候,还会留几根塑料捆绳。”
“楼里面住的蛮多都是老人,纸壳子烧着了不得了。”汤奶奶所在社区的副主任直言,因为担心引发火灾,她和网格员会时不时去老人家里看看,看到老人家里废纸箱堆得太多,大家过一两天会推来推车,哄着她把东西推走卖掉。“有时候晚上碰到她翻垃圾箱,怕她不好意思,就没跟她打招呼。”
专家 父母需要陪伴,有些是患病前兆
武汉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周运清认为,一些老年人经历过比较艰苦的生活,养成了勤俭持家的习惯,勤俭是可贵的品质,应尊重和理解老年人的生活习惯,不应过多地责怪他们。人是社会的人,老年人退休以后,减少了跟社会的接触,会有种被社会边缘化的感觉,应通过社会活动增加与他人的接触和交流。社区可发挥下沉党员、志愿者、网格员等人员的作用,定期走访空巢独居老人,让他们感受到来自社会的关心。
“孤独是老年人内心比较大的问题,独居老人爱捡东西的现象更为明显。”武汉中德心理研究院院长李先富说,有些老年人爱捡垃圾,其实有利于废弃物品再利用,从这个角度来说,这种行为是对社会有益的,可以引导他们做垃圾分类的志愿者。老年人需要有精神寄托和自我认同,通过捡拾废品换来钱物贴补家用,这让他们从内心感到实现了自我价值,久而久之就会成瘾。“子女应考虑父母的内心需求和感受,有时间多陪伴父母,减少他们内心的孤独感。”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肖劲松告诉记者,跟喜欢翻小区垃圾箱的老人不一样,有些老人捡拾垃圾后会囤在家中不拿去卖,这样的老人可能患上了“囤积癖”。“囤积癖”是一种精神障碍疾病,部分有“囤积癖”的老人,可能是患上阿尔茨海默病的前兆。肖劲松建议,如果家中老人经常出去捡拾垃圾,特别是有囤积现象,子女最好带老人去医院做心理评估。
对于有这类习惯的老年朋友,武汉协和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医疗主任李伟教授提醒,垃圾桶和垃圾堆等场合,细菌和病毒极易滋生。疫情防控期间,口罩等防护物品使用量较大,应避免捡拾废弃针头、药瓶、口罩等废弃物,接触废弃物品回到家中要反复清洗双手,如不注意卫生,会增加感染疾病的风险。
记者徐锦博
来源: 武汉晚报
老人吃播式向女儿汇报饮食
印度老人遗体火化时女儿跳进火堆
告女儿10年不回家 古稀老人要求女儿常回家看看
少年扶老人反被讹怎么回事?老人女儿发声及事件始末详情
8旬木匠老人做农具卖钱救曾孙女是怎么回事?
数名老人组团赶场拦婚车讨红包,老人组团拦婚车讨喜钱
老人深夜带孙女捡废品救患病孙子是怎么回事,关于捡废品的老人为孩子捐款的新消息。
老人因为带孙女烟酒麻将全戒了,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女儿扫除发现妈妈床上铺11层垫被 老人舍不得扔
爷爷给孙女包13米长现金红包,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女儿给第一次坐飞机父母背后贴纸条 被女儿贴纸条老人已安全抵蓉
##103岁老人带83岁女儿参加重孙百日宴
以上就是就医网对老人为孙女包13米长红包,究竟是怎么一回事?的解读。希望该内容对大家有所帮助感谢大家关注。

本文地址:http://www.bx9y.com/pinpai/2023-01-23/643924.html
友情提示: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且不构成任何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如果读者发现稿件侵权、失实、错误等问题,可联系我们处理
- 上一篇:移民火星可能是50年后
- 下一篇:西湖初一客流增长362.39%,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 台媒:大陆除夕派14架次军机巡台2023-01-23 22:19:39
- 《流浪地球2》海外口碑如何,究竟是怎么一回事?2023-01-23 22:19:39
- 春晚微电影的主演是普通农民,究竟是怎么一回事?2023-01-23 22:19:39
- 西安火树银花不夜城,究竟是怎么一回事?2023-01-23 22:19:39
- 2023年中国杂技大联欢,究竟是怎么一回事?2023-01-23 22:19:38
-
15个信号暗示你怀孕了
2022-07-04
-
2022养老金最新计算公式一览 养老金怎么计算退休领取金额
2022-09-07
-
五险一金多少钱?五险一金缴费标准是多少?
2022-07-01 16:03:05
-
2022年社保缴费基数六个档次是什么?每个月扣多少钱
2022-06-30 15:21:11
-
2022年五险一金缴费标准最低是多少?五险一金一个月大概交多少钱?
2022-08-11 09:40:26
-
社保个人缴纳多少钱一个月2022?2022年社保个人缴纳比例是多少?
2022-06-23 09:37:45
-
2022年延迟退休新消息 我国延迟退休年龄对照表
2022-06-23 14:22:08